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彻底踩死
冷言如刀,恶意如潮!
庞斌如坠深渊。
他身体颤抖,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千夫所指、众矢之下,委屈、愤怒、狂躁、不甘夹杂着报复和羞愧,种种情绪疯狂聚集心态一下就崩了!
“我是说过那些话又怎么了?我又没写举报信!就是写了有能怎么样?我正常想组织反应情况有什么问题?
郭向北你仗着赵有福是你大舅想卡我回城,没门!
还有你们这群傻子,他说什么你就信?他就是想对付我!他在糊弄你们,要是真有办法他不会自己回城?一群傻子!回不去活该!”
看着面孔扭曲状若疯子的庞斌,听他说出这般没脑子如同诅咒的话语,一群人彻底炸了。原本还有少数和他关系比较好的知青都没落井下石,此刻也都露出愤怒的神色。
“沃日你个祖宗十八代!”
一名站在他身边的男知青一脚将他踹翻在地上,另外几个上去就是拳打脚踢,庞斌抱着脑袋惨嚎不已
郭向北见打的差不多了,上前一边拉人一边劝道:“别打了,教训一顿就行了,这种人打坏了惹上麻烦不值得。”
李国昌见状也上前将人拉开,不过他没有说话,脸色很是难看。
庞斌这混蛋自己愚蠢,做事不密还试图拖他下水,虽然郭向北帮他洗脱,但这事必然会给他带来一定影响。现在又犯了众怒,要是不赶紧处理给大家一个交代,他这知青队长就难以服众了。
“吕秀梅你去叫一下凌友芳和李卫红,这件事大家得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缑四海当即就嚷嚷道:“他自己都承认了害人了,这种害群之马有什么商量的,直接汇报大队让处理不就完了。”
知青队宣传员孙继国也愤怒道:“对。诬陷群众,破坏团结,扰乱生产,败坏风气,辱骂同志。这种潜伏在我们中间的坏分子必须严惩!”
郭向北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不愧是搞政治宣传的,这大帽子张口就来,还一套一套的。
他心里暗暗给点了个赞。
众人七嘴八舌发表意见,但也有不同意交给大队处理的。
“庞斌也就是嘴上说的难听了些,也没造成严重后果,没必要汇报给大队。让他写份检查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给郭向北同志,嗯,还有大家诚恳道歉就行了。郭向北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说话的是吴德荣,沪市知青,他算是赵家村六个沪市知青的话事人。
郭向北看着他淡淡道:“我知道你为什么会帮庞斌说话,也能理解。我这人一向大肚,这样吧,只要你能保证庞斌被赵赖子听去传扬的那些话明天不会在村里出现,不会对我以及相关人造成负面影响,我就同意你的意见。”
吴德荣当即哑然。
郭向北本身在赵家村大队就是最热门的话题人物,连他们知青之间都经常谈论,更别说村里那些听风就是雨,放屁都能传成龙卷风的主流八卦妇女大军。
这让他拿什么保证,他又怎么敢保证。
见他不说话,郭向北道:“还有点时间,我就把刚才没说完的说完,省的有人说我故弄玄虚借题发挥。”
众人霎时惊喜万分,说实话,连他们刚才都以为郭向北是在糊弄他们。此刻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从口袋里掏出的一张报纸,满是疑惑与期待。
“我刚才说了,这个主意很可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反噬,所以我将这张报纸交给你们,你们自己在这上面研究。到时候这就是你们自己的主意,和我无关。只要你们能研究出来,多的不敢说,一半吧,你们其中的一半人很可能就此离开赵家村大队重返城市。前提是,希望你们不要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聪明的人很多,多一个人知道你就少了一丝机会。而且别人找我我也不会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和观点,简单的说就是我不会承认有这么一回事!”
众人炽热的目光顿时就盯在他手中的报纸上。
“他是骗你们的!全国有千万知青,就偏偏他能从报纸上研究出来回城的机会?到时候你们没研究出来,他一句是你们没本事就屁事没有。这么简单的骗术都看不出来,想回城想疯了吧?哈哈哈哈,一群傻子!”
庞斌从地上爬起来,指着一群人大骂,经这一顿毒打,他彻底是恨上所有人,破罐子破摔了。
郭向北将报纸轻轻放在板凳上,指了指一群知青,看着庞斌森然笑道:“你信不信他们许多人都会比你更早回城?我的意思是,就算明天你招工信到了,你也绝对没他们其中一些人走的早。”
庞斌脸色煞白,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危机,但是还没等他有所表示,李国昌便大手一挥沉声道:“把他拉进去关起来,等候处理!”
当即几个男知青就抓住庞斌胳膊和腿,不顾他大喊大叫扔进一间窑洞内关了起来。
“李队长,能单独聊几句吗?”
郭向北笑着问道。
李国昌点点头,两人来到知青点门外。
“报纸上的确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招工机会,但是这个不能从我嘴里当众说出去,你们先研究,实在研究不出来再私下说。而且如果大队愿意出力帮助,我甚至有七分把握把赵家村知青点清空了。”
郭向北见他被震惊的张大嘴巴目瞪口呆,笑着道:“这种关系你们前途命运的大事,我绝对不会说谎。因为那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你看我像庞斌那种没脑子的人吗?我以后也是要回城的。”
李国昌愣愣的半响,突然一把抓住他胳膊激动的浑身颤抖,“向北,你说的是真的?能,能全被招上?”
郭向北认真点点头,关于这件事要不是看到报纸上那条新闻,他是绝对想不起来的。
报纸上说的其中一个数万人大厂,他上一世在那里出过差。招待他吃饭的那个处长很善谈,说他们厂刚恢复生产时急需大量工人,但是由于上下协调没到位,加之许多领导调换导致大量岗位缺人。
上面不停压任务,眼看任务完不成生产也跟不上,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一声令下,直接发动工人呼朋唤友
当时招工的政策首先就是招插队三年以上老知青,厂里又嫌单个招麻烦,都是一窝一窝的拉人发招工信函
这种事情在那个供大于求的年代绝对属于个例,只要把握好时机,把赵家村知青点清空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国昌,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李国昌激动难耐的时候,赵有福夹杂着怒火的声音传来,他的身后跟着一大群大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