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骇人听闻
381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恐惧的言论或事情。
某件事非常令人震惊,以至于听到的人都会感到非常惊恐或不可思议。它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的情节极端、后果严重,或者形容某个人物的行为恶劣、道德败坏。
出自中国明朝时期的一部小说《水浒传》。故事中,一个名叫武松的英雄为了为兄报仇,不惜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一名官员和许多士兵。这个故事被描述得非常血腥、暴力,以至于人们听了之后都感到非常震惊。后来,“骇人听闻”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那些极端残忍、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行为。
在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一般来说,它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或行为。而应该用于描述那些极端、严重的行为或事件。例如:“这个案件涉及到的犯罪行为骇人听闻,让人无法想象。” 或者 “这个政治家的行为道德败坏,骇人听闻。”
382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知识就理解很多,形容非常聪明。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在路上碰到一位从卫国返回鲁国的旅客,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那旅客告诉颜回:你的父亲在卫国出事了!颜回听了这话,心情顿时一沉,于是二话不说就向西奔去。不久,颜回带着父亲的消息回到家中。孔子知道颜回是听别人说后才赶回来的,于是问颜回:“你怎么回来的?是跑回来的吗?”颜回回答:“我是听别人说后赶回来的。”孔子很不高兴,对颜回说:“我并不是要你去打听消息,只是要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情的。”颜回只好承认自己是不应该听别人说后就匆忙下结论。孔子语重心长地对颜回说:“你应该记住,凡事要多动动脑子,‘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要只凭别人的一句话或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就妄下结论。”
形容某人非常聪明可以用在书面语或口语中,可以直接修饰主语或宾语。
例句:他真是闻一知十啊!
38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一棵树木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则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它表达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也比喻培养人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源于《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个故事讲的是,培养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就像种植一棵树一样,需要耐心和长期的照顾。
比喻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人才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耐心。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384人言可畏
言:言论,传言;畏:怕。意思是人们的言论是可以畏惧的。原指舆论能造成很大压力,使人有所畏惧。
出自《论语·宪问》:“言人之恶,人皆从之;好人之恶,人皆弃之。言有能焉,无所不容。”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崔杼杀害了国君光。一个叫晏婴的大臣在崔杼家吊唁,崔杼说:“你不为你的国君悲伤吗?”晏婴说:“悲伤呀!可人的言论是可以畏惧的。”崔杼愤怒地说:“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晏婴说:“那些说别人是好人的人,别人就会到处传扬他的好;那些说别人是坏人的人,别人就会厌恶他。你杀的是国君,别人都把你看成一个可恶的人了。”崔杼气得大怒,举起剑对晏婴说:“你居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要杀了你!”晏婴毫不畏惧地回答:“我听说,一个勇士是无所畏惧的,一个忠臣是不顾自己性命的。如果我不被杀头,反而能得到勇士和忠臣的美名。”崔杼听后只好放了他。
一般作谓语、宾语。
385畏首畏尾
形容人害怕或担心,顾虑重重,畏畏缩缩,不敢放手去做。
古时候,有一个人想要去拜见地方官员,由于路程遥远,他不想走路,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打算骑马前往。可是,当他骑到半路上时,却因为害怕马匹失蹄受伤而不敢继续前行。他反复考虑,最终还是决定走出去。可是当他抵达官员府邸时,已经夜深人静了。
形容一个人做事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不敢放手去做。例如:“你总是畏首畏尾的,不敢尝试新事物,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
386尾大不掉
形容某个物体或事物体积庞大,难以移动或处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问题的复杂性或难度过大,难以解决。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大官,他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这颗珍珠大得就像一座小山。他非常珍视这颗珍珠,但也因为它的体积和重量而感到烦恼。有一天,他请来了一些工人,试图将珍珠移动到另一个房间。可是,由于珍珠太大了,工人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移动它。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尾大不掉”这个成语。
形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复杂性或难度过大,难以解决或处理。例如:“这个项目的规模实在太大,可以说是尾大不掉,我们需要想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或者 “他的债务问题已经尾大不掉,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够承受这种压力的人。”
387掉以轻心
对于事情或者问题,因为过于轻视或者漫不经心,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认真对待。
来源与古代的一名官员有关。据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一位官员名叫杜荀鹤。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当他处理国家大事时,总是漫不经心,掉以轻心。他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他在政治上失势。
形容那些对事情或问题不够重视或认真对待的人。例如:“在面对高考这样重要的事情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或者“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388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完全一致,形容为人诚实直率。
传说古代有一个皇帝,他非常喜欢打猎,但每次打猎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他总是无法决定先去哪里打猎,因为他的两个大臣各自都有一块风水宝地。一个大臣建议先去他的地盘,另一个大臣则坚持先去另一个地方。皇帝很为难,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皇帝先派人去探路,看看哪里猎物多就先去哪里。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满载而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口如一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形容一个人说话坦诚、直率,没有隐瞒或欺骗。例如:“我很欣赏你的心口如一,因为这样很诚实。”
389一毛不拔
比喻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源于《列子·杨朱》。故事说,有一只乌鸦口渴得快要死了,看见路边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子,以为它们是水,于是俯身去喝水。实在太渴了,便用喙去啄小石子,想让它们移动位置。这时候,一只猴子看见了,便跑过来,把乌鸦口里含着的小石子一把夺过来,放到一边去玩耍。乌鸦急得直叫唤,猴子不但不理会它,还把剩下的石子也抢走了。乌鸦又渴又气,怎么也忍不住了,便放声大哭起来。这时候,猴子转过头来对乌鸦说:“你为什么要哭呢?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富有的猴子吗?你看你这一身的羽毛,就像一件黑色的衣服一样,多漂亮啊!这些石子对你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你真是又小气又愚蠢啊!”
比喻吝啬自私、一毛不拔的人。连一根毛也不肯拔掉,也就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点东西。
形容非常吝啬或自私的人。例如:“他非常一毛不拔,从来不愿意帮助别人。”或者“她总是舍不得花钱,真是一毛不拔。”在口语中,也常常用“铁公鸡”来形容这种性格的人。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去投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孟尝君的食客问他带来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只是带来了一把剑。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领,他说没有。孟尝君便让他回去。在路上,冯谖倚着柱子唱道:“长剑啊长剑,我们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到后便让他回去,并给他准备了鱼。这样做了几次后,冯谖就名声在外了。后来冯谖替孟尝君收租收息,把债券凭证放在火上烧了。当孟尝君被废为平民后回到薛地时,百姓都来迎接他,说:“您真是我们的父母啊!”这就是成语“焚券市义”的由来。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为人非常慷慨大方。
390拔苗助长
比喻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反而坏事。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于是便将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截。可是,第二天,禾苗全都枯萎了。
形容人们做事急于求成,不顾自然规律,只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情况。如:“他这么急着要成绩,完全是拔苗助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