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唐霓裳曲,殿上神仙人
天宝十五载终于没有熬到第十六个年头。
那个觉得一生之中所有大事都已办完的天子,一如祖辈,开始想要享受大唐荣耀的成果了,开元的年号因为血亲兄弟的离世令那位天子不喜,既然他已逆天续命成功,为了散去那点晦气,加之地方官员又给他上了一个祥瑞宝物,于是他便改了开元的年,启用了天宝的载,期盼着颐享天年,享尽人间极乐,做那真正地万岁之主。
极乐世界注定不能生生不断,第十五个年头,被人拦腰斩断了。
破草屋里的张巡和墨升,此刻已不再身处天宝之岁,而是至德元载。墨升将潼关一战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讲给了张巡听,他所能说任何细枝末节都没有隐瞒,至于那些不便讲得,还是那句话,仙凡有别,多说无益。
潼关的故事便是这样,长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六月初十当夜,距离潼关城破已经过去了一个日夜,潼关城头那烧了六个多月的平安火,已经熄了一日,今晚估计还是要熄的,那点火的人,想来都死在了叛军的刀下。
六月九日,潼关没了,哥舒翰被擒,三四十万守军送了命。这惊世骇俗的战报不用通过烽火台,玄宗已经知道了,毕竟潼关距离京都,骑快马小半天也就到了。自从安禄山造反以后,从潼关到长安的峰火台被重新点起,每到晚间,潼关城点起第一把火,中途驿点再依次点起,直到长安城外最后一站。看到那滚滚的狼烟,京都这边就知道,今日平安无事,帝王安心,百官安心,黎民安心!
可六月九日这天傍晚,潼关城头峰火台,没人点平安火了。百姓翘首东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烟雾,这一下子,无论高低贵贱可都着急了!难道潼关丢了叛军真要打进来了吗这下怎么办呢长安城里的守军能挡得住那些蛮子吗听说那些蛮子都是吃肉喝血的野人,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皇帝和那些官老爷有对策么?
百姓自然不配知道官家的事,这夜的朝堂之上,那个平日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当朝国宰杨大人此刻脸红耳赤,面对着朝堂上那越来越压不住的恐慌和愤怒,他从一开始的指责怪罪已经沦落到现下的痛哭流涕。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且听我一言。这十数年来,百官之中不断有人检举安禄山要谋反,鄙人更是不时提醒警惕,可是诸位总不言信,反诬我妒忌忠良。安禄山那贼子更是罔顾天恩,陛下受了蒙蔽一时不察,我等为人臣子也是无能为力不好僭越,再加上哥舒将军指挥失误,结果落到今日这般境地。这可不全是我杨某人的过错啊。”
龙椅上的皇帝听了这话,眼神一冷,轻哼一声。身旁伺候的高力士感受到了这股冲天杀气,立刻上前一步,盯着杨国忠大喝一声:
“大胆!”
杨国忠闻听呵斥,立刻跪伏在地,一边磕头如捣蒜,一边出口求饶。杨国忠此言是杀头的大罪,敢非议皇帝决策,这已经是顶天的罪过了,但他还是要赌一把,以命赌命,置之死地才有可能后生!
安禄山要造反,固然有皇帝的不察,但更多的是他的挑唆,难道我杨国忠不逼迫,安禄山就真的不反?再就是诬杀封常清高仙芝,那也是皇帝下的命啊!最后是那个脓包的哥舒翰,几十万人就这么被坑了,一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了。现下朝堂上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平日拿安禄山的好处可是争先恐后,此刻对我杨某人落井下石也是不甘人后,纷纷要拿我开刀,企图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到我身上。大唐千万万子民,悠悠众口,我可没有那么蠢,这是万年遗臭的名声,我可不能背,我也背不起!我得想个法子,拉一个人下水。那些墙头草拉再多也没用,只能找主心骨皇帝陛下,毕竟说到底,决策的是您,主要责任在您,我们都是办事的奴才。他也怕这番话说完皇帝立刻就把他咔嚓了,可他还是要赌,一来是如此形势皇帝留他尚且有用。二来还有那个集万千宠爱一身的妹妹保底,他在脑中将这个办法斡旋踌躇了千百遍,最终还是决定向死而生,赌上一把!
可是,现下的局面,光是言语推卸责任是没有多大用的,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应对叛军的威胁,陛下要如何决策才是关键!找死的招数还要有破解的后手,这一点杨国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一边磕头不已。一边回话: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罪臣还有话讲……”
皇帝没言语,高力士察言观色,冷冷说道:
“讲来!”
此刻的朝堂,落针可闻,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多谢陛下,罪臣惶恐!在罪臣看来,现下的局面已到了如此境况。潼关已失长安危矣,为了不使叛贼侵污陛下天颜,再加上当下长安城已酷暑难当,罪臣斗胆,请陛下移驾蜀地。虽说蜀地僻远贫瘠不如京都万一,可蜀地百姓渴望天恩良久,那边景色宜人金风送爽,罪臣在那边也颇有些旧事人情,军伍排布,宫殿侍从也是齐全,相信陛下和贵妃娘娘定会欢喜。至于叛军,罪臣定会协同殿上诸位大人,率领京都所有军民,誓死捍卫大唐尊严,想来有皇道气运加持,不长时定会斩下安贼头颅,到时罪臣亲自快马加鞭,第一时间将安贼头颅送到陛下殿前!”
杨国忠一番言语说得情真意切,气贯长虹,别说是那些文武百官,就连皇帝听了也是身心舒畅,既解决了当下局事又吹捧了天家颜面。要不说人家能当宰相,明明是落荒而逃之犬,偏偏又气吞万里如虎,真是又一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皇帝挪了挪身子,重新靠上了椅背,摆了摆手,不热不冷的说了一句:
“起来回话吧!”
趴在地上的杨国忠长出一口气,他这一局算是赌赢了,谢了天恩。重新站起身,果然,之后的君臣对奏再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这一关算是过了,至于往后怎么样,他还要想法子好让自己的脑袋再稳些!
皇帝很明白,也听进去了杨国忠的建议,不愧是最明白他心思的人,他心里何尝没有想过暂时放弃长安,出去避一避风头。只是皇帝的身份如此,他又是个志气高远的人,逃命这种话是怎么也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今晚杨国忠虽然敢非议朕,但也替朕开了口,至于为什么到蜀地,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帝王,他是再了然不过,因为了解,所以更明白杨国忠的策略可行。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猜到天家心思,杨国忠这奴才,果然好用!
首先,蜀地离长安城几千里远,又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因曾被皇帝赐下剑南节度使的荆节,后来又因为征伐南诏国,有过一些军伍势力,蜀地也算是他的老地盘了,无论军政还是百姓,侵淫了几十年,一切尽在他的掌控。其次蜀地位置安全,盆地四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独立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手上比较强大的节度使之一,常年都有三万多士兵驻守,如果发出诏令,短时间内就能集结十数万人马,兴兵平叛虽有不足,但保一方平安却不成问题。最后就是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这几十年来又没什么战事,早在杨国忠等人的经营下富足臃肿,养活一个逃难的皇帝集团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哪天实在顶不住了就跑到这儿来避难苟活。没曾想混到现在不仅他自己需要逃命,就连那个权倾天下的皇帝也需要逃命了,今夜这一番提议,把他自己之前的勤恳经营,更装裱得未雨筹谋高深莫测了!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至于那掩人耳目的秀美山川,倒不如蜀地的小娘皮更趁皇帝的口味!
杨国忠这份近乎完美的“避暑方案”一提出来,那些刚才还吵嚷叫嚣的群臣又是如何,当下里大部分官员开始唯唯诺诺,半天蹦不出来一个响屁。杨国忠不仅完美的给皇帝铺好了退路,也顺道帮这些墙头草指明了方向,这些人当下就在心里开始盘算,下了朝赶紧回家收拾家当,随时做好跟皇帝出逃的准备。杨相国真是恩人呐,刚才我的言辞是否太过唐突激烈,此间事了,定要备上厚礼亲自登门负荆请罪,希望相国大人有大量,不会难为我等。
此刻的朝堂,上到宰辅,下到书记官,都恨不得立刻散朝,回家经营。可是,就在这时候,偏有个不会来事的,好没底气的插了一句:
“还请陛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列位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唉,这是什么鬼话?说话的是谁?站出来,怎么混到这间大殿里的?文武群臣不禁在心里喝骂,立刻循着声音望去,便看到个穿着一件绿袍的人正抬着头,略显单薄的站在一群紫红长袍之后。
玄宗此刻心情不错,杨国忠给他计划好了退路,再不用考虑那个万一,此时殿下竟然还有一人提议坚守,一石惊起千层浪,皇帝突然对这人起了极大的兴趣,虽然未必真的会坚守,可听到殿下有人说出如此有骨气的话,心血不由得一热。好,我大唐儿郎也不尽都是孬种啊!
“殿下言语的是何人啊?”
听了皇帝的金口玉言,文武百官自动让出空间,将那个小小的绿袍芝麻官袒露在了大殿之上。一众目光扫在其身上,仿佛把那人快要炙死!
“启奏陛下,下臣是安东都护高侃之孙高适,暂居位监察御史一职,刚才所言确是下臣启奏!”
高适?这人谁啊?高侃倒是隐约听过,什么时候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都这么硬气了?这是真无知还是故意羞臊吾等诸君无胆?当下,殿下各位文武朝官对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无名之辈生出了浓浓的敌意!
皇帝很高兴,虽然他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却不妨碍他发自内心的痛快。大敌当前,这位年岁不小的监察御史一介书生,却敢于在这朝堂之上慨然奏请君臣共聚,誓死守城,真是给天下读书人增色!为大唐帝国长脸!这个人朕记下了,以后可堪大用!
逃跑还是守城,这是一个问题。
两种抉择摆在唐玄宗面前,皇帝会选择哪一个呢?要知道,守城需要巨大的勇气,要是换作二三十年甚至十几年前,这位不甘天命的皇帝还是有这份决心的。但此时已是天宝十五载了,这位大唐皇帝骨子里的凶残和狠厉早就被岁月消磨殆尽。温泉如丝能化万年坚冰,美色如水能穿千锤之钢!当年的那个拼命三郎已是七十一岁的垂垂老者了。更要命的是太史令李先师的批言,将他好不容易挤压出来的峥嵘轰击成了齑粉,批言显示,命中注定长安城要丢在他的手里。至于今晚殿上的君臣商谈,一开始皇帝就是颓废的,只是一时没想好退路,君臣之间所谓的出谋划策也只是走个过场,高适其人算是意外之喜,只是那份热血动摇不了根本,天意如此,朕改不了啊!
满心欢喜的安抚了那个叫高适的,皇帝显得格外高兴,神采飞扬,劝诫群臣要以高适为榜样,当即决定颁布坚守诏令,一副御驾亲征的姿态。他更是向高力士吩咐,去请宫中乐圣李龟年几人,立刻安排人手,朕今晚要大宴群臣,破例演奏“霓裳羽衣曲”,预祝长安守军旗开得胜大破胡虏!
朝堂之上的群臣被皇帝的这一番迷之操作安排的摸不着脑门,刚才不是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了么?君臣一体先战略放弃长安避祸蜀地么?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叫高适的就搞得峰回路转了?难道大家都揣摩错了陛下的心思?皇帝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坚守的准备?难道真要我等去跟那些卑贱的蛮人生死拼杀?这可如何是好?至于那声名远播的“霓裳神曲”,历来是非大机缘不得欣赏,殿上这百十来号人真正有缘欣赏的也不过寥寥,只是现今的形式,谁有那个心思放在歌舞上啊!保命才是要紧呀!
虽然此刻的朝堂上,群臣百官各个如坐针毡归心似箭,可皇帝有令,谁也不敢违抗,没看到就连杨相国都乖乖入席了么,其余人等更不敢流露出半点不爽,均是弯腰行礼叩谢君恩。不长时,宴席就被宦官宫女安排妥当,珍馐美味玉液琼浆,各位朝官也按顺次坐好,只是那个刚刚大出风头的监察御史,此刻被安排到了皇帝的下手位置,与当朝第一人对席而坐!面对着近在咫尺的浩荡皇恩,高适也想表现的如同昔日好友李白一般淡然,可他到底不是李白。他尽量的保持着从容,原来被皇帝恩宠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奇妙!
是年六月初九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大宴群臣,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几位也是奉旨进宫,各司其职各显其能,一时间朝堂之上靡靡之音绕梁荡漾,袅袅仙子翩翩起舞,整个大殿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席间觥筹交错,君臣言语欢畅,其乐融融。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盛世。
御酒是真香啊,舞曲是真妙啊,歌女胸前的雪白也是真晃眼啊,红红绿绿的,今夕不辞酣之醉,尽欢不吝时之光。然而在座之人都是各怀鬼胎,心思早都飞到了自家的那些私货身上,彼此之间不过寒暄敷衍,歌舞升平不假,心里算计是真。数见不鲜,只烦不奇。安禄山那几十万把屠刀可不是这雍容华贵的舞曲能化解的!
此刻的玄宗皇帝,一边问询着殿下那个叫高适的情况,知道了他是天宝八年进士及第,被授了个封丘县尉。后来去了边关,追随投靠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也是昨年随哥舒翰回京,本来是在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不想哥舒翰指挥失误,身居幕后的高适等人眼见大势已去,四散奔逃,高适也是第一时间逃回了长安城,听闻天子传唤百官上朝议事,心中装着太多奏报机要的高适立刻就上了朝。他是个心怀天下的热血男儿,多年来身处边塞军伍也养出了一身刀心剑胆,虽然已经五十有一,却仍然心火灼热。只是他人微言轻根基浅,在这朝堂上没什么话语权,那句石破天惊的坚守言论也是思量思量再思量后才喊了出来!
得了皇帝的赏识后,落座在了最显赫的位置上,皇帝不急着问询潼关战事,却循着文人间的习惯,交流起了诗词文章。高适是个极聪慧的人,皇帝问啥我说啥,不问的绝不多言一个字。当皇帝听闻前些年横空出世的那首《燕歌行》正是出自眼前之人,更是大为震惊。只是那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好死不死正巧一如殿上此刻的场景。君臣二人都是千年的狐狸,也不觉得尴尬,继续神色安宁的闲聊着。
“奥?爱卿竟然与那杀千刀的李十二是旧相识,竟然会被他诓骗的去干那寻仙人求长生的妙事!哈哈哈,有趣有趣,实在有趣!”
当听闻高适早年间曾经和李白结伴出行,畅游梁宋之地,饮酒观妓,射猎论诗,后来穿山过水的寻仙草,炼仙丹,访仙人,皇帝不由得也是兴致颇高,回想起那位故人,也是感慨良多。那个狂到无边无际的人,真是叫人又爱又恨!
“回陛下,经年往事,现在想来确是惭愧!”
高适自知跟皇帝交情没有到那个份上,不论是夸还是讽,李白其人,都不是现下的自己可以品评的。毕竟普天之下,皇帝跟李白的相爱相杀可是人尽皆知!
“不知爱卿最后访到了仙人否?”
皇帝浅饮一杯,颇有兴致的继续问道。
“回陛下,下臣蠢笨,一行三人,潇洒不如李兄,才情不如杜兄,遍寻数月,虽然最后落的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但下臣却以为此一行,实乃平生第一大快事。虽然舟车艰辛,却大开了眼界,回想昔年苟居一方,实在是虚度光华。至于那高来高去的仙人,也说不得见或未见,实在是凡夫俗子,或有机缘也不自知吧!”
谈到那段寻仙之行,高适难得的忘却了拘谨,仿佛殿上之人已不是那九五之尊,却更像一位闲话家常的平常老者。
“奥?见就是见,未见就是未见,为何爱卿会觉得说不准呢?”
皇帝被这一番言辞也是引得兴致连连。高适不敢卖关子,更不敢欺瞒,赶紧答话。
“回陛下,不是下臣存心欺瞒,只是那一行颇多蹊跷之事,现今回想起来确是异于常规。但若非要说是仙人风采,又跟平日里传颂的仙人大相径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御风而行的那些仙人是不曾遇见的,可神异怪诞的遭遇确是偶有发生!”
“有趣,有趣,爱卿不妨说说有多怪异,朕好奇的紧呐!”
皇帝似乎对这些虚无缥缈的神仙事兴趣盎然,今日听闻高适的故事,也被其内容吸引,一来想多听听那个狂人的故事,二来也是对那神仙事求知若渴。一时间不仅忘了殿上那些莺莺燕燕的歌舞,就连随时兵临城下的安禄山也被抛诸脑后!
此时的大明宫里,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文武百官喜笑嫣然,推杯换盏。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深深宫邸,浅浅欢愉。
真真好一个大唐霓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