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唠唠家常
跟陆伯鸣唠嗑了会儿,苏茉便带着俩孩子回了他们自己的房子,李月娥也一起跟了过去。
他们能在家待大半个月,一路奔波,孩子们也累了,尽孝也不急着这一时,先安顿好再说。
他们的屋子李月娥早几天就过来打扫过了,炕和火墙今天一早也过来烧了,屋子里暖烘烘的。乐乐一进屋就跑开了,十分新奇,四处去看。
“妈妈,这里的屋子比我们住的大哦。”乐乐道。
李月娥一愣,“不是说有五六间房么?”
“南方人多地少,房间没那么大,咱们这一间房,在羊城都能当两间用了。”苏茉解释。
“那是,大城市的房子金贵。”李月娥道。
把行李提进屋后,李月娥便道:“小茉,你们这的被褥我都拆洗过了,也晒过了,都放炕琴里,你们睡的时候直接铺就成。”
虽然不知道孩子们什么时候会回来,但这两年,她都会把他们的被褥拆洗一遍。
“好,谢谢娘,辛苦你了。”
“我有啥辛苦的,是你辛苦了。我听小兰说,你在那边工作也很忙,这又要工作又要顾着孩子,老三又时常不在,真是辛苦你和亲家了。”
“娘,别这么说。最辛苦是小兰了,孩子主要她看着。幸亏有她在,不然我和长征,日子真没那么舒心。”
李月娥摆手,“这看孩子本身就是她的工作,她幸亏有你们这样的哥嫂,带她出去见世面不说,还给她安排了工作。”
“如果留这里,哪有这么好的日子,碎嘴的人多得是。”那段时间,李月娥也是气疯了。
苏茉知道李月娥说的是杨家给陆小兰泼脏水那段时间,便问:“那杨景明不是说又娶了么?”
“是啊,娶了向前大队大队长的女儿,听说给了400块钱的彩礼。”李月娥撇嘴,也是恶心。
那向前大队大队长也有个儿子当兵,听说也是个军官。这样比照着她家的条件找,实在把她恶心的够呛。
当初给小兰才200块钱彩礼,再娶就给400块,明摆着糟践她家。特别是方春芳那老虔婆还四处炫耀,说新儿媳多好多好的。
她不经常去公社还好,倒是老大媳妇那段时间每天回来都气得要死。
“听你爹说,每次开会的时候,那俩还摆出一副翁婿好得不得了的模样,可把你爹膈应坏了。”
“不过听说现在也不摆了,我听你大嫂说,这新娶的媳妇,到现在也还没身子,这入门也一年了。按我看啊,就是那杨景明不能生,之前泼小兰脏水泼得那么起劲,现在大家都看他家笑话呢。”
“那新媳妇去买东西你大嫂见过几次,说那新媳妇气色看着很不好,估计也是被那老虔婆折腾喝药喝的。”
说完杨景明,李月娥又话头一转,说起陆小兰来,“小茉,要是那边有好的,你也给小兰物色物色。她转年就二十四了,这又离过婚,年纪再大点,就不好找了。”
“咱也不图什么,人踏实肯干就行,人品要好,最好家里没有糟心事的。”
“行,小兰要是想找了,我就帮忙物色物色。”
“她那丫头,就是说不想找。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哪能事事顺心意?现在年轻的时候不想找,等老了想找,就难了。”
“她在那边,我也看不到,只能你这个嫂子多费心了。”李月娥叹气
“行。”苏茉只能点头先应承。
把衣服那些收入橱柜后,苏茉又去烧热水,准备给两小只洗个澡,让他们睡觉去。这几天在路上奔波,昨晚招待所也冷得很,两小只都没怎么睡好。
没一会儿,陆长征也过来了,李月娥本想帮着苏茉给俩孩子洗的,见陆长征过来,便回去了。孩子们在奔波了几天,肯定也累了,等他们休息好了,她再过来。
苏茉和陆长征,一人洗一个,很快就给两小只洗完澡,弄炕上去。苏茉哄孩子睡觉,主要是哄乐乐,陆长征则就着水,给两小只洗衣服。
等两小只睡了,苏茉这才出来问陆长征,“你问爷了没?”
“问了。”陆长征也是叹气,“爷说牛棚有个老先生,病的快死了,他实在看不过去,就把那野山参给他用了大半根。”
他虽然不赞同,但老爷子这是救人,他也不好说什么。经历过媳妇家的事,他也很清楚,在牛棚的,不排除有犯了错误的,但大部分,还是被构陷冤枉的有功之士。
陆长征把那位老先生的情况,跟苏茉说了一下。
“这位老先生我之前听过,是有名的建筑大师,想不到他也被下放了。”苏茉叹气。
这可是鼎鼎有名的建筑大师,为华国近代建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野山参我这段时间催生了不少,但是再给爷拿一根又不太合适。在家的这段时间,我们每天给炖了汤端过去,到时候把参挑出来,光喝汤就成。”
“要是爷问起,你就说我们之前留用的那根。”
“成,媳妇你看着安排。”陆长征道,等把衣服洗完,又去给苏茉打热水,让她也洗个澡。
苏茉这几天也是没睡好,等洗完澡,就上炕睡去了。
家里有孩子费柴火,陆长征看家里柴不多,洗完衣服,便去找陆国平上山去了,想着弄些柴,再看看能不能打些野味。
睡到三点多的时候,苏茉听见屋里有声音,便起床出去,见是刘玉枝和陆小兰过来了。
两小只还在睡,苏茉便领两人到西屋那边去,反正那边的炕也烧了,一样暖和。
刘玉枝带了些松子和板栗过来,三人便在那边边吃东西边唠家常。
说着说着,便说到了赵九香一家。
“你别说,陆福宝之前看着孬,现在还是有点本事的,现在那家他当了,把赵九香和老石头治的服服帖帖。”
“几个姐姐家,他也重新走动起来了。不过没让赵九香去,都是他自己去。大家都说,歹竹出好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