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成家立业
31成家立业
成立家庭并创立事业。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成长到了一定的年龄,建立了家庭并开始为自己的生计而努力工作。
中国古代人们通常在成年之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并建立一个家庭。随后,他们将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和家庭而努力工作。这个过程被视为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成家立业”这个成语就成为了形容一个人成长到一定年龄并开始进入社会的常用词语。
形容一个人的生活发展阶段。例如,“他终于成家立业了”或者“你已经成家立业了,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到了适当的年龄要开始考虑结婚和事业发展的问题。
形容一个人已经成长到了一定的年龄,建立了家庭并开始为自己的生计而努力工作。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且被广泛用于形容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发展阶段。
32业精于勤
学业之所以精通,在于勤劳。它强调了勤奋和努力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34;业&34;指的是事业或学业,&34;精&34;表示精通或精湛,&34;于&34;是介词,表示原因或手段,&34;勤&34;则表示勤劳或努力。
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韩愈的学者,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热爱读书,每天都会早起读书,认真学习,从不松懈。他的学问不断增加,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人们赞扬他是因为他的学问和品德都是由于他的勤奋和努力所得到的。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使用&34;业精于勤&34;这个成语来鼓励人们勤奋学习,以取得好的成绩或者成功。例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们可以说:&34;他的成功源自他的业精于勤。&34;勤俭持家是一个中文成语,意思是勤劳节约,努力维持家庭的生活。
季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非常节俭,经常吃青菜豆腐之类的素食。他的妻子为了改善他的生活,买了一匹马。季路非常生气,认为妻子浪费了钱。他说:“你为什么要买这样的奢侈品?我们吃素食不是很好吗?”妻子回答:“你不理解我的想法。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和未来的家庭。”
季路听了妻子的解释后,明白了她的想法。他们开始让儿子学习骑马,儿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勇敢的士兵。
我们应该勤俭持家,避免浪费。
他非常勤俭持家,从不浪费一分钱。
在困难时期,勤俭持家是必要的。
33家徒四壁
家中十分贫困,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
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中有一段描述了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相如被任命为官后,他的妻子卓文君感到不满,因为相如家里非常贫困,只有四面墙壁。
形容某人家中非常贫困,没有任何财物。例如:“他小时候家徒四壁,但他现在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黔敖的人,他的家境十分贫困,但他非常勤奋好学。有一天,黔敖在路上遇到了一名饥饿的老人,他热情地邀请老人来自己家中吃饭。但是当老人看到黔敖家中空无一物时,老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你家中什么都没有,你拿什么来招待我呢?”黔敖回答说:“我家中只有四面墙壁,但是我可以把墙壁上的泥土给你吃。”这个故事说明了家徒四壁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
34壁立千尺
高耸的墙壁超过千尺,形容非常高峻陡峭。这个成语源于《水浒传》,用来形容景阳冈的陡峭山势。
相传景阳冈有一座山神庙,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景阳冈三十二里,过冈者须卜之”。有个叫做武松的壮汉,来到这里却不知道这个规矩,直接走过去了。当他看到庙门前的石碑时,已经走不动了。他想要回去,又担心被老虎吃掉,只能往前行。经过一番辛苦,他终于爬上了山顶,发现上面只有一块大石头和一面旗子,旗子上写着“壁立千尺,一入其中,生命难保”。武松看到这个情景,吓得赶紧离开了。
形容山势高峻、险峻,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坚强不屈。例如:“这座山壁立千尺,十分险峻。”“他壁立千尺,从不向困难低头。”
35尺幅千里
比喻事物虽小,却包含了很丰富的意思或价值。
古代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叫张亦名。他的父亲去世早,母亲便教他读书,他很快便通读了四书五经。一天,他去考试,虽然文章写的很好,但是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才写了一半,时间就过去了。考官问他:“你四书五经都通了吗?”张亦名回答:“通的,通的。”考官说:“既然四书五经你都通了,为何不写全那首诗?”张亦名说:“因为纸(“咫”的谐音)有限,不能写尽(“尺”的谐音)我的诗情。”于是他写出了“咫尺千里”这个成语。
形容文字的表达能力或者描绘景色的能力,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但是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意境。比如:“她的文字虽少,但却有尺幅千里的神韵。”
36里出外进
形容窜访、窜卖等不法活动。
这个商人鬼鬼祟祟,经常出入各种黑市交易所,进行里出外进的非法交易。
从前有个商人,因为涉及贪污等违法行为,被官府缉拿归案。在受审时,他供认自己经常进行里出外进的交易,以此获得非法利益。最终他因为罪行严重,被判处了重刑。
37进退两难
进退两难,汉语成语,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很难。形容处境困难,无法决断。也形容处于两难境地,无法为两种意见所倾向。
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蜀汉的将军姜维在曹魏与蜀汉的战争中,被魏国的大将邓艾包围在铁笼山。此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前进攻击魏军,可能因兵力不足而失败;后退返回蜀地,又怕被指责为逃避敌人。因此,他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法做出决定。
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在面临两种可能的选择时,感到无法决定或抉择的情况。例如:“他进退两难,不知道该选择留在公司还是去创业。”
38难以置信
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它也可以表示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马克·吐温的一篇著名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哈克贝利·芬遇到了一些他无法想象的事情,他惊讶地说:“这简直是难以置信!”
形容一些令人惊讶、出乎意料的事情。例如,“这个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真是难以置信!”或者“这个城市的污染治理效果真是难以置信!”
39信誓旦旦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确实、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春秋时期,有一位郑国大夫叫做子瑜,他因为不满郑定公的昏庸,而跑到鲁国去避难。在那里,他向鲁君倾诉自己的苦衷,请求鲁君帮助他惩罚郑国的君上。鲁君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但还是婉言谢绝了他的请求,并表示自己不能干涉别国内政。子瑜见鲁君无意帮助他,感到十分失望,但又不敢回国,只好在鲁国过着流亡的生活。
形容人们发誓时所许下的诺言,表示他们一定会信守承诺。例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为我保密。”
40旦夕祸福
形容灾祸随时可能发生,指祸福变幻莫测。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记载,三国时,东吴的孙权曾经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赵咨到魏国后,曹操想使孙权归顺自己,便以自己身为天子的优越条件来刺激孙权。曹操傲慢地对孙权的使者赵咨说:“吴王安在?”赵咨知道曹操的意思,便不卑不亢地回答:“吴王近在武昌,身有疾病,不能随便前来。”曹操听了赵咨的回答,虽然心中不快,但也无可奈何。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也有类似的记载:“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一天失利,共同倒霉。”
战争时期,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对旦夕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