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广告效应
在后院小坐了片刻,王连明从外面进来,走到两人面前打了招呼。
李弘文笑着问道:“镖局这么忙,连哥可还应付的过来?”
王连明想了想,道:“目前尚能处理过来,只是不知以后的情况。”
李弘文伸手示意王连明坐下说话,又道:“无妨,过些时日会有人来帮手的。”
之前肃王说安排进镖局的那些人,李弘文暂时还没见到,他也去问过,肃王说是过了中秋,便会安排他们过来。
王连明点点头,表示知晓,人事安排是李弘文的事,他不便插嘴,况且镖局正忙,多些人手也是好的。
此时李弘文心思也不在镖局上,便将此行的正事说了出来。
“连哥,燕子山上的孩子们,便送去我那家书院念书吧。”
王连明没反对,只是问道:“这学费上,便从我们”
李弘文摆了摆手:“我想过了,这书院就是公益性的,不收什么学费。”
纵使王连明有所准备,但还是没想到李弘文会分文不收,他还以为李弘文会开出一个极低的价格来做做样子。
“李公子,我们”
摆摆手,没让王连明继续说下去,李弘文道:“又不是对你们搞特殊化,其它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你坚持要给钱,别人反而不乐意了,就这样吧,你们忙,我就先回去了。”
不给王连明再说话的机会,李弘文起身就向外走去,杨世诚和王连明也算是熟人了,点了点头,跟上李弘文的脚步。
王连明看着李弘文离开的背影,神情复杂。
父亲,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李弘文,真的会有一个不仁不义的父王吗?
李弘文的鸿鹄书院开了,将那私塾略微改建一番,他便让府里和燕子山上孩子们都进入学院念书,因为平均年龄都不大,与其说是书院,现在更像是幼儿园或是托儿所。
开始两边的孩子们还有些认生,燕子山上的孩子更活泼,从泸州救下的孩子们一时和他们融入不到一起。
李弘文此时也没有让教书先生来给他们上课,而是给这些孩子讲着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李弘文每讲一个故事,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他们崇拜孙大圣的洒脱不羁,羡慕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几番故事说下来,书院里的孩子讨论地热烈,渐渐的互相熟络起来,看着泸州那些孩子愿意和燕子山上的孩子们说话玩闹,李弘文颇为欣慰,只是小月然,还是不怎么说话。
青州,吴氏茶行中。
“你在那愁眉苦脸的干什么?你爹我还没死呢!”茶行掌柜吴江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副欠收拾的样子从外面走进来,开口骂到。
“唉。”吴江的儿子吴小晖挨了父亲的骂,却无动于衷,仍是那副样子。
吴江一奇,问道:“怎么?挨欺负了?”
“父亲,陈杰他笑话我。”吴小晖愁眉苦脸地回着话。
陈杰?那不是青州客栈掌柜陈松的儿子吗?吴江问道:“他笑话你什么了?”
吴小晖撇撇嘴,说道:“小王爷的书院,他们家出了二千两,他笑话咱们家小气抠搜,一百两也好意思拿的出手。”
吴江听了这话,却是噬之以鼻:“嘁,他家客栈有钱,爱给多少给多少,怎么不跟杨家比去?反正都是打水漂,给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这银子给出去,最多也就是在世子那刷个存在感,还能有什么回报不成,给多给少,又有什么影响?小孩子才争这些,大人只看利弊。
吴小晖叹了口气:“孩儿知道,可是那石碑上,咱们家在最下面,都快看不着了”
吴江一愣:“石碑?什么石碑?”
吴小晖漫不经心地说道:“小王爷在书院门口立了个石碑,上面刻着给书院出钱的商号,刻在最上面的就是杨家的一万两,咱家一百两,排在最下面,还不如”
吴小晖话还没说完,吴江已经开口吩咐下人:“你,去账房提一千两,快去!”
吴小晖不明所以的看着吴江,父亲这是要干嘛?
吴江此时心里十分后悔,他可没想到李弘文会有这一招,当初他只以为,小王爷是想着法子从他们这捞钱而已,便也没想太多,随便出了一百两,混个脸熟就够了。
但书院门口立起这石碑,那可就不一样了。
李弘文这鸿鹄书院,如若万一以后真走出了哪位朝廷官员,他势必会记得,在自己求学路上,除了李弘文之外,还有很多商人对自己有过帮助,那都清清楚楚地刻在当年书院门口的石碑上,出力最多的是杨家,整整出了一万两,其次的是
最后一位好像记不清了。
一个官员的好感,对一家商号有多重要,自然不用多说。
还不止如此,李弘文宣布鸿鹄书院对农民及普通百姓的孩子全部免费,甚至学院还负责一顿午餐,这可是让人震惊的消息,农民的孩子之所以上不起私塾,就是因为家里穷,此时小王爷的书院不仅不收银子,还免费管饭吃,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入仕,做官做那人上人?纷纷到鸿鹄书院报名,李弘文的书院已经有不少学生了,只是暂时还没让他们来书院念书。
这百姓们看到书院的石碑,自然会想到,原来不止是小王爷,这些商号也出了力阿,嗯这杨家真是不错,下次缺了什么就去杨氏商行买吧。
消费者的好感,那可是商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杨家这回可是在百姓心里刷了一大波好感。
知道有这石碑,吴江他能不急吗,人就怕比,越前面的商号,在百姓心中的好感越高,他吴家排在最下面,有几个人能注意到?当即决定追加一千两银子。
可到了书院,吴江却被李弘文的小厮四宝告知,如今书院运转顺利,暂时不需要银子了,此时吴江才后悔莫及,我当初怎么就这么抠搜,只出一百两?
李弘文正让下人在书院的空地上安着秋千,这次不是装在树下了,而是去张铁匠那打了些铁架,如前世的公园中一样,一根杆上便能装几个秋千。
“李兄,这招实在是高阿。”站在李弘文身后的杨世诚,对石碑一事赞不绝口。
李弘文笑了笑,这就是广告效应罢了,人家出了银子,总不能白收是不是?也免得让人以为,肃王府只是在收刮民脂民膏,写个明白,反而好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