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过年(下)
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还要面临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贴春联,这个时候的春联都是自己买的红纸然后找街上毛笔字写得好的文化人现写的春联,不跟现在一样要不就是买东西动,要不就是打印的。下午赶完年集回到家以后,刘秀琴就开始用面粉熬制贴对联的浆糊。张贤琰拿着对联,跟着爸爸张金广和叔叔张金宝,带着浆糊和扫把开始从张广新家贴。从堂屋到西屋,再到粮囤上的五谷丰登、牛圈猪圈上的六畜生旺(现在在农村和市里只有福字,大福小福窗花福),最后贴到大门口左右对联,横批以及中间的门神一个都能少。到最后再在大门对面邻居墙上贴一张出门见喜。一直贴到天擦黑,才把爷爷家、自己家和叔叔张金宝那边的小卖部贴完。
除夕这一天上午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张广新给家堂香火点上,其他人在包饺子,这个就是中午的午饭,那个时候物资紧缺,生活简单单调。饺子也只有白菜粉条馅和白菜肉馅,在当地白菜又被称为“半年菜”,意思就是光白菜就能吃半年。下午张金广把在大集上买的鱼杀出来,把张广新养的一只大公鸡杀掉,就是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忙忙碌碌一直忙到晚上才把饭做好,爷爷张广新拿出平常舍不得喝的酒,大人和孩子都开开心心的。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很少见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席上一般有鸡有鱼(寓意年年有余),以求新年吉利。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吃完年夜饭,妈妈和奶奶把饭桌收拾干净,然后再包饺子,这个时候包的饺子就是明天早晨起来拜年的早饭。其他人都来到了大爷爷张广军家看春晚,这个时候因为张广军的几个孩子都在外面上班,只有他家里有电视机,所以看春晚也只能在他家里看。1998年的春晚什么内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首歌是《相约一九九八》、一个黄老师和老师的小品《回家》、还有一个陈老师和朱老师《王爷与邮差》。家里大人都在看春晚,七八个孩子都在院子里放鞭炮,都是那种一挂鞭炮,拆成一个个的去放。手里拿着一支香,把鞭炮插在雪上,然后侧着身子去点燃,就怕来不及跑,被崩着。胆子大的孩子,就怕鞭炮拿在手里,点燃后直接往天上一扔,就直接在空中炸响了,获得其他人的一致崇拜。很快到了晚上12点,只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瞬间响起。这就是除旧迎新的鞭炮。
不管大人和孩子在燃放完辞旧迎新的鞭炮后,都回去休息去了。因为第二天要早早的起来去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的5点半,张贤琰被父亲张金广叫了起来,准备去爷爷家给爷爷拜年。刘秀琴把年集上买的新衣服拿出来,给张贤琰穿上,顺便再把买的糖一人分一块吃。然后一家三口就往张广新家走去,到家后刘秀琴和奶奶姚清秀去厨房下饺子,父亲张金广、叔叔张金宝分别给家里的祖宗磕了一个头,然后在给爷爷张广新和奶奶姚清秀磕头。最后轮到张贤琰,也是每个人都要磕头,磕完头后爷爷给了张贤琰一个五毛钱的压岁钱。
等了一会饺子就下好了,不过在人吃之前,要给老天爷爷和财神上供。这个事由叔叔张金宝去做,在瓷碗里舀上三个饺子,在来点饺子汤,拿一双筷子。走到老天爷爷供前,拿筷子封着碗沿,慢慢的往下洒点饺子汤,这一道流程就算是完事了。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去给财神上供,上完供以后再把饺子倒进锅里,最后才是人吃。
等饺子吃个差不多了,然后再去大爷爷张广军家汇合。是整个五服以内的所有年轻人(下面孩子还没结婚的)都要去,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整个张贤琰这个家族的队伍大概有三十六七人,是整个张家庄人口最多的一支队伍。等所欲年轻人集合完毕,就开始去拜年,凡是家里有老人的都要走到。这个时候去哪家拜年都很好辨认,首先是大门常打开的,然后门口横放一个棍子。年龄大点的走在最前面,进院里先喊奶奶过年好,起的早啊?然后就一起下跪磕头,然后屋里的老人赶紧出来,过年好过年好,就把带头的人扶起来。紧接着所有人就都站起身来,然后老人端着瓜子花生和糖果就一个个的分,有抽烟的还要让烟。就这个时候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每个孩子也不多拿,只拿一块糖。等拜完年兜子里的糖也塞得满满的。
就这样30多口人要从天黑走到天明才能走一圈,等拜完年以后,大人有的回去补觉,有的约在一起打牌。小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看看今天谁兜里的糖最多,谁有好吃的奶糖(那时候基本都是硬糖,奶糖比较贵)。然后在一窝蜂的去打雪仗,或者去燃放鞭炮,大一点的孩子就走着去镇上看庙会。然后接受拜年的一些老人,在基本拜完年以后,在互相串访去给比自己年龄和辈分大的人去拜年。就这样的传统文化持续了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现在春节回村里拜年的人也少了,许多老人也没了,到我这一代还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一些人从城里也很少回去了——尤其是家里老人已经没有的。真的十分想念那个时候,有时候我就在想把市里的房子卖了,去农村盖个二层小楼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