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皇家的责任
听见肃王的话,李弘文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反应,肃王妃却急了。
肃王妃先是一愣,接着有些着急地朝肃王道:“你让弘儿去那干什么!我不准他去!”
李弘文从未听说过青州城有个飞马涧,也不知道新婚燕尔的,为什么父王会叫他去这个地方,更不知道为什么娘亲听见肃王让他去飞马涧后,反应会这么大。
肃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淡淡道:“弘儿身上流的是皇家的血,有些事他迟早要知道,有些责任他也逃不掉。”
若是李弘文还是像以前一样胡作非为的话,也许今日李睿渊不会有让李弘文去飞马涧的念头,但是自打燕子山附近遇袭之后,他的这个儿子变了,做事有理有据,想法天马行空,战车这种从未有人想到过的东西,却被他儿子李弘文给捣鼓了出来。
若是他一直胡闹下去,李睿渊绝不会让自己的儿子知道真正的大乾是什么样的,毕竟此事风险重重,更是一点马虎不得,如果像从前那样的李弘文,就算他自己提出要知道,李睿渊还不会同意呢。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几件事让李睿渊改变了对自己儿子的看法李弘文在泸州抓获宋成等人,又将无人来认领的孩童全部带回了青州抚养,给他们请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环境,拒绝世家子弟入学鸿鹄书院,不受贿赂,不吃好处,这让肃王看到了李弘文的责任心。
在登州撞破杜峰的贪墨案,虽然是断了一根长线,但也让肃王看到自己的儿子思维缜密,观察细致入微,分的清是非善恶。
和富商之子杨世诚的相交,虽然对李弘文来说,只是他认为杨世诚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但却让从小便接受皇室教育的李睿渊认为自己的儿子能不受他人眼光和言语影响,笃定心中的想法,是个坚定的人。
和燕子山一种穷苦之人的相处,李弘文从不摆架子,一次救命之恩,李弘文始终放在心上,在知道王连明等人的身世之前,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对百姓如此,肃王觉得,李弘文对于大乾,应如是。
结合种种事情,加上即将启程上京,肃王觉得,该让李弘文知道一些事情了。
京城不比青州,青州再大,安阳府再广,也是他李睿渊管辖之下,但京城未必,京城龙蛇混杂,皇兄又久居宫中,不可能时时照拂于李弘文,那毕竟是他李睿渊的儿子,他又怎可能让他毫无底牌地上京。
肃王妃沉默了一会,她实在舍不得李弘文接触那些事情,应该说,她实在不愿意李弘文有哪怕一丝的危险。
但肃王妃是识大体的人,李弘文虽是她的儿子,但在那之前,他是大乾的皇室子弟,是肃王李睿渊的儿子,有些责任,他逃不掉,她肃王妃也没法替他拒绝。
肃王妃脸上带着些担忧,柔弱道:“那也可以再等上一段时日,等他从京城回来后”
“正是因为他要上京,我才让他知道,京城是什么样的地方,你不清楚吗!”肃王淡淡开口,这是李弘文第一次见到父王打断母妃的话。
与往常不同的是,肃王妃没有回怼肃王,甚至一丝不悦之色都没有,只是面带着担忧,站起身来,轻轻抱住了自己的儿子。
肃王妃柔声嘱咐道:“弘儿,到了京城,不要胡闹,若是碰上了什么事,先问问你舅舅,若是不行,便去找皇上,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终是没有反对肃王的决定,但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去那暗藏风云的京城?但这一行又是非去不可,肃王妃抱住自己的儿子,甚至快落下泪来。
李弘文愣愣地站在那,他心中实在是想不明白,不过去一趟京城,为什么父王和母妃会这么郑重其事的样子?京城还有皇帝伯伯,太后奶奶在,有什么好担心的?
“娘,您放心吧,孩儿可老实了,人家都叫我李老实,到了京城不会惹事的,您就别担心我了。”李弘文想不明白,只以为是父母担心自己到了京城惹事生非不好收场。
肃王妃看着个子已经比自己还高的李弘文,脑海中浮现出他从路都不会走,到牙牙学语,再到被她抱在怀里,问她父王什么时候打完仗回来,再到十岁离开京城时,抱着外公外婆不肯放手,一转眼,却是已经成亲了,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她多么希望李弘文能一直那样无忧无虑下去,一直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一生,只要李弘文开心,她就足够了。
她真的不想自己的儿子有一点点的风险,越想越是难过,越想越是担忧,终于还是没忍住,流下了泪来。
李弘文顿时乱了阵脚,头皮发麻,劝道:“娘,您别哭啊,我很快就回来,您别担心!”
肃王妃仿佛听不见李弘文的话,抱着他轻轻啜泣。
肃王合上杯盖,威严的语气中也带着些心疼,道:“好了,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这一句仿佛是戳中了肃王妃的软肋,肃王妃一下转过身来,声调高了三分,朝着肃王泣道:“你就不担心,你就是心硬!他是大乾的世子,但也是我的儿子!”
李弘文看着有些控制不住的局面,不知如何是好,他还真怕父王和母妃吵起来。
李睿渊神情一滞,继而放下了茶杯,站起身来,拥住了肃王妃,肃王妃赌气地轻推了两把,自然没有推开,螓首蛾眉埋在肃王的怀中,轻轻抽泣。
李睿渊拥着肃王妃,轻叹一口气:“我又何尝不担心,但有些事,终归有他的那一份担子,待此事了了,我陪你一起寻个安逸的地方养老。”
李弘文看着父母抱在一起,没想到老爹浪漫起来也是有一手的,把肃王妃收的服服帖帖的。
肃王没多劝什么,一边抱着肃王妃,朝李弘文道:“你先去吧,飞马涧事关重大,切记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李弘文点了点头,行礼道:“孩儿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