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土豆丰收
杨涛神清气爽的做完早课呼吸功法,带上一些从西边带回来的礼物和书籍、好酒上山去拜见师父,师徒二人畅谈到午后,杨涛才下山回村,杨涛通知各工坊恢复生产,并开出高价鼓励工匠们大胆创新,改进各个产品,武媚则准备了三书和聘礼去李靖家帮兄长求亲,杨涛转完工坊回到书,躺在沙发上,“系统,”
系统:“在的,”
杨涛:“我想到我想要解锁什么了,”
系统:“什么?只能一件哦,”
杨涛:“能不能解锁一个阿拉丁神灯之类的,能答应我要求的东西?”
系统:“你想多了,”
杨涛:“那就解锁军用发电机,要大型的,”
系统:“大型的只能用于轮船上,你想好了吗?”
杨涛:“能在陆地上用的”
系统:“好的,解锁发电机,”
杨涛感觉面板上出现了一个新项电力项,爱勃菲德一千千瓦涡轮机(五万积分)
杨涛感觉奇怪,就一个发电机,不要油的吗,油呢?
“系统,不是要用油的吗?油呢?”杨涛问道,
系统:“我只能提供这种烧煤,由蒸汽发电的,直流一百一十伏,”
杨涛:“这个也行,”
杨涛开始在纸上画发电机需要的房子、放燃料的房子、烟囱、人休息的房间、供水系统等等,画好后,让丫环去交给水泥工坊,告诉他们就建在杨家距离一百多米的空地上,之后杨涛骑马去了炼钢工坊,和工匠们探讨如何能生产出均匀粗细的铜线,要很长而且要相连的,工匠们试过多种方法后都是失败,最后有一个年轻的工匠想出了利用穿孔钢板和多个凹轮来拉伸铜金属,一帮子人试了几次后,最多能制出三十来米的铜线,但是特别容易折断,试了好多次,对铜胚进行了退火、烧制后再拉线,也不行,还是断,最后只能放弃,之后改成做模来做线,试了铜和银,最终还是由于容易折断而放弃,杨涛也只好沮丧的回家了。晚上无事躺在床上再次唤出系统,杨涛:“光有发电机,没电线,没灯泡我也没法用啊,能不能换一样?”
系统:“不可以换,不过可以出五十万积分解锁电线,”
杨涛:“那灯泡呢?”
系统:“没有,”
杨涛:“那先解锁电线吧,”
电力项中出现了电线,圈/三百米/六平方(二万积分),杨涛,虽然还没有灯泡,这电也可接到广播上用,做个电力驱动的发动机也不是困难的事,杨涛一晚上全在想这电能干啥,要不围绕全村建一个电网,不行,电到小孩子怎么办,算了还是明天用钨和玻璃试着做灯泡吧。
次日,杨涛让玻璃工坊吹出很多个带外缧丝槽的圆形玻璃罩,之后到炼钢工坊让工匠们做些和玻璃罩配套的内缧丝槽金属盖子,之后在金属盖子上打出四个孔洞,再用铸模的方式,做一些中间是中空、外面全带缧丝槽的长铜管和缧丝帽,刚好能放进盖子上的洞的大小,盖子上的俩个孔用来排气、另俩个孔则放进二根铜棒,进去的俩根铜棒中间用钨做成w型并把w的俩头分别卡死在俩根铜棒上,之后用树胶和白泥把整个瓶子的打孔处密封起来,只留下没安铜棒的俩个孔,找了一些稻草管和枯藤来,点燃枯藤让一工匠深吸一口白烟用稻草管从盖子的俩个孔之中的一个吹进白烟,白烟(二氧化碳)一弥漫满整个瓶子,就马上抽出稻草管并速度用树胶白泥密封死俩个盖孔,
一个原始的灯泡就诞生了,杨涛让匠人再多做一些出来,匠人们也不知道这个是要干啥的,也不多问,就做了一些出来,杨涛则耐心等待放置发电机的房子等建好,心中还在考虑这灯泡到底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一样亮,如果达不到那就麻烦大了,就得做碘钨灯,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得提纯碘、提纯氩气、氩气的提纯得有高温高压的电弧反应室、得烧制耐高温的水晶灯罩………那都能做出钢铁侠的战甲了,这可是唐朝,没法向深处想,杨涛想到这些,头都大了,要做的事情好多。
一边想着一边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种有土豆的田边上,瞟眼看到一些要蒌枯的土豆的叶子,心里还要想这是谁家种的,都要死了也不打理一下,猛然想起是土豆,能收了,一声长笑,招手叫过来几个在地里忙活的村民,让他们去杨家通知所有人来这,随带带一些大箩筐,去商品交易区把秤也带来,要大的抬秤那种,反正能叫多少人就叫多少人过来看收土豆,几个村民分头行事去了,
杨涛稍稍扒开一些土,试着用手拔起一株土豆,一长串的土豆顺着根一个一个从土里出来,土豆个头比较匀称,看着也比较干净,看来平时村民照顾得不错,看着土豆约摸有十多个,掂一下重量约摸有一公斤多点的样子,仔细数了一亩地的土地株数,约摸三千多株,那不得三吨多,杨涛这玩意怎么能结这么多,不多时,村里村民纷纷赶了过来,杨家的武顺、武媚、上官萱,李贞英带着一帮丫头也批号了一些竹筐赶了过来,
对于杨家村来说,收土豆可是一件大事,所以手里没事的村民都过来了,一时间到处站着人伸长脖子看杨涛手中的土豆,杨涛指挥了十多个村民,让把这亩土豆全收出来,码放成一堆一会要过秤,十多个早就按耐不住的村民进地里就开收,周围的村民全惊讶得不行,怎么在地下能结出这么多的果实,当一束束土豆从田里拔出,堆成了一个个小山,看着满载而归的成果,村民们的嘴角上扬,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是自己辛勤劳动的回报,也是对家人生活的保障,看着地里的土豆已全拔光了,杨涛让几个村民再用锄头再挖一遍,结果又挖出一大堆的土豆,之后让俩人抬秤过来,开始秤一下,一亩能产多少,最终秤出的结果是三千七百公斤,而且都还没带什么泥土,对比一亩只能产五十到一百多公斤的小麦,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村民们喜悦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开来。
“呜呜,二丫,早有此神物,你就不会饿死了,”
“太好了,这得养活多少人,”
“看起就知道一定很好吃的样子,好想吃一个,”
“我那老娘当年就是为了我和妹妹多喝一口粥,活活饿死的,呜呜呜,”
“神迹啊,这是村长带来的神物,”
“…………”
村民们纷纷向杨涛恭敬的跪下,磕起头来,杨涛急忙招呼众女随自己一块拉村民们起来,杨涛告诉大家,把地的土豆全收了,还让丫环们装上几筐抬回家,自己则到村广播室开始用广播教全村,土豆如何采收、采收后又能开种,一年能种三次,如何避光保存、发芽的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再教了一些如何用土豆做菜做主食的方法,直到嗓子都冒烟了,才让工作人员按他刚说的再播报几次,自己才回家去,
一进门就听到上官萱问他:“这么厉害,一亩产了那么多,一年还能种三次,”
武顺:“就是就是,”
杨涛:“有的地方可以一年种四次,收了种,种了收,扔地里就长,”
武媚:“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名字那么丑,叫土豆,哈哈哈,”
杨涛揉着武媚的脑袋:“你还是想想如何让大唐百姓都种上土豆吧,”
武媚:“这得有官府配合才行,光是我们很做到大范围的推广,不过,可以交给魏王去做这事,他应该很上心,”
杨涛:“这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土豆种子和种植方法我们都是免费的提供,”
上官萱:“为什么要免费,不售一些钱出来?”
杨涛:“大唐百姓就现在来看,吃不饱饿死的人还每年都有,有了土豆后能大幅减少一些饿死的百姓,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收钱?”
武顺:“不收钱,别人就不当土豆也是粮食,就会浪费,”
杨涛:“你以为大唐百姓全是杨家村村民这样的有钱?就算不收钱,全把土豆种了出来,还是会有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
武顺:“为什么?”
杨涛:“从皇权、臣权、世家、地主哪一个不是叮在百姓身上吸血?不吸血自己能富有?”
武顺:“我们也很富有,我们没吸血啊,”
杨涛:“那是我们有先进的生产资料,算了,跟你说不明白,晚上吃土豆炖牛肉,你找人去杀头牛去,”
武顺:“恩恩,”
李贞英:“有了土豆,百姓真还能饿死?”
杨涛:“没有田地的百姓多的是,”
杨涛把武媚带到书房,杨涛:“这土豆得以你的名义推广出去,你自己想个法子,”
武媚:“这是阿兄的殊荣,为什么要以我的名义?”
杨涛:“按做就是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武媚:“全凭阿兄做主,”
杨涛:“那你带上一些土豆和护卫,去找郑家主让他约一下魏王商量推广的事,”
武媚:“恩,听阿兄的,”
太极殿里,李世民坐龙椅上正在翻看一本《魏王泰坤元录》,不远处坐着李承乾和李泰,左右则是一帮重臣,房玄龄、孔颖达、萧瑀、虞世南、长孙无忌等也一人拿着一本《魏王泰坤元录》在看,《魏王泰坤元录》共有六册,各人手中看的都是不相同的一册,书中李泰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山川、河流、湖泊、城镇、村落等地理信息。他以严谨的态度和卓越的才华,将这些地理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同时,他还对各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这部著作具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李世民和一帮重臣对李泰的《魏王泰坤元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百科全书。他们称赞李泰具有卓越的地理学才能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地理信息整理得如此清晰明了,实属不易。李世民更是对李泰赞誉有加,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地理学家和文化人,他称赞李泰具有远见卓识,能够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的地理形势,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听到这些对李泰的夸赞,李承乾表面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心已恨不能杀死李泰,而李泰则在一边对各位的夸赞做出一副谦虚的模样,一一和众人行礼表示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