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阶下囚
孟和部。
地牢内。
李茂刚睁眼,就发现自己已经被绑了起来,浑身都是绳子,勒着自己的肉疼。
看着眼前陌生的环境,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慌。
他不停的大叫着;
“这是哪啊?
你们到底是谁?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我可是天子!大李王朝的天子!
我是君王!谁给你们的胆子把我绑在这里的!”
李启看着他愤怒的挣扎着,做着无用功,忍不住提醒他道;
“别喊了,就算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的!我劝你还是省省力气吧。”
听到熟悉的声音,李茂猛然抬头,眼神要杀人;
“是你!你敢囚禁朕!你信不信朕的百万大军,把这里夷为平地!”
“你听到没有!你快给朕放开!朕可是你的父亲,你这样对朕,你就不怕天打雷劈吗!”
“朕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个不肖子!”
不管李茂怎么怒吼,李启在他不远处就一动不动,像一个冰冷的雕塑一样,完全没有生气。
抓着牢房的栏杆,李茂的眼睛里涌现出杀人的怒火,咬牙切齿。
他堂堂大李王朝的君王,九五之尊,竟然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关在牢狱里!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喊得累了,他慢慢的瘫倒在地,披头散发,眼睛无神,恶狠狠的瞪着李启,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将李启千刀万剐了。
唉。
李启叹了口气,有些可怜的看着他。
李茂看着李启的眼神,又忍不住的怒吼;“你这是什么眼神!”
“你别用这可怜的眼神看着朕!”
“朕是天子,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
“你要是识相的话,我劝你早日把朕放了!”
“到时候左相他们发现朕不见了,定要踏平你们这草原!掘地三尺也会找到朕的!”
李茂语气激动。
李启听着都挺替他着急的。
也着实是委屈他了。
他生来就锦衣玉食,又哪里受过这种苦楚!
吵死了!
真是聒噪!
李启听着心里烦,真的是吵死了。
他假装没有看到李茂要杀人的眼神,双手拢在袖子里,转身就走了。
李茂的声音还在身后回荡着。
“李启!你朕回来!”
“你赶紧给朕放了!”
“朕定要杀了你!”
此刻的李茂满身狂暴气息,恨不得现在就上去将李启撕成碎片。
牢笼里。
狱卒送来的饭菜。
李茂不吃。
狱卒送来的被子。
李茂不盖。
狱卒也不想管他了。
真是事情多。
直到半夜。
李茂还是不愿意睡到床铺上。
或者说,他内心还是不愿意承认他已经沦为了阶下囚的这个事实,他还是认不清现实。
最终。
李茂成功的冻了半宿,冷的直往那些扎肉的草堆里缩。
他慢慢睁开眼睛,无神的看着牢房顶。
次日清早。
中原边境内。
“报——”
“丞相!有消息了!”
“臣打听到,有草原人传,说陛下被他们关入了地牢!”
来人禀报的慌慌张张,连口气都喘不上。
什么?
陛下怎么会在孟和部的地牢里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定是那宁王搞得鬼!
早就跟你们说了,这个宁王他不是个正常人!他能通神力!
这次也一定是他掳走了陛下!”
凤起将军在旁边愤愤地说。
他可是亲眼所见李启能驱动怪石!
所以守卫迷晕然后掳走陛下也一定是他李启干的!
众人现在才恍然大悟!
这宁王真是好手段!
但是一点都不光明磊落。
左相着急道;“那这可怎么办呐,陛下万一有什么闪失可怎么办呐!我们谁担待的起啊!”
几个人心里一阵绝望。
陛下被宁王囚禁起来了,他们几个堂堂大李肱骨之臣,如今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竟然还要让他们的陛下受苦!
“凤起将军,发兵吧!”
“我们一定要救回陛下!”
“不能让陛下落入歹人之手啊!”
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附和。
“是啊将军!发兵吧!”
“请凤起将军发兵营救陛下!”
唉。
凤起在心里叹气。
他明白,发兵也是没有用的。
宁王他能通神力,陛下都能落入他手,发兵又有什么用呢徒增死伤罢了。
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怎么还是不明白呢。
但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陛下有难,作为臣子,他们必须要做些什么。
于是凤起还是发号施令;“即可发兵孟和部!”
孟和边境。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
李启挑眉,没想到消息传播的还是很快的。
没过两天李茂被擒的消息就让他们都知道了。
“李启!交出陛下!饶尔等不死!”
不死?
这话现在说出来不免有些可笑。
就算骗三岁小孩也骗不过去了。
他把李茂关进地牢里面,李茂恨不得把他剥皮抽筋,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李茂放回去,那他还不得把自己大卸八块啊。
唉。
真是头疼。
怎么又要发兵。
打仗打来打去,有这么好玩吗?
李启拖着李茂走到人群的最前面,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道;
“中原士兵,你们听好了,你们的君主现在在我手上,要想他活命的,就给我往后退!”
眼看着李启的到就要刺进自己的血肉里,李茂赶紧道;
“后退啊!退啊!”
“谁让你们发兵的!”
“嫌朕死的不够快吗!都给我后退!”
众将士见状纷纷往后退,一直退回到边界线内。
凤起见状也发令;“收兵!”
“回城!”
于是一群人风风火火的来,又原路打道回府。
营救陛下这件事情,急不得。
刚刚的情形众人也都看见了,他们这是拿着陛下的命在威胁啊!
中原营帐内。
几个大臣来回踱步。
商量着到底应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只能去找李启议和了!”
可是,让谁去呢?
帐内只有凤起跟李启打过照面,最了解李启的底细,于是凤起就成了去议和的人。
不负众望的。
凤起应下了这份责任。
凤起起草了一份议和书信,邀请李启出来一叙。
草原的风,越来越大了。
夜晚到来。
天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