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有趣的成语 > 第221章不耻下问

第221章不耻下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221不耻下问

    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不以此为耻,反而主动向他人请教,表达了虚心好学的态度。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师徒三人来到洛阳城外的一座山脚下,看见一位隐士在打水。孔子不解,便向他请教:“请问先生,这泉水从何而来?”隐士答道:“从山顶来。”孔子又问:“请问这泉水从何而来?”隐士又答道:“从山顶来。”孔子继续问:“我听说,这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您为何说从山顶来?”隐士听后笑了笑,说:“这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您应该再问,‘这泉水是从何而来?’”孔子顿悟,笑着离开了。

    例句:他非常勤奋好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是~。

    222问舍求田

    问:询问,问及;舍:房屋;求:寻求;田:田地。指多方置备田产。形容胸无大志,只知守本分,安于现状。

    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秦末,楚汉相争,陈平在项羽帐下供事。一天,项羽询问众将领:“现在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太平呢?”众将领都没回答,只有陈平说:“要太平很容易。”项羽听后非常高兴,问:“你有什么办法?”。陈平回答:“办法就是问舍求田,种好你的地,过好你的日子。”项羽听了很不高兴,觉得陈平胸无大志,就让他去当个小官。后来,刘邦的谋士魏无忌向刘邦推荐陈平,说:“他不是一般的人才。我听说,只要有五百斗粟的薪俸,足以让他心动。假若您用更大的官职来任用他,他一定会来。”刘邦便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后来,刘邦又听说他原来在项羽那里的时候掌管过钱粮,便派人去调查他。调查的人回来后说:“他原来掌管钱粮的时候,多有贪污。”刘邦因此非常生气,责备魏无忌说:“你为何要推荐这样的一个人呢?”魏无忌说:“我听说您善于任用能人,而您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您任用了许多像萧何、曹参那样的贤者。而今即使有像陈平那样的人有一些缺点,又有什么损失呢?而且我听说他从前在家的时候,为乡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并非一定是个全然不可用的人。”刘邦听后便赦免了陈平的罪过,任命他为护军中尉,让他跟随汉王。

    通常用于指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223田夫野老

    泛指民间的人。

    出自《梁书·侯景传》。

    《晋书·李特传》中,冀州刺史丁绍率众十万从幽州南下,企图在沓中一举消灭起义军,统一整个北方。李特见敌军来势凶猛,便在绵竹组织防御,以待有利时机。李特与李流率三万人抗击丁绍,战斗异常激烈,起义军被围困,形势危急。李特遂留李流守城,自己突围而出。守城义军在李流指挥下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丁绍所败。李流退至妻儿所在的绵竹北郊外,叹道:“误苍生者,我李流也!”即解衣面缚,向丁绍投降。丁绍曾向李流劝降不成,便命乱刀砍死李流。

    李流临死时仍以不能为国讨贼而遗憾,愤怒地大骂道:“六夷酋帅、将领,好来杀我者!”丁绍将李流的头传示四远,以寒他的军心。六夷即指当时活跃于我国西北和巴蜀地区的大姓家族——氐族和羌族。他们互相联络,结成同盟,推举李特为盟主。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统领秦、雍二州牧。不久,起义军被丁绍所败。

    作主语、宾语;指民间人物。

    224老马识途

    有经验的老马能够熟悉和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和了解。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桓公是当时的一位霸主。他手下的一个大臣管仲病了,而且病得很重。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国家大事。管仲说:“我死了,我推荐的一个人可以接替我的位置。”齐桓公问:“是谁?”管仲回答:“这个人就是宁戚。”

    宁戚是管仲的朋友,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管仲病重后,宁戚代管仲为相,齐桓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宁戚回答:“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很早就出来打工了。我给别人拉过车,也曾在饭店里洗碗。在打工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了解了人情世故。所以,如果大王能够信任我,我不用看就能知道前面的路怎么样。”

    齐桓公认为宁戚很了不起,便任命他为丞相。宁戚果然不负众望,在政治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例用法:用法一: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你需要有老马识途的能力,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以便更好地推销产品。

    用法二:在学习上,我们要不断努力,积累知识,才能成为老马识途的专家。

    225途穷日暮

    途穷日暮,成语,意思是比喻穷途末路,傍晚时分。

    出自《梁书·侯景传》:“我士马数万,可并力一战,奈何舍之北归,使腹背受敌乎?后以“途穷日暮”比喻处于绝境、无处可走的境地。

    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无法自拔,或者指某种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例如:“他现在已经到了途穷日暮的境地,再也无力反抗了。”

    226暮鼓晨钟

    暮鼓晨钟是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传说南宋末年,幼帝赵面对北元蒙古的进攻节节败退,丞相陈宜中力主迁都,一夕之间,作为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官宦富人纷纷逃走,幼帝也准备出逃。这时在灵隐寺为僧的济公却十分镇定,他托着带枷的伽蓝神像,高举大锡杖,在队伍前“暮鼓晨钟”引导幼帝从山路向南行去。沿途有200多名和尚在后跟随,同时敲着木鱼、念着佛经。元军见状大吃一惊,纷纷避让。幼帝赵因此得以逃生到福州。

    暮鼓晨钟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227钟鼓馔玉

    形容豪华的生活和昂贵的食品。这个成语源自《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的一句话:“宝玉听了,麝月也不用出去叫,便将麝月、晴雯、袭人一齐赶出去,关上房门,一同入梦不知此时天书到处乱传,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但见各处官员都上表称贺,珠玑锦绣,照耀街坊。”这段文字描述了官员们为了庆祝宝玉的生日而举行豪华的宴会,耗费大量的珠玉宝物,享受着美食和美酒。

    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和昂贵的食品。它也可以用来比喻纸醉金迷、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

    他过着钟鼓馔玉的奢华生活,让人无法接受。

    这个城市里的人们过着钟鼓馔玉的生活,让人感到惊叹不已。

    228玉碎珠沉

    美玉碎成粉末,珍珠沉入海底,比喻贵重之物遭到惨重的损失或身死。

    《晋书·苻坚载记下》:“及坚自长安败还,至淮南,为姚绍所执,将臣王侯者皆没其宗,有孙女玉碎珠沉。”

    曾经有一位名叫花瑞的少女,她长得很漂亮,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在街上遇到一位病重的老人,花瑞拿出自己的钱财为老人买药,并守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恢复健康。老人感激不尽,便告诉花瑞:“我是神仙下凡,我送你三件宝物:一筐鱼、一面鼓和一个瓶子。”说完老人化作一道青烟不见了。

    花瑞拿起鼓槌一敲,只听“咚咚咚”的声音,接着鱼儿浮上水面,自动跳进她的篮子里。她用手捧起鱼儿,鱼儿却化作一堆玉帛。她正惋惜不已,那老人又出现在面前,说:“你品德高尚,所以我要用这些宝物来试探你。现在你经受住了考验,我要将这些东西全部送给你。”说完老人又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这时花瑞看到手里只是一堆普通的玉石和珠宝而已。她自言自语道:“这些财宝对于我来说毫无用处。”于是她把这些东西放在路边的箱子里。随后她便独自走开了。

    不久之后,一位年轻的公子找到了这堆财宝,他非常高兴,于是用这些财宝买官做,结果却沦为阶下囚。这时他想起了花瑞,于是他来到花瑞的家里,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花瑞听后非常伤心,她对公子说:“这些财宝不是我的,我也没有想要过这些财宝。”

    公子听了花瑞的话后非常感动,他发誓要重新做人。回到家里后,公子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了一位贤明的官员。他把所得的薪俸都用于救济灾民上。某日他在巡视时碰到了一位名叫小睡的青年。小睡告诉他自己是因为家里太穷才出外谋生,这时公子的心里有了一种想法——他要和小睡一起救济贫民。他们不断地向各地的富商大贾借贷钱粮等物资去救助贫困的人家;借机慷慨疏财济难。他们不断地努力着,最终他们的善举感动了天神。

    天神告诉他们:“你们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本王今天很高兴能见到你们!本王这就带你们去瑶池!”说完他带着公子和小睡飞上了天宫。这时他们看到瑶池里有很多珍宝玉器和珍珠宝贝,还有许多美丽的仙女在其中穿梭往来。他们被带到王母娘娘的面前。娘娘很高兴地说:“你们两人功德圆满,可以重新获得幸福!”于是王母娘娘命令左右侍从:“将那筐鱼、一面鼓和一个瓶子赐给公子和小睡。”

    这时公子和小睡再三拜谢后离开了瑶池返回人间。他们回到家里后把鱼儿放到水中——鱼儿立即变成了无数的鱼苗在水中游来游去;他们把鼓扔到院子里——鼓立刻变成了一片树林;他们把瓶子放在院子里——瓶子立刻变成了一片竹林;他们把玉器放在院子里——玉器立刻变成了一群羊;他们把珍珠放在院子里——珍珠立刻变成了一群鸡;他们把珠宝放在院子里——珠宝立刻变成了一群猪;他们把金子放在院子里——金子立刻变成了一群牛;他们把绸缎放在院子里——绸缎立刻变成了一片桑田;他们把金币放在院子里——金币立刻变成了一片果园!

    从那以后公子和小睡的财富足以使他们安居乐业过完此生!玉碎珠沉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遭受破坏而让人非常痛心!玉碎珠沉常用于形容那些美好而又毁于一旦的事物和人!玉碎珠沉还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总之玉碎珠沉是一个表达美好事物遭到破坏而让人感到非常悲伤的成语!

    229沉默寡言

    形容一个人说话很少或者不喜欢说话。这个成语来自于《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自缢而死后,徐庶沉默寡言,心灰意冷。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并想让她写信召回徐庶。但是徐母为了不向曹操妥协,选择了自缢。徐庶得到消息后十分伤心,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谈论任何军事。同时,他也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形容某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来说明某个人对于某种事情或者某种行为不愿意过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他最近变得沉默寡言,大概是有什么心事吧。”

    230言听计从

    对人言听计从,非常顺从。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事项王,王言不听,计不从,今臣脱身出来,走汉不敢游言,道必计父;父为楚将,独下齐城,而楚已得十城,今又倍之,臣固死之。”意思是,韩信在项羽帐下不得重用。后来,韩信投靠刘邦,由于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关系很好,言语相投,张良多次在刘邦面前提到韩信,并称韩信有才。刘邦得知韩信出身微贱,不肯重用。萧何多次向刘邦奏本,极力推荐韩信,誉为“国士无双”。再加上张良推荐,最后刘邦终于决定把统帅大印交给韩信。韩信拿到统帅大印后对刘邦说:“大王既然要任用我,那就必须听我的计策;如果不能听我的计策,那么我请求大王就免去我的职务。”刘邦听了韩信的话说:“我当然要听你的计策了。”韩信于是分析了项羽的弱点,最后韩信提出了著名的“汉中对策”,向刘邦献策说:“你若要取天下,就要任用贤将;要做贤将就要广招贤才。”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便问:“先生有何计策?”韩信说:“现在北有强悍的赵国、东有英勇的齐国、南有险固的楚国、西有广阔的关中地区。我愿为你攻取赵、齐、楚三国。”

    形容一个人非常顺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例如:他非常听从父母的话,对父母的建议言听计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