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类背后 > 第34章 密奏司

第34章 密奏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怎么样吴秦氏,这故事精不精彩”?

    吴秦氏低头想了想说道:“当年这件事闹得家喻户晓,可我们平头百姓只知道那浪荡山贼寇胆大包天,连官银和战利品都敢截,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原来其中还有这多细节之处。可我还是那句话,你讲了这么多关于浪荡山贼寇的故事,却与今日之事有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

    薛钊侧眼蔑笑一声,缓缓踱着步走到吴秦氏身边说道:“事到如今还不承认?怎么,要不要我再给你讲讲那些看似忠勇的镖师到底来自哪里?最后的结局如何了”?

    “承认?我承认什么?该不会大人觉得那些镖师是我铁马镖局的镖师吧”?

    “你说呢”?!

    薛钊的话让吴秦氏心里“咯噔”一声,仿佛漏跳了一拍。她有种不祥的预感,却又不知这预感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我……我……,好吧,就算他们是我铁马镖局的人又如何,他们只是去给李将军等人送了酒而已,他们又不知道当晚浪荡山贼寇会劫营。更何况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那些镖师不是全都丧命在为李将军报仇的路上了吗”?

    “对,你说得很对,那些镖师们的确是死了,不过却不是死在浪荡山贼寇的手里”。

    “那他们是被谁所杀”?

    “当然是官府咯”。

    “什么?官府”?

    “不错,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官府中人”!

    “官府为什么要杀他们?难道就因为给李将军他们送了酒”?

    薛钊蔑笑着说道:“送酒?哼!事情若真像你所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当时我还仅仅是山南县的一名普通户房书吏,其实也不知道那么多内情。只是好巧不巧,当时的上官方云卓对我诸多看不顺眼之处,便处处排挤我。无奈之下,便借了同窗的关系,去他供职的西陇县衙接着当书吏。

    我记得是在那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当时我刚到西陇不久,一伙来自京都的神秘力量突然莅临县衙,他们拿着一种神秘的令牌,在当地各级官府之间畅行无阻,却又绕开了所有官府中人,于暗中将藏匿在浪荡山的贼寇们杀了个干干净净。此役一共歼敌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包括浪荡山名义上的匪首郭怀一和杨明越”。

    “想必肯定是一场恶仗,我看山势图,那浪荡山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沈言皱眉说道。

    “不,浪荡山贼寇对于我们,甚至是对于普通军士来说,当然是块难啃的骨头,但对于当时去剿灭贼寇的那些人来说,却犹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你知道他们一共去了多少人吗”?

    “五千?一万”?沈言犹疑不定的猜了半天也没猜对最终结果。这时,薛钊微笑着在手上比了个“七”字。

    “七千”?

    薛钊摇了摇头。

    “七万?不能吧?这人数都快赶上国战了”。

    薛钊依然笑嘻嘻的摇着头。

    沈言想了想,突然一脸震惊的说道:“不会是……”,

    “不错。那次去剿灭贼寇的人,只有七个”。

    “什么”?!

    这声惊呼就像大合唱,有来自沈言的,也有来自吴秦氏的,更还有周围那些围在吴秦氏身边的兵丁们发出的。没办法,这最终的结果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简直超出了人类能够理解的范畴。

    “七个人?那浪荡山连贼寇带一应负责内务的普通山民,恐怕至少也有好几千,七个人得杀到什么时候?难道是用毒”?

    薛钊再次摇了摇头说道:“他们仅仅用了一天不到,便屠灭了所有人。而且等我们县衙派人去收尸的时候才发现,虽然里面的确有一部分是被毒死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因为遭受了外力击打导致的丧命”。

    众人面面相觑,根本无法理解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而沈言则低着头在一旁嘀咕道:“难道礼朝人已经发明了机关枪?不能吧?可这哪儿是人力可以办到的事情?别说礼朝人了,就是把独孤九剑使出来也不可能这么快杀这么多人吧”?

    “怎么?是不是感觉有点儿毁三观”?薛钊似笑非笑的问道。

    沈言点了点头,心里犹自震惊不已。

    “正常,我们当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比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直到多年以后偶然听人谈论,才知道那七个人全都来自于我礼朝最神秘的机构——密奏司”。

    “密奏司”?

    “不错。想必少白你对这个名字还非常陌生,毕竟你初入官场,许多内幕还不甚了了”。

    “他们是干嘛的”?

    薛钊望着天想了想,以一种揶揄的语气说道:“说不好听点儿,他们就是皇家的眼睛和打手,直属于皇家管理,不受百官钳制,不受品秩管辖,赋有巡查缉捕之权,更可私设刑狱,先斩后奏。可以说在礼朝,除了造反,没有密奏司不可干的事儿,没有密奏司不敢杀的人。

    不仅如此,密奏司分上下两院,上院主事监察百官和民间舆情,他们多半由一些刚正不阿的文士和一帮子跳梁小丑组成。而下院则比上院神秘得多,他们的人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又或者说即便出现在你面前,你也并不知晓。因为他们常年游走在全国各地,在未蒙召唤的情况之下,通常一年只一次回到京城去述职。所以这些人有可能看上去只是一个贩夫走卒,但真实身份却是密奏司的一员,这种人在密奏司里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暗卫”。

    听到薛钊的解答,沈言顿时感觉全身一麻,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我靠,这尼玛,翻版锦衣卫啊”?!

    “锦衣卫?什么锦衣卫”?薛钊疑惑的问道。

    “没……没什么,一时激动,嘴瓢了”。

    薛钊不以为意,转头对吴秦氏继续说道:

    “去浪荡山剿寇的七人,其实就是暗卫,此一行,不光将浪荡山的匪类杀了个片甲不留,甚至还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之下,歼灭了浪荡山贼寇们在西陇城内最大的据点,也就是你们秦家所把持的铁马镖局”。

    “什么?你说我秦家是浪荡山贼寇在西陇的据点”?吴秦氏蔑笑着朝薛钊反问。没办法,她出生在西陇秦家,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若家里真是贼寇据点,自己不可能完全看不出来。

    “怎么,不相信”?

    “无凭无据,叫人怎么相信”?

    薛钊想了想,自嘲的说道:“呵呵,也是,不过我跟你个被暗卫判了死刑的贼妇在这里讲什么证据呢,简直是吃多了。那些人办事,什么时候讲过证据”?!

    思及此,便大喝一声:“来人,将此贼妇给我抓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