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祸受难
西北朔风,寒如刀刮,白雪茫茫,树枝满霜。
在前往大都的一条大路上,一队元兵手执弯刀,押着十二辆囚车,冒着风雪严寒,正向北走着。
前五辆囚车中分别监禁的是五个男子,从衣着打扮来看像是读书儒生,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岁左右,后一辆囚车中是个十岁左右的少年男子。接着后面六辆囚车中坐的是女子,其中有个年纪较轻的女子还抱着个女婴,那女婴哭哭啼啼不止,那少妇温言安慰却无济于事。囚车旁一元兵本在这等天气下押运不爽,刷得一下,抽出刀用刀身拍了拍囚车,大恼喝道:“再哭,老子现在就把你给砍了!”那女婴被刀一吓,哭的更响了。
离道路不远处有座破庙,屋檐下站着一个中年道人,一个十岁左右的小道童。那道人见到这等情景,不禁低叹一声,说道:“可悲,可怜!”
那小道童问道:“师傅,他们为什么被抓?”那道士答道:“听说是因为不听朝廷的话,被拿去问罪。”那小童说道:“那个小孩和我年纪相仿,那女婴更是年幼,朝廷抓他们做什么?这还有天理吗?”
那道士说道:“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残暴铁骑下,那有什么道理可言!”那小道童说道:“没有道理可讲,就只能靠打了,师傅,我以后要努力学好武功,等我武功学好了,遇到这种事儿,我就要管上一管。”
那道士心里不禁叹道:“前朝大宋有多少的武林豪杰,武功高强者也实不占少数,可还是没有挡住蒙古的铁骑入侵。到如今中原大地被蒙古铁骑肆意蹂躏,毫无还手能力,岂能是一两个武功高强的人就能改变的?”只是见道童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侠义心肠,实不忍将残酷现实对他明言,于是对道童微微一笑,说道:“好徒儿,难得你有如此侠义之气。”
见官兵越走越远,那道人带着那小道童回到庙里,叹道:“风骨文人赶上这个朝代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这冰天雪地的再加上满天风雪,那十几人不知如何挨过。那个女婴才一两岁大,哎,这帮畜生真是造孽!”
那道人被熟悉的人们称为白云道长,在碧落宫做道士,那小道童叫做张君实,是他新收的徒弟,师徒两人下山办点俗事,正巧赶上风雪,在破庙歇宿暂避风雪,正好赶上这一幕凄惨景象。
那时,南宋刚覆灭不久,蒙古铁骑自恃其武力之暴强,疆土横跨欧亚两洲,侵入大宋疆土后,惊羡这里的民物财富的殷阜,江南美女的艳丽。当时有使臣向大汗建言,说汉人无用,要把全部汉人全去了,让这里全成为蒙古草原牧地。幸亏耶律楚齐谏言而止,否则后果真不堪想象。
在当时,华夏大地在蒙古统治下,百姓地位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蒙古人;二等色目人,即是西域各部族共三十余族;三等为北方人,原受金人统治;四等为南方人,南宋统治下人民。汉人不被容许当正官。
由于蒙古贵族对汉人极为蔑视,所以多不习汉文,新皇帝及统治官员阶层也大多不通汉语。于是就下令前朝有名儒生主动前来为朝廷效力,做个小吏文书之类。只是蒙古军队残暴,无故残杀汉人太多,夺了大宋江山之后仍然滥杀不止,不少稍有良知汉人儒生不愿为其效力,再加上很多名士看不起小吏职位,认为是种羞辱,所以也不愿去。
朝廷见状甚觉羞辱,于是要拿几个出名的开刀,来个杀鸡敬候,意欲挫折恐吓士人之气,好让这些读书人为他们所压服。于是就将当时江南比较出名且又不听调遣的几个儒生全家拿获,解押大都,听候处置。其中一个书生名叫张炎,是江南地带较为有名的文士,那个男孩子是他独子,叫做张英玉。
过了两日,一队人方才到达大都牢狱,双方交接了下,一行囚犯均被关押在牢,等候发落,只是不见了那可怜女婴。
原来那女婴在路上受风寒雪冻再加上刀吓兵骂,没到大都就被冻得脸色乌青,没了呼吸。其母凄惨哭喊闹得元兵恼怒异常,一把将女婴抢走扔到路边林中,并警告那妇人再行哭啼当场杀死,其余元兵哈哈大笑,把一行囚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次日,消息已然传开,元廷审理了此案,张炎等一行人等除小男孩外均被处斩,头颅被挂在城门楼上。那小男孩张英玉被罚在大都乞讨,不得离开大都范围,又贴出告示不容许百姓施舍张英玉,明摆着要让他受冻饿而死,用来向汉人读书人示其威严。
张英玉每日只得每日在街头巷尾到处流浪寻食,那时正是隆冬时节,他又从南方被抓过来,衣着单薄,只好拣点烂棉衣柴草往身上裹着,有时还得和狗抢食被狗呲牙追咬,饥寒交迫,好不可怜。
部分百姓看着张英玉可怜却也不敢随便向他施舍食物和棉衣,万一被别人告发,那可是遭逢大祸,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过着穷迫的日子,生怕哪天皇帝老爷不高兴又拿谁来杀杀当好玩的事消遣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