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浴火(二)
御书房
俞皇看着书案上的卷宗,怒火中烧。
一字一句,仿佛都在他的雷区上蹦跶。
他自认为对那些大臣不薄,也很惜才,可为什么总有人不甘心呢?
都说一个人的身上有两颗心,一个是贪心,还有一个就是不甘心。
他们所贪污的金额,不知道又是从多少黎民百姓身上搜刮出来的。
他本就算不上一个很贤明的君主,本想着安安定定的也不错。
可现在,他的子民过得都是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年他都被蒙蔽在鼓里。
辛泽堇跪在下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俞皇越想越气,径直将书案上的卷宗一把推倒。
“把那吏部尚书废了,连着名单上的官员一起抄家流放。”
“是……”辛泽堇毕恭毕敬地回话,“还有一事……”
“说!”俞皇已经没有耐心了,光是看着名单上的人名,他都火冒三丈。
都是领官粮的,怎么一个个的都去贪污受贿。
“皇上先看一下吧。”说着,辛泽堇从衣袖中掏出几张纸递给大太监。
大太监连忙转交给正发火的俞皇,不敢抬头,生怕惹火上身。
谁知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俞皇猛地站了起来。
“李渊在!上面说的可是真的?”
“回皇上,微臣不知,只是这些都是从孙府的书房搜出来的。”
闻言,俞皇紧闭双眸,这突如其来的信息量太大了。
让他根本就没时间缓过来。
那些都是丞相和吏部尚书之间的来信,谈及了贪污受贿的事情。
从上面的字句来看,很明显,这些贪官都是受了丞相的旨意。
可那是丞相啊,俞国中最是尽心尽力的大臣啊。
若说朝臣中谁最希望俞国变强大变好,肯定就是丞相。
如果连丞相都经不住诱惑,那其他大臣不就更不能相信了吗?
这其中肯定有蹊跷!
但是万一呢?万一丞相真的是这些贪官的领头人,又该如何?
那岂不是错失良机了?
怀疑的种子已经在俞皇的心里悄悄埋下了。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帝王多疑。
“处理好那几个人,然后先将丞相收押吧。”
俞皇伸手捏了捏发疼的眉心,整个人疲惫极了。
“微臣会继续追查下去的,丞相……不是那样的人。”
辛泽堇蹙眉。
俞皇点点头,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道。
“你和落落的婚事可以有看好时间?”
“回皇上,已经定好了,就在霜降那天。”提起婚事,辛泽堇的眉眼带笑。
“这两年你在大理寺解决了不少问题,是时候升职位了。”
俞皇坐了下来,眼底闪着精光。
何人不知身为公主的驸马爷,是不能入仕的。
都不能入朝为官了,又怎么可能升职位?
此时俞皇的这句话不就是在试探他吗?
辛泽堇低头,恭敬地回话:“多谢皇上恩典,只是微臣只想婚后和昭华公主好好过日子,恐怕会辜负了皇上。”
听到这话,俞皇深知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这小子可以啊,摆明了自己不会入朝为官的态度。
可是就算俞皇心里很是高兴,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意思意思一下。
“爱卿可是朕的左膀右臂,年纪轻轻的就辞官,岂不是浪费了你这一身的好本事?多考虑考虑吧。”
辛泽堇的态度非常坚决,眼神坚定。
“皇上,微臣去意已决,还望皇上能够成全!”
俞皇微眯着眸子,看着下面跪着的青年,很是欣慰。
“爱卿确定了吗?不多考虑考虑?”
“是!”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俞皇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人并非池中之物,来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是帝王多疑,很忌讳身边有如此传奇的人物在。
迟早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单是两年的时间,这人就有这番成就,若是再多给他一点时间,绝对不简单。
而且连丞相都有可能背叛自己,又怎么能确保这个青年不是另有目的?
再说了,太过出挑了,落落也不好掌控。
多方考虑下,这人也只能辞官了。
俞皇摸了摸长满胡渣的下巴,一脸痛色道:“那爱卿解决了丞相的事后,再辞官吧。”
“微臣领命。”
紧接着,辛泽堇就离开了御书房。
帝王的心思他又怎么可能猜不透?想必是巴不得自己辞官。
不过帝王的疑心太重了,连为了俞国鞠躬尽瘁多年的丞相都有所怀疑。
不就给了别人挑拨离间的机会?
也正是那份帝王疑心,他才能看准时机,顺利布下棋局。
其实丞相,是一个很厉害的对手。
少了他,俞国怕是死期将至了。
宫中的信息很快就传开了,百姓知道丞相涉及贪污案时,都不相信。
纷纷跑到宫门前闹,希望俞皇能够还丞相一个清白。
然而正是这一举动,更加重了俞皇对丞相的怀疑。
这些子民最敬畏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什么丞相。
明明他才是一国之主,怎么名声还远远不如丞相?
虽然他心里清楚丞相对俞国有多重要,也知晓丞相这些年为了俞国鞠躬尽瘁的很辛苦。
可是他就是心里有股气,卡在胸口,不上不下的,非常难受。
早早就收到消息的丞相一点也不着急,深知这是别人下的一个圈套。
此时他更不能慌,也更加不能逃。
这些年他的名字确实要盖过俞皇了,君王心里不舒服,实属正常。
若是这时候他逃了,岂不是坐实了罪名?俞皇不就更生气了?
只是背后的那些人如此费尽心思困住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在这期间,有人趁虚而入,俞国怕是不保。
他最担心的,莫过于一直蠢蠢欲动的墨国人。
他们早就想一口吞并俞国,只不过奈何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
只能在边境试探。
现如今他要是入狱了,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了。
到那时,他只希望年轻的后辈可以撑起这片天来。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思及此,禁军便来了。
丞相没有挣扎,慢条斯理地跟着禁军进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