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傲娇外公
苏城点了点头,道:“瑶妹做的对,以后日子还长,等弘文回去青州,瑶妹再找机会来京城也不迟。”
杨老夫人瞥了一眼坐在身边苏老学士,指桑骂槐道:“还不是有些人规矩太大,搞的乐瑶不愿意回来!”
“哼,不回来便不回来,老夫还指着她养活不成!”苏老学士自然听的出来杨老夫人话里的意思,无非是说他规矩重,脾气臭。
不过肃王妃是因为苏学士规矩大才不愿意回来,这话当然是杨老夫人开玩笑的。
苏学士对大儿子苏城很严厉,但对肃王妃苏乐瑶这小女儿,可真是疼爱有加,苏城想要什么,得达到苏学士定下的目标才有机会被苏学士奖励,而小女儿苏乐瑶,那是想什么有什么,有的都不用她开口,苏学士和杨夫人就会送到她面前,看的苏城直羡慕。
苏学士或许在官场,在朝堂上,真的脾气很臭,但对于苏乐瑶这个女儿,当真是有求必应,父女二人感情不知多好,
等苏城和苏乐瑶都长大了些的时候,兄妹二人都常开玩笑,说明明苏府有两个孩子,宠爱却都到苏乐瑶身上去了,苏城就像是捡来的孩子一样。
好在苏城也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用心良苦,用功读书,他现在的这个官职可是货真价实自己一步一步争取来的,和身为大乾亲王的妹夫可没有关系,兄妹两人自小感情也好,所以当时告知李弘文需要他上京的时候,肃王妃曾嘱咐他,遇了事,可以先问问他舅舅。
杨老夫人一听这话,可是不高兴了,回嘴道:“你这样说乐瑶,小心弘儿不认你这外公!”
“哼,不认便不认!”苏学士寸步不让,一放酒杯,站起身来,大步离席。
“诶,父亲,父亲”苏城想留却是没留住离开正厅的苏学士,只得叹口气转头朝杨老夫人道:“娘,您也少说两句,二老年纪都这么大了,可不能像年轻时一样斗气玩了!”
“哼!”杨老夫人微哼一声,低头抚摸着肃王妃寄回来的信,喃喃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弘儿,现在该长的多大了呀?”
苏城望着母亲的模样,无奈一笑,家有二老,正是两宝,两位老人携手走过这几十年,什么都好,就是没事就斗气,三天一小斗,五天一大斗,然后又不知怎么的就和好,接着又进行斗气循环,二老年纪都大了,万一哪天真气着了,气血上涌,身体出了什么岔子可就大事不妙,让苏城颇为头疼。
苏老学士一路走回书房处,在书房门前鬼鬼祟祟地左右一望,继而快速钻进书房,又快速关上房门。
“老夫的乖外孙要回来啦!”
书房里的苏学士手舞足蹈,和方才正厅中的模样大相径庭,根本不像一个德高望重、脾气臭的老学士!
苏学士快步走到书桌后,从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取出一卷画轴,画轴徐徐摊开,画卷之上,数道人影站在那,个个都在笑着,除了苏老学士。
这是一幅全家福,是当年肃王将携肃王妃和李弘文离京之前的几天画的,画者正是如今暂住肃王府的吴元柏。
画上的苏学士依旧板着脸,和笑得很是开心的杨老夫人形成强烈对比,两人坐在画卷正中,肃王妃怀里抱着当时尚才十岁的李弘文,和身边的肃王李睿渊,还要哥哥苏城一家,一起站在二老身后。
苏老学士伸出手指触摸画像,老眼中竟然像是有泪光闪动,委屈道:“你这丫头,嫁出去这么多年,也不回来看看爹,写信写信,信有什么用!”
苏老学士真情流露,一点不像是刚才漫不关心的样子!
接着苏老学士又看向女儿怀里抱着的那孩子,脸上又露出慈爱的笑容:“老夫的乖外孙!”
当年离京之时,外孙李弘文被肃王妃抱在怀里,不停地挣扎,想要再回到外公外婆的怀抱,嘴里大喊着:“我不要去青州,我不要离开京城,我要陪外公外婆,我要陪奶奶!”
苏学士眼里充满了疼爱和欣慰,真是他的好外孙啊!
外孙马上要来京城了,于情于理,都应该会进宫面见太后,不过早晚都会来苏府拜见他这老外公的,苏学士越想越开心,甚至有些久违地想哼两首小曲了。
不对!外孙要来了,虽然年节过了,但是这么多年没给宝贝外孙压岁包,必须得补上!
苏学士想到就做,马上伸手在自己怀里左掏右掏,随即整个人一愣,拍脑道:“糟了!全在老太婆那!”
苏学士不禁心里着急,要说去跟杨老夫人要,那是不可能的,方才刚刚斗过气,要是不可能要的,除非杨老夫人识相,主动拿来给他还差不多!
但是宝贝外孙这么多年过去了,好不容易才来一趟京城,怎么能连压岁包都不给?!
苏学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思来想去,拿起书桌上的松花御砚,要不把这个皇上御赐的宝砚送给外孙?
不行不行,都用过了,不好不好,要不就送些书画?
不好不好,这样显得太过古板!
唉,该送些什么呢!
苏城用完了晚餐之后,也回了自己的书房,他身为朝廷命官,还需准备明日含元殿早朝时需要呈给皇上的奏本。
吱呀。
书房门被推开,苏城抬头望去,原来是自己的父亲苏学士。
苏城绕过书桌,走到苏学士面前,关切道:“爹,这么晚了,怎么不去歇着?”
“咳,”苏学士回头望了一眼,接着看向儿子正色道:“城儿,先拿些银票给爹一用。”
银票?苏城心中疑惑,父亲平时甚少有需要用钱的地方,今日怎么突然向他讨要银票来了?
略微一想苏城便也明白了,晚餐时二老刚斗过气,父亲肯定是拉不下脸去管娘要钱!
苏城心中好笑,但脸上还是恭敬道:“父亲需要多少?”
苏学士脸不红心不跳,淡淡道:“也不多,四千两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