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豪杰成长计划 > 第31章 慈不掌兵

第31章 慈不掌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夏侯惇受伤卧床的这几日,是曹操最为忧心的时刻。

    这种忧心除了来自二人之间兄弟情谊外,更重要的是曹操军队缺少了最重要的战将。

    自曹操起兵以来,夏侯惇就是军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之一。

    曹操所有部队中,除了曹操身披奋武将军号外,只有夏侯惇有将军号。在荀彧之前,夏侯惇便是曹操的司马,之后更以建武将军身份别领一军,是曹操无可替代的左右手。

    其余如曹洪、曹仁、夏侯渊等人虽各有本事,但能配上「军魂」二字的也只有夏侯惇。

    荀彧看着曹操鬓角上的灰丝,脑中努力思考着当前形势的对策:“依我看,不如将夏侯将军部队与本军合而为一,由您亲自指挥。”

    曹操摇头否决道:“不行,如此安排无异于自断一臂。”

    曹操自己的想法则是临时派遣一人领导夏侯惇的部队。

    这种空降主将的方式弊端就在于军队纪律难以保证。所以需要一个军事素养极佳,同时又极具声望的人。

    荀彧和曹操二人就这么看着对方,脑海中都奋力思考着对当下形势的最优解。

    荀彧首先给出的人选建议是程昱。

    曹操对程昱的能力自然认可,但对其处事的方式颇有微词:

    “程昱太过刚毅,他可以率领一支纪律严明的精锐部队……但夏侯惇部队中多有俘虏、流民所临时拼凑的士兵……我怕程昱还未开战,先把这群人给弄死了……”

    荀彧抚须沉思道:

    “如果从零开始,我自然会推荐其他人。但眼下我军与吕布决战在即,没有时间消耗在训练士兵上了,临阵指挥才是当下所需要的第一素质。程昱胆略无双,眼中就没有「困难」二字,从这方面考虑程昱优于其他校尉。”

    换作平时曹操肯定会采纳荀彧的意见。

    程昱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时此刻曹操脑中其实已经同意了荀彧的看法,只是心中却仍然存在一点疑惑。

    具体是什么,曹操自己也说不上来。

    只是凭直觉认为,相比于程昱,还有一个更适合的人选。

    荀彧见曹操没有立刻拍板同意,深知他心中的疑虑不是来源于自己,便起身作礼,退出主营大帐。

    当他独自一人走到营垒外,隔着木栅眺望远处的土地,脑中做着计划时,来自右下方的一个人影吸引了他的视线。

    李仪此刻也站在自己的营帐外——如果他身后的寥寥数屯还称得上「营」。

    死了太多人了……

    从离开乘氏到攻打巨野,李仪麾下一千二百人,到现在死的只剩下三百人不到。

    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乘氏,其中不乏李氏家族的部曲和私兵。

    李仪心里算了一下:“定陶死了五六百,巨野死了三四百,下一仗死的该是自己了吧……”

    想到此处,不免一阵感慨:

    “都说慈不掌兵,看来我不适合带兵打仗。现在大仇得报,不如回家种田算了……”

    恍惚间,一个略带关切的温雅声线从后侧传来:

    “李校尉有心事?”

    李仪听到荀彧的声音连忙作礼:

    “荀司马辛苦,这么晚还在巡视军营?”

    荀彧握住李仪的手,吐露道:“其实我也有心事,想找个人聊聊。”

    李仪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此深夜时刻还能去哪聊天。低下来的眼眸也不知该看营帐还是看向面前之人,犹豫片刻后只能干笑一声:“在下惶恐……不知您想聊什么?”

    荀彧扶正李仪的身子,细须随风而舞:“就聊聊,理想吧。”

    ……

    二人于帐中对坐,李仪为荀彧斟满茶水。

    理想。

    李仪目前的理想就是报仇。

    所以李仪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荀彧对李仪的想法不置可否,只是颔首微笑,随后便将自己的故事略带说了一下。

    当李仪听到荀彧率领宗族前往冀州,袁绍以上宾之礼对待荀彧,但荀彧却离开袁绍,选择在曹操手下担任司马后大为不解:

    “这是为何?”

    荀彧眼皮都没抬一下,喝了一口水后淡淡回答道:

    “因为我觉得曹将军比袁绍更加优秀。”

    李仪继续为荀彧斟水,追问道:“您指的是哪方面更优秀?据我所知,袁绍四世三公,曹将军却是阉宦之后,二人之间云泥有别。”

    荀彧伸出一根手指,评价道:“家世、名声确实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年代,可以说代表了一切。”

    李仪坐回位置,以自己的脑子还是猜不到荀彧的意思:“您都这么说了,那为何……”

    荀彧盖上茶杯,手指扣在桌上,敲响了一声:“因为这些东西只能决定起点,而不是高度。”

    “高度……?”李仪抠了抠脑袋,对于一个半年前还在老家关心亩产多少的土豪来说,「高度」这两个字似乎指的是「人多人少」与「钱多钱少」的意思。

    荀彧继续敲响了第二声:

    “袁绍四世三公,而单骑入冀州时,身边可有万人簇拥?曹将军虽然阉宦之后,但祖上也官至太尉,他只身进兖州时,麾下难道有精兵强将?我祖上官至司空,最后不还是一个人在这军营中担任司马?”

    李仪点了点头:

    “所以您的意思,名声给了袁绍、曹将军这些人一个起点,但最后他们能做成什么事,靠的是别的东西?”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认为,对于袁绍和曹将军这类人,需要什么能力?”

    李仪摸了摸剑柄,思索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这个战乱年代,最重要的应该是军事能力吧……可惜我并不具备这种能力,都说慈不掌兵,我还是太仁慈了……”

    荀彧笑道:“校尉今年多大了。”

    李仪估算了一下,答道:“今年冬至便满十八。”

    荀彧喝完茶水,起身走到营帐旁,伸出手制止了想要送行的李仪:

    “我知道你在为战争中死去的士兵、部曲而懊悔,从而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

    “啊……”

    “所谓「慈不掌兵」,并非是在否定一个人的「仁慈之心」,相反,拥有「仁慈」之人更能体会到他人所面对的痛苦。”

    李仪抬起头仰视着荀彧,从他的言语中汲取着力量。

    “这四个字,阐述的是一种勇气。面对两难时敢于抉择的勇气;面对痛苦时勇于承受痛苦的勇气。仁慈不是面对问题时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仁慈是在看尽一切险恶后,仍旧不愿放弃,依然选择登车揽辔、澄清天下的伟大志向!”

    李仪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

    “如果在你的心中隐约存在着一些期许,请记住此刻的心境。”

    荀彧说罢便掀开营帐,消失在李仪眼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