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温州港,李清照见驾
隔了一天,张公裕率领的舰船威武浩荡地凯旋进港,皇帝终于放心驻跸温州,无需再奔走闽、广了。在这同时,清照、李远的座船也来到温州港口,和皇帝的御舟汇合在一起,这已是建炎四年正月二十二日了。清照她们历尽艰辛,从天云寺经台州赶到黄岩县滨海的章安镇,皇帝楼船刚刚启驾,李远认得押船的内侍,附搭了最后启锚的一艘皇家御船,也来到了温州港口。清照从船舱中遥见港口舰船密集,大宋军旗威武飘扬,好几艘高大的楼船矗立在港岸边,上插黄龙旗,随风招展,那必定是皇帝的御舟了。岸上穿梭往来的官员,提篮叫卖的商贩,以及观看热闹的行人,熙熙攘攘,一片太平气象。
皇家船队带来了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就好似张公裕大败金军一样,霎时传遍了楼船上帝妃和随驾官员,并且轰动了整个温州城。天涯海角,正是最叫人寂寞难挨的时候,忽有故人自远方来,纵是铁石心肠,也会融化在亲切的恋旧之情中了。丞相吕颐浩欣慰地在自己的座船上接见了李远,告诉他,圣上将驻跸温州,直至金军退去,大概会有几个月的时间,朝廷和各地文武官员时有诏奏往来,他的身边不能没有助手,仍命李远在中书省主管机宜文字。吴夫人和张才人听说李清照来了,客中无聊,缠着官家立刻召见,颐浩也和李远说了。李远回船,告诉了姐姐,清照却是柳眉微蹙,默然了好久,才道:
“不要又是王继先在捣鬼,追究在建康时御史无中生有的那些诬陷吧。”
“不会的,吕相公说,是张才人和吴夫人想请姐姐去教诗词。”
“我不爱和宫中妃嫔交往。那繁琐的礼节,那俗不可耐的富贵脂粉气,都教我心烦。”
“姐姐,反正客中无事,你就去敷衍一番吧,也算解个闷儿,说不定宫中也有聪明绝世的女才子哩。”
清照冷冷地说道:
“她们也不过是附庸风雅,学个时髦罢了,能哼得几首词,以博君王宠爱,哪谈得上什么才气。”
经不得李远再三央求,清照还是答应了。便由李远陪着,来到皇帝座船旁边,素兰替夫人解下披风,十九岁的高班内侍张去为满面春风地引清照上了楼船,缘着光洁宽敞的楼梯,来到上层,李远和素兰止步,在下面等候。吴夫人早已嘻嘻笑着和张才人在船头甲板上迎候。吴夫人今天特地换了平常宫妆,温柔端丽,光采照人。清照正欲下跪行礼,吴夫人轻盈地赶上一步,扶住了她,笑道:
“夫人,不用了,太后不在这里,我们年轻,又向你学词,就是夫人的学生了,不敢受师傅的大礼。”
清照不敢怠慢,仍然跪下行了大礼,说道:
“臣妾李清照见娘娘叩安。”
吴夫人和张才人都侧身还了一揖,忙扶她起来。张才人笑盈盈地说道:
“夫人,扬州一别,转眼两年多了,想不到在这里天涯海角相会,真是千里有缘。”
吴夫人亲热地握了清照的手说道:
“夫人路上劳累了吧到了温州,你就放心吧,好好歇息,不愁再有金兵追击了。这儿船上闷得慌,腿都迈不开,过几天就要迁到江心寺去了,让我们住得近些,早晚好请教。说来好笑,航海了这么久,每天大风大浪,抬头是海,低头还是海,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上岸去住。夫人,你说是吗”
清照微微一笑,说道:
“娘娘说得对,我们北方人不习惯在海上生活,当然是到陆地上舒畅。”
“夫人,我们进殿去吧,官家等着见你哩。”张才人和蔼地说道。
“等一会还要恭喜你哩。”吴夫人调皮地附在清照耳边说道。
清照迷惑不解,走近前舱,遥见官家穿了大红窄袖龙袍,腰束排方玉带,头戴乌纱小帽,威严地坐在“殿”中高背御座里。张去为踏前一步,奏道:
“李清照见驾!”
清照小心翼翼地进殿跪下叩首,轻轻报了姓氏。皇上注意地看了清照一眼,命她起来坐了说话,随口问了南来的路径,清照一一奏明。赵构叹息道:
“乱世年间,连妇女也都奔走道路了。”然后指着张才人和吴夫人说道:“闻卿前来行在,宫中妃子都高兴极了,她们想拜你为师,学习诗词。朕思卿如今独身在外,并无牵挂,何不就任宫中女官,教授妃嫔诗词,间或代拟朝廷文字。朕当赐卿为兴国夫人,给三品俸,不知卿意如何”
清照听了,慌忙推辞道:
“臣妾闲云野鹤,秉性疏放,恐不耐宫中拘束。况又年迈体弱,偶或进宫为娘娘解闷,自无不可,断不敢领受官家封号。望陛下恕罪。”
吴夫人在旁急了,忙道:
“李夫人,你就答应了吧,我们会敬重你,照顾你,在宫中就和家中一般,不会感到拘束。”
张才人也劝道:
“隆祐皇太后跟前有个昌国张夫人,几十年和太后相处在一起,恩同姐妹,还教过道君皇帝和亲王的书。李夫人若是任了女官,便是我们师傅,尊师之道,我们还是懂得的,你放心好了。”
清照仍然谦辞道:
“陛下和两位娘娘的恩意,清照没齿不忘,只是体力已衰,常缠疾病,实在难当师傅重任,望陛下格外垂恩。”
皇帝笑道:
“两位妃子求师心切,朕也知卿家高雅,不愿为官,这也难以勉强。”他向张才人和吴夫人点头示意道:“且待日后再说吧。目前客居异乡,近在咫尺,卿可常来与妃子作伴,以免她们失望。”
这个当然,清照一定遵命。”
吴夫人撅了撅嘴,有些不乐意。张才人悄悄拉她到旁边说道:
“既然有李夫人作伴教词,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勉强她当女官。”
吴夫人点了点头,这才又笑嘻嘻地和李清照谈起作词的道理来。清照大致讲解了一番,官家在旁边也听得津津有味,问道:
“李夫人,你近来填了新词吗”
清照叹息道:
“近来疲于道路,文思壅塞,竟然写不出词来了。五言诗倒还有一首《乌江》,是去年六月写的。”那是清照去夏在池州与明诚小别,写赠留念的。
“那你读给我们听听。”吴夫人急切地说道。
清照向官家望了一眼,赵构笑着微微颔首。清照于是轻声朗诵道: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吴夫人正想夸赞几句,忽见官家勃然变色,不禁吓得缩住了口。赵构啾了清照一眼,想道:“这妇人不肯当女官,却别的诗词不谈,偏偏选中了这首诗,难道是有意借题发挥,嘲弄朕躬不该渡江偏安吗”可是又不便发作,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冷峻地说道:
“古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项羽只为太迂执了,若是过了江,重振霸业,西楚未必就会亡给刘邦。西晋末年,若没有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建立了新朝廷,还能再有东晋一百年的天下吗”
清照本想以诗讽君,重振乾纲,光复河山,也许诗句太露骨了,竟惹得皇帝不快,慌忙辩解道:
“历朝情况不尽相同,原诗意思不过是颂扬项羽宁死不退的壮烈气节,以勖励后者吧了。”
“唔,”赵构仍然扳了脸道:“那也只是蛮干吧了,不足为训。”
张才人笑着上前解围道:
“李夫人累了,到中舱去歇会儿吃杯茶吧。”
“是啊,”吴夫人也赶忙说道:“我们还要请教诗词哩。”
赵构这才缓和了一下脸色,笑道:
“那末你们下去细细地谈诗论词吧,可要克尽弟子之礼啊。”吴夫人格格地笑了,挽了清照与张才人进入中舱,漫谈诗书词章。进了点心,赐了御墨、贡笔、名酒、龙脑香,算是尽了弟子之礼,才放她回船。以后三两日就派太监来请,清照也不得不敷衍。她庆幸自已不曾答应担任宫廷女官,而且很高兴竟敢大胆地在官家面前讽诵了那首《乌江》诗,虽然惹恼了官家,但是毕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她并不后悔。
到了二月初二,帝妃迁至江心寺居住。寺院颇大,随驾大臣不多,清照和李远夫妇也住到寺中去了。久居舟舶,忽见深院重宇,林木花圃,怡然快适,精神一爽。可惜路途劳顿,海上风寒,清照渐渐病了,初时头重鼻塞,后来寒热发作,不思饮食,一病半月,方才稍稍好将起来。接连又是天气由寒转暖季节,淅淅沥沥,绵绵密密,连下了几场细雨,清照困居在禅房中,好不闷损人也。这天傍晚,清照命素琴烫了一壶宫中御赐的蓬莱春,还是从越州带了来的,着小厮到市上买了几碟笋脯、干丝、风鸡、糟鱼,消磨难挨的黄昏。也不约请兄弟夫妇,独个儿慢慢细酌起来。想握笔作词,却又思绪万端,不知从何下笔。她暗暗吃惊,莫非已如江淹一般,文思衰退了吗战祸流离,感慨万端,为什么却偏偏写不成一首好词来听窗外,雨声潺潺,落个不停,中间又是一声凄厉的雁叫,急忙推窗仰望,一阵凉风袭来,暮色苍茫迷离,竟不见大雁的踪影,这必又是离群失伴的孤雁,在寻找它的良伴了吧可是她的故园,她的明诚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组叮哨作响的乐章,从去年六月池州月夜酝酿以来,忽又跳入了清照的心头。她那宽大饱满的前额,似在间歇已久之后,忽又打开了灵感喷泉的闸门,一股势不可挡的文思,将要喷薄而出。她眼中露出兴奋昂扬的光采,急不可待地一边哼着到口的词曲,一边用牙筷蘸了酒汁在桌上写将起来。素兰会意,赶紧移开杯碟,放上笔砚,铺开词笺,迅速磨了墨。清照拈起笔,润发了开来,蘸了墨汁,忧思缠绵地迅速填下了一篇感人肺腑,流传千载,首创双声叠韵的不朽佳作。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照掷笔长叹,这破国亡家的哀思,端的愁损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