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徐州改姓
李仪脑袋上缠着绷带参加了军事会议。
会场中的曹操一改往日形象,站在场内指手画脚骂了半个时辰。
而那个使曹操丧失理智、破口大骂的人便是陶谦。
或者说,刘备。
李仪不太理解,凑到李整耳边小声道:“陶谦和将军有杀父之仇,他死了不应该高兴吗?”
李整眼光始终放在曹操身上,只是脑袋微斜道:“听说陶谦死前把徐州给了刘备。”
李仪眼睛一瞪,小声道:“刘备还能碰上这种好事?”
在堂内来回踱步的曹操心中又不知想到什么坏事,忽地一声抽出「倚天剑」砍掉案台一角,随即用剑尖指着李仪问道:“好事?这算什么好事?!”
李仪眼睛看着剑尖彻底懵了。
李整慌忙跪在剑前用身体护住李仪,请求曹操息怒。
坐在李整身边的曹洪见曹操拔剑,立刻跑到曹操身后制住他的肩膀,好声劝慰。
“哼!”曹操将「倚天剑」扔在地上,指着李仪头上的绷带骂道,“你脑袋没坏吧?手脚能动吧?我命你拿着这「倚天剑」立刻潜入徐州,把刘备的脑袋给我带回来!”
李仪默不作声,他有很充分的理由相信是曹操的脑袋出了毛病。
夏侯惇从地上捡起「倚天剑」,伸手向李仪、李整表示安慰,随即一把将曹操拉回了座位上:
“将军,你累了,休息会再说。”
曹操把脸埋在手心,狠狠揉搓了两次后又站了起来:“文若!即刻下令,出征徐州!”
荀彧和曹操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也没有执行命令,他需要给曹操一点时间,让曹操的理智恢复过来。
徐州比兖州好打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曹操军锋最盛的时候,陶谦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还被屠了城。
吕布可就麻烦多了,濮阳那一仗下来差点将曹操打成袁绍手底下一个将军。
曹操的计划中,在平定兖州后进攻徐州,那徐州简直唾手可得。
可这半路杀出个刘备,形势就不一样了。
上个月袁绍正式被册封为右将军,领冀州牧,坐实了河北之主的位置。
这个月刘备表面上啥都没干,便轻轻松松拿下徐州。
反观曹操这个兖州牧,一没朝廷文书,二有大敌当前,眼下只有这群跟着自己出生入死还不离不弃的肱股。
这也怪不得曹操会像失了智一般到处撒气。
曹操见麾下诸校无一人响应,夏侯惇、曹洪、荀彧皆闷不做声,心里明白自己现在的丑态是多么可笑:
“我明白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但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文若、元让,你们劝劝我。”
夏侯惇知道曹操喜怒无常,性情说变就变。但在如此巨大压力之下,自己作为曹操起兵以来最为倚重之人,必须站出来分忧解难。
荀彧做了个手势,示意夏侯惇稍安勿躁。随即开口道:“将军,在你眼中高祖、光武的共同点是什么。”
曹操捂着额头随口答道:“御人有术?”
荀彧站在曹操案前,指着地图说道:
“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他们赖以成事的根基在于八个字,「深固根本、以制天下」。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做到「进可胜敌、退可坚守」。虽有困败,终成大业。”
曹操听荀彧一言,醍醐灌顶:“还是你最能看到本质。”
荀彧又看向夏侯惇,继续展开他脑中的宏大构图:
“这济阴郡虽然残破,却仍有鄄城、乘氏等县作为后方。如今小麦成熟,我们应采用军势压制陈宫、吕布,令其不敢西顾。再趁此机会勒兵收麦、约食畜谷,有了坚固的物资基础,再集中力量,吕布一举可破!”
夏侯惇点头称是。
荀彧最后用手指在徐州地界划了一个圈:
“如果我们舍弃兖州,进攻徐州,又会面临两个问题。多留兵力镇守兖州?还是少留兵力镇守兖州?”
“多留兵力,那进攻徐州势必受挫;少留兵力,那我们治下的民众皆人人自危,不得樵采。如果吕布再趁虚而入,岂不是重蹈覆辙,将兖州拱手让人?”
夏侯惇双手重重拍在大腿上,站起身来表态道:“我同意文若的想法,我们应该抢在吕布之前收割熟麦,坚壁清野,以待来敌。”
曹操看着二人,紧皱的眉锁终于解开:
“那就这么办,令曹洪带军守在东侧,钜野可以不管,但一定要给东缗压力,让陈宫不敢乱动。元让负责收集熟麦,以供军需。”
夏侯惇拱手道:“放心交给我吧!”
荀彧轻抚美须,点头道:“再努力一把,胜利之时,指日可待。”
……
李仪由于负伤在身便没有参与这次割麦行动。
李整让史阿和王观留在家中陪伴李仪,自己则带上李仪的士兵跟随夏侯惇北上鄄城割麦。
至于乘氏的小麦,曹操压根就没有动心思。
李仪在家中休养半月有余,待到完全恢复已经是盛夏时节。
这段时间内,李整的那番训话始终萦绕在李仪心间。
李仪害怕某一天从某个民房里冲出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抓住自己的胳膊哭诉:“还我相公命来!”
那时自己当如何面对?
李仪就这么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他刻意避开他人的目光,哪怕其他人碰见李仪依然会说声:“二少爷好。”李仪也只是机械的点头回应。
日上三竿,街上人烟稀少,李仪不知怎地转悠到了城西。他缓步登上城楼,看着自己第一次战斗过的地方。
城门下依旧是守卫在站岗,城外依旧是农夫在挑担。
战斗的痕迹已经被时间抹去,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