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回到1973做暖男 > 第318章 知青工作榜样村

第318章 知青工作榜样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都是免费惹的祸?”

    任乃孝想,当时队委会研究时,就是考虑到这些知青娃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实属不易。不像本地青年,多少都有家庭或亲朋资助,这才免费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从效果上看,也着实不错。不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没有结婚的,都激发出冲天的革命干劲。这是一种喜人的现象,怎么能叫祸呢?

    “罗书记,刚才方知青说了,现在知青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这几天生产的收音机数量比往日都要高出不少,怎么能说惹出了祸呐,这可与事实不否。”任乃孝小心翼翼地提醒罗洪奎。

    罗洪奎苦笑一声,“向阳寨的情况我能不清楚吗?并不是我们向阳寨出了问题,而是别的村子到公社告状了。”

    “为知青们办好事,还被人告状,这都什么事!”冯双全愤愤不平道。

    “爹,到底怎么回事,你说来我们听听!”方明恳求老丈人把事情说清楚。

    罗洪奎咳嗽了两声,面色有些凝重,“这几天,周边几个村的支书陆续到公社来告状。他们都说村里的知青难以管理,纷纷找大队要住房,要口粮。大队干部们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为什么知青们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

    韩发旺挠了挠头,不解地说道:“这又不是我们村的事情,和我们向阳寨有什么关系呀!”声音中略带一丝不满。

    “关系大了!”罗洪奎突然提高了嗓音,语气中充满了焦急。

    原来,那天向阳寨为三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的当天,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你想想,村与村之间不过才几里地的距离,知青们之间又互有联系,村民们相互之间也多是各种姻亲或姑舅亲关系,这么大的新鲜事怎么可能不快速传播呢?

    向阳寨周边的几个村庄,比如清风寨、马家峪,还有以前黄苟石和付小济待过的明华村,生产状况都比较差。这些村庄的知青听闻向阳寨的集体婚礼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

    当听到向阳寨不但为领了结婚证的知青免费举办婚礼,而且还专门为他们盖了砖瓦房,里面简单的生活设施像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都给配备的很齐全,更是心生向往。

    又听说夏收期间,向阳寨知青点的知青三天就能吃上一顿肉,夏粮分配每人竟分了150多斤小麦,这一下更是炸开了锅。

    想想同样是知青,每天活不少干,汗不少流,可一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夏粮分配竟比向阳寨少了一半,心里感到极不平衡,便联合起来找到村支书,要求享受和向阳寨知青一样的待遇。

    其中也有领了结婚证因没有住房无法生活在一起的知青,要求村里能提供住房。

    这个要求村里更是无法满足。也不是不想关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村还是好言相劝,有的村则是生硬拒绝,让知青们自己想办法盖房。

    知青们也都是二十郎当岁,血气方刚,对村支书的态度大多不满意。有的集体拒绝出工,有的虽然出工,一到地头就坐到树下休息。明华村的支书竟在夜里被几个人踹倒在地,一直没找到是谁所为。

    听了罗洪奎的诉说,大家感到这些村的知青还真是有点问题。再怎么说也不能罢工。既然出工,也不能磨洋工。他们还不叫磨洋工,应该叫出工拒出力。

    “明华大队的知青更过分,虽然说这个支书可能有点什么问题……”

    冯双全说这几句话,是想到当时明华村支书把黄苟石和付小济两个小混混硬塞到向阳寨,搞得知青队鸡飞狗跳。

    “即使有问题,也不能打人家,实在不行,可以向上面反映嘛!”

    “这就是这两天几个村支书频频到公社反映的情况,对你们的做法有点看法。”罗洪奎委婉地说道。

    方明理解老丈人的说法还算客观。他能想到这些村支书说话不会这么客气。不仅仅只是有点看法,可能把知青们起哄闹事的根源都推到向阳寨的身上,甚至会对向阳寨的干部出言不逊。”

    “我来说两句。”方明咳嗽了一声。

    “大家刚才说这些村的知青们做的有点过分,我也同意。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不能单单仅凭他们不出工或者不出力就把责任全推到他们身上。”

    任乃孝,冯双全还有罗洪奎都看向方明,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论。

    “我们村的知青听话,工作积极,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做到了家。把他们当自家人看,没有歧视他们,与他们产生了共鸣。”

    “可其他村子做到了吗?我们没有调查,不敢妄言。但从全国来看,各地在对待知青问题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顿了顿,方明又道,“大家还记得去年发生的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吗,就是一个福建的小学老师给高层写了一封“告状信”的事。

    经方明提醒,大家都想起了这件事,当时这位小学老师在给高层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诉说了自己的辛酸和不解,也诉说了自己的儿子在乡下的艰难。

    按照当时国家对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知青下乡后第一年的生活费由政府负责发放,即:每月发给知青36斤口粮,8元生活费。可不知道为什么,这项政策仅仅执行了11个月就无疾而终了。

    生活费的暂停发放,可苦了这些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因为当地的农民参加劳动,他们在村集体有大锅饭,年底有分红,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可这些知青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农村分到的粮食有限,而当地政府又将原本给他们的口粮和生活费停发了。

    他们在农村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到头来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分红收入,生活费用还要由家里负担。

    “大家想想,这些知青们除了口粮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外,衣服破了无钱购买,生病了无钱医治,生活必需品用完了无钱补充,头发长了无钱理发,有的人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能安下心来,饿着肚子干农活吗?”

    “这些村子的知青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总会有知青们不满意的地方,我倒是认为,公社应该派人好好调查调查。”

    “还有刚才爹说的那名领了结婚证的知青想让村支书解决住房,村支书冷脸相待,让他自己去盖。村民们盖房一家人也得奋斗个十年八年,知青没有一点生活基础,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让他到哪去拿出这几百元的盖房钱。”

    方明的分析让大家都沉默不语。

    罗洪奎稍稍露出了点笑脸。“我今天不是来兴师动众的,是来感谢你们的知青工作,为公社做出了榜样。”

    “方明说的对,我已经派人下到各村去调查知青的现状,然后研究一个解决的办法。”

    “你可吓死我了!”任乃孝长出了一口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