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此次出征漠北,必败!
咕嘟!
帐外,朱元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一张布满褶皱的脸,就差贴在营帐上了。
此刻,他已隐隐陷入韩秋的节奏当中。
出征漠北,一举扫荡北元王庭,他想将大明的未来,毕功其于一役!
让子孙后代,永不再受蒙元的袭扰!
所以,此仗至关重要。
赢了自然是好事,可一旦输了,其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社稷崩塌,江山倒覆,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大明的军队,打造的兵强马壮。
为的就是,一举消灭北元。
可如今,韩秋却说此战会败,令朱元璋不得不重视起来!
营帐内,韩秋端起茶碗,轻抿一口后,悠然说道:
“带兵打仗,不是擂台比拼,光有一身的蛮力是不够的。”
“为将者,不仅要胆大心细,还要有非凡的胆识以及统筹全局的能力,这样才能统御大军,深入腹地,将蒙元一举消灭!”
“所以,兵强马壮,只是一个增强胜率的因素,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懂吗?”
朱棣听的是云里雾里。
沉思了好一会儿,才堪堪抬起头,腆笑道:
“韩师,你的意思我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主帅嘛。”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有一个好的统帅,却胜过百万大军。”
“这点韩师无需担心,此次出征漠北,我们的统帅正是徐大将军,有他在,不愁指挥调度的问题。”
一番话,让帐外偷听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他承认,双方交战,兵力的强弱并不是左右战局的关键。
真正的关键在于,双方统帅的指挥与调度。
一个好的统帅,知道进退,明白左右翼的进攻与包抄,更知道什么时候出兵辅佐两翼能让大军保持住原有冲势,
这些都很关键!!
而放眼整个大明,能做到这地步的,也只有寥寥几人。
恰巧,大将军徐达便是这其中之一。
朱元璋丝毫不怀疑徐达的统兵能力。
当初征战陈友谅,剿灭张士诚,若没有徐达的辅佐,恐怕他朱元璋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
徐达,就是大明的李靖,是他朱元璋的军神!
就在他沉浸自己的洋洋得意中时,营帐内,韩秋却是猛地一拍桌道:
“不好意思,我担心的正是徐达这个点!”
噗!
听到这话,正在喝牛乳茶的朱棣当时就喷了。
他眼睛瞪的老圆,就仿佛一脸的不可置信般。
这徐达是谁。
在军中可是威望最高的存在!
就连常遇春大将军,都不如他!
可以说,徐达在这些军中之人的眼里,是被奉为神明的存在!
要是被旁人听到,你质疑徐大将军的军事能力,还不得被其他袍泽给撕成碎纸?!
幸亏,营帐内除了一个人下人外,再无其他人。
而这名下人,是朱棣府上的侍卫,严格来说,他不属于军中之人。
朱棣瞄了四周,确定没人之后,这才如释重负的吐出一口浊气,道:
“韩师,你这话我可就不敢苟同了啊。”
“徐大将军早年跟随陛下,东征西战,立下过无数赫赫战功。”
“大明能有如今的天下,徐大将军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说别的,徐大将军在军中吃的盐,或许都比我俩吃的饭多,你质疑谁,也不能质疑他啊!”
帐外的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
“臭小子,终于肯说句人话了。”
见老父亲露出欣慰的目光,朱标赶紧就坡下驴:
“父皇,四弟的脑子一直都很灵光,在对待事物认知这方面,是很有天赋的。”
“就是有些孩子心性,还请父皇不要见怪。”
朱元璋冷不丁一回头,阴沉着脸,没好气道:
“咱给他介绍媳妇儿有错?偏要跑来参军。”
“你瞧他都多大了,成天就知道跟他老子对着干,这叫孩子心性?这分明就是逆子!”
“徐家大丫头,哪儿不好?婚事都订下了,他非得让咱下不来台才高兴?!”
朱元璋越说越来气。
一提起朱棣,那话就像泛滥的黄河水般,滔滔不绝。
本来想替四弟美言几句的朱标,此刻,也只好闭上嘴,任由老父亲劈头盖脸的谩骂。
幸亏,军中环境嘈杂,再加上朱元璋一直压低着声音。
营帐内的两人,这才没有察觉。
事实上,一个在认真讲课,一个在认真听讲,心思也完全不在外面。
“我承认,徐达吃的盐比我吃的饭都多,可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吗?”
韩秋摇了摇头,嗤声道:“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你对战场有多么的无知。”
“韩师,你为何这么说?”朱棣一脸不服气的说道:“我虽然从小顽劣,不读四书五经,可我喜欢研究兵法啊。”
“喜欢研究兵法?就你?”韩秋投去质疑的目光,问道:“那我问你,抛开兵仙韩信外,西汉时期,军功最为卓著的五人,分别是谁。”
朱棣不假思索道:“卫青,李广,李陵,霍去病,周亚夫。”
说完,他还一脸的小得意。
似乎在说,这么简单的题,是难不住他的。
见此,韩秋嘴角微扬,挑衅似的问道:“所以,这五人当中,谁的军功最卓著?”
朱棣:“霍去病,封狼居胥,气吞万里如虎。”
“很好,谁的军功最差?”韩秋继续问道。
“飞将军李广,五入大漠,迷路三次,剩下两次也是无功而返,一生从未封侯。”
朱棣越说越得意,似乎觉得韩秋出的题,都难不住他。
不过,按照惯例,一个人装逼越狠,被打脸的就越惨。
果不其然,韩秋接下来的问话,令朱棣当场石化在了原地。
“所以,李广活了多少岁?”
“103岁。”
“冠军侯霍去病呢?”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