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齐远侯的歉意
您吩咐我照办,多一下少一下您说了算,哪怕世子殿下您要重头开始计也行!
行刑之人朝着李弘文拱手点头,示意知晓,接着转过身,活动活动手腕。
他看刚才的情况,估计绑在十字柱上的姚经磊应该是得罪了世子殿下不少,那他可就要好好努力,不能让世子殿下失望了!
鞭子抽在地上,“啪”的一声发出脆响,姚经磊面带惊恐地看着行刑的人,拼命摇头。
对方可不会看他的意思,没等摇几下头,鞭子十分痛快地抽在他身上。
被浇了冷水的衣服贴在身上,加上行刑之人为了“表现自己”还加了些力道,这一下,直接打的姚经磊皮开肉绽,绑在十字柱上疯狂挣扎着。
还是那句话,行刑之人可不会管他,手上动作不停,鞭子一下接一下地抽在姚经磊身上。
按律法,像姚经磊这般语言调戏女子的,处于十鞭刑罚,但肃王有令,皇亲国戚需以身作则,数量翻倍,二十鞭,一鞭都不能少。
行刑期间,姚经磊实在吃不住痛,晕过去三四次,每次都享受了李弘文的“贴心叫醒”服务,让姚经磊精神肉体双折磨地受完了刑罚。
好在二十鞭的时间也不算很长,行刑人还没展示过瘾,数量就到了,十字柱上的姚经磊身上皮开肉绽,白色的华服被血水染成一片片的红色。
李弘文大发慈悲,特许狱卒给姚经磊换身衣裳,再加上两床棉被,毕竟天寒地冻,真把姚经磊给冷死了,那可不行。
----------
京城的齐远侯终是得了消息,方寸大乱之后,赶忙给远在青州的肃王写信,声泪涕下地述说了自己老来得子的不易,又十分自责自己的管教不力,接着表示自己愿意赔偿遭受犬子姚经磊欺扰的徐凝玉等人的损失,最后自然是拐着弯的求肃王放过自己唯一的儿子。
随着齐远侯这封信一起送到肃王府的,还有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和一箱金银珠宝。
五百两,是给徐凝玉和王怜雨等人的,而那一箱金银珠宝,是齐远侯向肃王求情示好的。
齐远侯和肃王不熟,只是点头之交,他成为齐远侯的时候,彼时的李睿渊还是二皇子,与皇子接触,可不同于和官员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夺嫡之争,齐远侯在这方面还是很小心谨慎的,毕竟他不求光大门楣,能安安心心做个侯爷也就够了,因此他不知李睿渊的脾性,但不知道不要紧,谁会不喜欢银子呢?
也许大乾有很多官员都吃齐远侯这一套,但肃王一定不是其中之一,更别说,这还是在姚经磊冒犯了他已故的亦友亦师的王武阳后人的情况下。
肃王倒也没摆架子,齐远侯的姐姐虽不是很得宠,只是他父皇的嫔妃,但如今也还建在,怎么说也算是他的长辈,因此肃王接在接到齐远侯的信和那一箱金银珠宝后,也着手写了一封回信。
信的开头,肃王阐述了皇亲国戚对于大乾律法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其次合情合理地说明了皇兄将这安阳府交给他,他就有义务治理好这块地方,又对姚经磊所受的刑罚表示同情,最后委婉地拒绝了齐远侯说的将姚经磊送回京城的提议,表示自己公私分明,会命人“悉心照料”姚经磊,待他伤势痊愈之后,再送他回京城。
回信送出之后,齐远侯所送的那些金银珠宝,肃王全部按等价折成银票,和那五百两一起,命人分别送给了王怜雨和徐凝玉两人。
徐府之中,徐澜也知道了自家女儿被齐远侯之子言语冒犯之事,但看自家女儿好像也没被此事影响,反倒每天看着李弘文的诗和一张签纸痴痴发呆,且肃王处理此事甚为果决,丝毫不顾姚经磊之背景,让徐澜怒火消了大半,此时收到肃王府下人送来的银票,忙摆手推辞,称自家女儿也没受太多影响,姚经磊已经伏法,已是十分感谢肃王。
但肃王府下人说这是姚经磊那边家人送来赔礼道歉的,徐府不收,肃王反倒不好处理这些银票,徐澜听后,只得将银票收下。
对于齐远侯那箱金银珠宝附带的“暗语”,肃王就当作不知道,将这些财物全当成了齐远侯的“歉意”。
王怜雨那边,因为肃王府下人用同样的“齐远侯的歉意”这个理由解释,王怜雨看了一眼哥哥王连明,在王连明示意之下,将银票收下。
银票数目很大,足有两三千两,也许对于肃王府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于王氏兄妹,乃至燕子山上的所有人,这都是笔天文数字。
王氏兄妹留下了一部分银子,打算用这些银子,在离青州城近些的地方买些或者新建些房子,让燕子山上的大家都搬过来,离青州城也近些,这样大家到镖局工作,也不用天没亮便要从山上下来,赶到青州城内。
除去这部分花销,银票还剩下两千两左右,商议之下,王怜雨决定将这些银票全部都送给鸿鹄书院,毕竟燕子山上的孩子们都在书院内读书习字,且李弘文是任何费用都不收的,不仅不收,还给孩子们请来傅如南和吴元柏二位老人教习,王氏兄妹清楚,这是多少银子都换不来的。
比起王怜雨,徐府生活要好过的多,自然也是不缺银子的,徐凝玉在知晓此事后,也决定将银子全部捐给鸿鹄书院,书院的创建者李弘文本不想收下,无奈王怜雨说若是李弘文不收,那燕子山的大家也不好意思再让孩子们入书院读书了,徐凝玉也说徐府生活并不窘迫,她父亲身为青州的官员,也希望能为百姓出一份力,话都说到这了,李弘文只能收下银子,全部投入了书院的运营之中。
鸿鹄书院里,李弘文虽不对学生收费,但除被李弘文的“新式学问”忽悠来的傅吴二老外,那些先生们却不可能做免费义工,自然是要发工钱的,而且书院中原先的孩子们,还有后来招收的寒门学子,一日三餐都由书院负责,花销还是很大的。
此前李弘文都是用镖局的利润来养着书院,但随着新一批的寒门学子加入,书院的资金也有些吃紧,如今王怜雨和徐凝玉的这笔银子,倒也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