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长丰城
长丰城主吃了一惊,还以为是南越军打过来了,正要下令加快百姓入城的速度,而后关上城门,可仔细一看,又觉得不对劲。
黑色大军的帅旗上,偌大的一个“李”字,其它战旗,皆是明黄色打底,绘以一只威猛的黑色麒麟。
这战旗全大乾绝无仅有,只一眼便能认出来,长丰城主愣了片刻,而后涌上惊喜之情,黑麒军来了!
“随我出城,迎黑麒军!”长丰城主一阵兴奋,让守军继续维持百姓们的秩序,而后召集城中官吏,出城相迎。
共三十余名长丰城大大小小的官吏,跟着长丰城主出城迎接大军,等大军行至城外不远,身穿铠甲的李弘文驭马从中军奔上前来,看着中间那人问道:“你是长丰城主?”
长丰城主见到如此年轻的李弘文驾马而出,面色有些疑惑,但还是拱手道:“下官正是长丰城主。”
李弘文点了点头,朝后方下令道:“大军暂且驻扎城外,让百姓们先进城!”
城门处都是要进城的百姓,李弘文大军还带着不少流民,进城得等一会。
被黑麒军带着来的流民们接过士兵们递来的行囊,或从马车上抱下自己的孩子,千恩万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难时相助,最易博得好感人心。
长丰城主看着这些流民进城,而后目光又在李弘文脸上停留了许久,李弘文察觉到目光,皱眉道:“你看什么?”
看这长丰城主对流民的布置安排,可见能力是有的,没想到是个不懂礼节之人,一直盯着他看。
长丰城主精神一震,而后反应过来,有些犹豫地问道:“你是弘文?”
李弘文一愣,敢直呼他“弘文”的,如今可没有几人敢这么做了,而敢这么做的,现在都在京城李府待着,他很确信,他没见过眼前之人。
“你是何人?”李弘文沉声问道,若是想跟他攀关系,那这长丰城主的算盘可就打错了。
不否认那就是默认了,长丰城主顿时扬起笑脸,拍胸道:“是我啊,同源!你认不出我了吗!”
同源?李弘文微微愣神,这名字似在哪里听过
仔细一想,同源,苏同源,不就是他舅舅苏城的儿子吗!
早听杨老夫人抱怨过,苏城不管苏同源,让他去了偏远之地历练,没想到是来了这近边关的长丰城!
他乡遇亲眷,这下不用攀亲戚了,对方本来就是他的表兄。
只是李弘文没有穿越前的记忆,对这位表兄也没什么印象,闻言下马道:“是同源表兄?多年不见,一下子倒是没认出来。”
若是细观这苏同源,还是能看出与苏城有几分相似的,只是在这艰苦的边关待的太久,身上的书生气早就磨没了,棱角面相也变得坚毅,乍一看真是难以认出他是苏学士府的少爷苏同源。
苏同源见到李弘文似乎十分高兴,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上下打量着,而后大笑道:“多年不见,个子都这么高了!穿这一身还真是威风!“
当年李弘文离京时还是个小不点,苏同源赞叹一番,而后问道:”对了,王爷呢?”
苏同源比李弘文要年长几岁,时年二十七,当年科举之后,自请来了边关,发展被战火摧残的城池,多年过去,也升任为长丰城城主。
虽然不比巅峰期的汪止荃,三十多岁就做到吏部侍郎,但他那是靠着汪怀山,而苏同源只凭一身本事,苏家也不帮他走后门,若是帮的话,他也不会被调任边关了,二十七岁做到城主,已是了不起了。
苏同源初见到黑麒军战旗与李字帅旗,还以为是姑父肃王来了,不成想是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表弟李弘文。
李弘文微笑道:“父王没来,这次是我带的兵。”
“你带的兵?”苏同源闻言一愣。
他是听说了李弘文被先帝遗诏任命为首辅大臣,其它各种事迹,他也有所耳闻,却从未听过李弘文带过兵。
不过姑父肃王是个稳重的人,既然他将黑麒军交给李弘文,那也一定是相信李弘文的,况且黑麒军本就是肃王府的直系军队,迟早是要交到李弘文手上。
苏同源想明白了,也不多问,伸手道:“咱们也别咱站在城外了,先进城吧!”
李弘文点了点头,下令让黑麒军在城外暂待,等城门处的流民都进了城,他们再进城,他自己则带着石头以及田宁两人,与苏同源并肩走进了长丰城。
顺带一提,李弘文的临时亲卫队也算成立了,主要人员便是石头以及镖局众人,加上田宁,田宁常被李弘文吩咐办事,使顺手了,虽然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但李弘文还是将他留在了身边。
进城时,那些被黑麒军帮着带来的流民们纷纷向李弘文躬身道谢,李弘文微笑着摆手,只称是举手之劳,又让苏同源对这表弟多了分了解,虽然年轻,但办事却已有老成持重的风范了。
行走间,李弘文开口问道:“如今长丰城接纳了多少流民?”
苏同源想了想,道:“具体尚未来得及统计,粗略算来,不下千余人,谓城人口本不多,还有一些,也许往更后方去了。”
李弘文点了点头,越往后方跑,自然也就越安全,这是百姓的潜意识,很正常。
李弘文又问道:“长丰城能否接纳这些流民?粮食供应的上吗?”
“呃”苏同源迟疑片刻,而后如实道:“长丰城的粮食库存也不理想,但是支撑半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那就向朝廷求援吧,”李弘文道:“半月眨眼即过,没人说的准战事会持续多久,这样,你写一份奏章,我在其上盖印,朝廷会送粮来的。”
李弘文现在是首辅大臣,奏章上有他的印鉴,到了京城,朝廷必然会优先处理。
户部运转不畅,调粮的时间还不知要多久,李弘文只能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加快进程了。
苏同源闻言高兴道:“好!回去我便准备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