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章 婆娑果
婆娑花的另外一个枝头上悬挂着一颗紫色的果实。
这颗紫色的果实呈椭圆形,大小适中,表面光滑。果实颜色鲜艳,紫色光泽亮丽,引人注目。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实的表面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珠走近紫色果实时,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陶醉。这种香气清新而醇厚,带着一丝甜意,仿佛是自然界最美的馈赠。果实散发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飘散,吸引着周围的生命前来探寻。
随着顿珠的靠近,香气愈发浓烈,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品尝这颗神秘的果实。这种香气不仅让人心情愉悦,还让人联想到果实内部甘美的汁液,想象着它带给人们的滋味。
“这就是你说的婆娑果?”顿珠指着果子问意识世界里的苍松。
苍松谄媚的贴近灵犀鼠,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其他四位圣兽,灵犀鼠对他的态度稍微好一点。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这便是婆娑果,不过现在你还不能食用。”
顿珠心生疑惑,问道:“为何不能食用?”
苍松见顿珠疑惑解释道:“相传这婆娑树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有缘人使用后会带给人诸多好处,到要是有人强行采摘,它就会瞬间吸收自己的能量,然后将能量散失在空气中,即便是吃了它也就相当于喝了一口水一样。”
顿珠不解的问道:“何为有缘人?”
苍松尴尬的一笑,回答说:“我其实也不知道,因为这棵树虽然在我这生长了几千年,每一次结果的时候,我都会尝试采摘,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龙傲天在一边插嘴道:“因为你就不是个好东西,这么好贵的东西,岂能是你糟践的。”
顿珠笑着点了点头,他有点明白了苍松的意思,接着问道:“那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它的有缘人?”
苍松说道:“你需要把手放在树干上,静静等待它的回应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他的有缘人,它就会回应你。”
顿珠按照苍松的意思,将手轻轻放在婆娑树的树干上。他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
突然他感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它在顿珠的内心深处回响:“红尘中难有一方清净,只见婆娑世界千般苦。”顿珠听清了那个声音,顿珠陷入深思,他在想这句话其中的含义。
顿珠明白,这句话意味着在这纷繁复杂的红尘世界中,寻求内心的清净是多么困难。婆娑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而要在这其中保持一颗清净心,实属不易。
他在思考中感悟到,要想在这婆娑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净之地,必须先守心、修身、悟道。只有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真正领悟婆娑世界。
“那么要守什么心?要修什么身?悟什么道?”这些问题一下涌上顿珠的心头,让顿珠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想过这么多。
顿珠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他想起了自己的爸爸,想起了只听过声音的妈妈,想起了宗喀巴大师。
他的爸爸曾在他坚持锻炼的时候这样鼓励他:“顿珠,你是爸爸的男子汉,你一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他的妈妈在他意识空间里这样说:“顿珠,妈妈永远在那里等你,我相信你。”虽然顿珠也不知道妈妈说的那里是什么地方,但顿珠一定会去找到那个地方。
宗喀巴大师总是微笑着叫他守住自己的心。
还有舞慧,离七年还有一年的时间,他相信舞慧一定会好好的回来。
顿珠突然间明悟了过来,这要守的是自己的心,修的是自己的心,悟的也是自己的道。
“红尘中难有一方清净,只见婆娑世界千般苦。”
只要内心保持清净,红尘之中处处皆是净地。自我修炼的过程虽充满挑战,但只要为了成长和理想,付出艰辛便值得。世间原本无苦,痛苦源于执着于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心灵的升华。
当顿珠想到这里的时候,婆娑果树的枝干突然颤抖,仿佛是很兴奋一样。突然那颗果实从枝干脱落,掉在了顿珠的手上,顿珠看着手中的婆娑果,心中充满了激动。他明白,这是婆娑树在回应他,认可了他作为有缘人的身份。
而那句“红尘中难有一方清净,只见婆娑世界千般苦”的声音,始终在他内心深处回响。这红尘中唯一的清净是自己的心,这婆娑世界的苦中有自己值得吃的苦。
结束深思,顿珠又观察手中的婆娑果,他问意识世界的苍松道:“这玩意要怎么服用,直接吃吗?”
苍松挠了挠头,这表示他并不知道这个果实的服用方法。就在这时那个蛇的雕像传来声音。“不能直接吃,婆娑果中充满了能量,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撑破,你先带着,等有机会找到炼丹师,让他帮你炼制成丹药。”
顿珠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婆娑果收好。幸好,及时得到了蛇雕像的提醒,才没有误食婆娑果。如果没有蛇雕像的提醒,说不定他在下一瞬间就直接吃掉了婆娑果。如今他不能直接使用,只能暂时把果实收好,等待将来有机会时再请教炼丹师。
听了雕像的话,顿珠心中有个疑惑,“蛇雕像说的是炼丹师,炼丹师也应该是用药的,那为啥还有人被称为是药师那?”
意识到顿珠的疑惑,意识世界的苍松解释道:“药师和炼丹师的确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所专注的领域和技能还是有所不同。炼丹师主要是以炼制丹药为主,擅长运用各种药材和秘法,将药材的能量提炼出来,形成具有强大作用的丹药。而药师则是在药性、药理等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才,他们精通药物的性能、用途和搭配,能够根据人的身体使用不同的药草,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简单来说,炼丹师注重的是药的制作,而药师则是以草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