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御书房谈话
片刻之后,御书房的门再度打开,高湛走了出来,在李弘文面前微微躬身。
“世子殿下,陛下召您进去。”
李弘文点了点头,大步朝御书房内而去。
李睿瀚坐在书桌后,轻揉着额头,抬眼看见李弘文的身影,笑道:“来了?”
李弘文站到宽大的书桌前,拱手一礼,正经道:“见过皇上。”
扫了一眼书桌,上面摆放着不同署名的奏折,有的还未被打开过,整齐地码在一边,另一堆则应该是李睿瀚拿起来看过的,随意地扔在一旁。
李睿瀚点了点头,道:“赐座。”
御书房除了皇帝的椅子外,是没有其它座位的,进了御书房的大臣只能或站或跪的听皇帝讲话,除了汪怀山外,很少有人能被赐座,李弘文一进来就有的坐,也算是他受疼爱的证明了。
很快有太监搬了椅子过来,放在离李睿瀚的书桌三尺远的地方。
李弘文施施然地坐下后,李睿瀚从那堆他看过的奏折里随意拿了两三本,笑道:“来的正好,你也看看。”
高湛走到李睿瀚侧边,双手接过奏折,继而呈到李弘文面前。
三本奏折送到李弘文手里,李弘文一一摊开,虽然舅舅苏城已经跟他透露过一部分了,但是真的亲眼看到的时候,李弘文还是感觉有些惊讶。
三本奏折,无一例外全是在弹劾肃王。
其中一本是礼部侍郎的,一本是御史台御史的,最离谱的是,连翰林院的翰林都掺了一脚,除了说肃王私下会见南越使团不合朝廷规章外,这位翰林院的翰林还弹劾肃王放任李弘文开设书院,还说文界泰斗傅如南是被李弘文“绑”去青州的,指责李弘文浪费师资力量,为特定人员开后门。
关于南越使团的事情李弘文是不清楚,但是那翰林所指责的“开设书院”,那就是李弘文自己做的事情了。
不过,什么叫把傅老“绑”来的?虽然过程是用了一点小技巧,但傅老是愿赌服输去的青州好吧!再说了,傅老现在被李弘文的“科学”论说的十分入迷,每天不知道有多精神。
另一方面,鸿鹄书院也不是只收和肃王府相关之人,只要是平民百姓,寒窗学子都可以进的好吧!
李睿瀚看着李弘文脸上的表情哈哈一笑,问道:“你怎么看这些弹劾你父王的折子?”
李弘文指着那奏折道:“这、这、这也太胡扯了!完全瞎掰!傅老完全是自愿的!”
李睿瀚笑道:“你用计将所有世家子弟拒之门外的事情我也知晓,说到底,还是傅老的金字招牌太过响亮,这与你父王无关,再者说,创办书院也是对大乾有利之事,何谈过错,不过是他想不出别的法子罢了。”
李弘文点了点头,皇帝伯伯还是看得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若是开设书院都能算父王犯了错,那这大乾可真是没有天理了。
“不过,”李睿瀚话锋一转,又看着李弘文道:“朕想问的,是你对于你父王会见南越使团这件事怎么看。”
李弘文进宫本就是为了说这件事的,此前已经细细梳理过了,现在李睿瀚再问他,李弘文也不用多想,张口道:“这是阳谋!”
“哦?”李睿瀚用一种得到意外之喜的表情看着李弘文,追问道:“为什么是阳谋?”
“父王绝不可能勾结南越,”李弘文先说了重点。
李睿瀚点头道:“这朕清楚,朕想听听,你是如何推论此事是为南越的阳谋的?”
呼,李弘文心中呼出一口气,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其它,是皇帝伯伯相信父王,只要有这个前提,其他事都不算大事。
李弘文之前也猜测父王和皇帝伯伯的关系应该很不错,但是猜测终究是猜测,李弘文也不敢打保票,现在得了李睿瀚的话,李弘文也要放心些。
“南越使团是故意去青州的,”李弘文慢慢阐述他的理解:“从戍业府边关进入大乾,上京的路根本不用经过青州,但是南越使团偏偏去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父王他在青州!”
李睿瀚颇感兴趣,抬手示意李弘文继续说下去。
“父王他独掌一府,手下明面上的兵权,少说也有两万,加上以前父王在军中的声望斐然,因此才导致很多大臣都觉得父王是个危险的人。”李弘文道:“南越使团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父王本就有一定的实力,我想他们去青州的目的,最好的期望就是真的能说服父王,让他和南越结盟,助南越入侵大乾,就算不能,退而求其次,只要他们去青州的消息传出来了,也会影起朝局动荡,我想,他们接下来还有后手!”
李睿瀚对这位九年未见的侄子倒是有了新的认识,问道:“什么后手?”
李弘文道:“侄儿不敢确定,但是,侄儿觉得,南越一定是想挑起皇上和父王的冲突,分裂大乾,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李睿瀚点了点头,道。
“还有一点,”李弘文想了想,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把心中想的事情说出来:“舅舅下朝后,和侄儿说过,今日早朝,十数位官员齐谏皇上,收回父王的兵权。”
李睿瀚眼睛一眯,道:“确有此事,你有什么论断?”
“侄儿觉得,”李弘文看了李睿瀚一眼,看到李睿瀚神色如常,又继续说道:“侄儿觉得,此事,是有计划的!”
听见李弘文的话,李睿瀚眼中精光一闪,这个侄儿,倒给他很大的惊喜啊
“你为何如此觉得?”李弘文无官无职,李睿瀚也不斥责他妄论朝事,而是接着问他原因。
“方才看到皇上给我的奏折,我才有这个想法,”李弘文指了指还在他手上的奏折,道:“上到户部侍郎,下到御史台的御史,舅舅告诉我,今日是历年来弹劾父王力度最大的一次,方才我又看到,竟然还有翰林院的翰林参与,部门跨度如此之大,弹劾之处又极其相似,似乎这些人是同一时间得到的消息,所以,侄儿才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