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李想娣每天安心在家里养胎,而知青办的扫盲班也办得红红火火。据小芳娘说,本来她们这群老娘们都是拿着活计去蹭点煤油亮的。没想到这知青讲课真不错,反正他们讲的课连她们这群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娘们都听得懂。不像以前开的扫盲班,讲的她们全都听不懂。
“想娣你知道吗?自打这几个知青来了,咱们村里的小伙姑娘的心也跟着飞了。”
女人在一起无非就是聊孩子,聊婆婆,或者聊一点听来的八卦。小芳娘同样是女人,所以她自然不是例外。
“咱们村里的大娘们能愿意。”李想娣闻言,停下缝小衣的手。她可是知道跟知青结婚,最后都没什么好结果。
她到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只是这是事实。知青,他们可是城里人,而且还有知识,有文代。而他们这群农村孩子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你什么都没有,他们凭什么看上你。
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跟农村姑娘小伙结婚,无非是觉得年纪大了,不结婚没办法。或者是回城无望,最后没办法只好在农村里安家。还有更过份的,就是自己吃不了这个苦,又不想饿肚子,就不得不给自己找一个能帮助他们的人。
当然了,也不能排除农村里也有能干的小伙小姑娘,有些知青的确是看上他们才会跟他们结婚。但这都是少数。
就知青抱着这样的态度跟人结婚,当知道他们能回城时,那就是丑态百出。什么抛妻弃女的,抛夫弃子的……
为了回城,那更是花样百出。
“肯定不乐意!”小芳娘接着说道,“你是挺着大肚子,出门时间少。你是不知道,就这群知青,那都是抑着脖子看人的。人家城里人,能看得上我们这些泥腿子。”
小芳娘承认这群知青的确有些本事--讲课他们能听懂。可是也改变不了他们看不起农村人的事实。
“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隔壁红旗公社有个生产队,有个生产队长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知青,那知青开始的时候对那姑娘多好,谁不羡慕她。他们整个生产大队都说姑娘嫁对了人。可是谁也能想到,等知青女婿靠着岳父的关系去上大学,这一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现在那姑娘还带着孩子在娘家靠父母兄弟过日子。”
有了这个例子在,谁家乐意儿子娶知青,或者闺女嫁知青。谁都不想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事怕是拦不住吧。”李想娣觉得这事有点悬。
就算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哪里,可这情窦初开的小伙姑娘,根本就没有理智可言。对他们来说,红旗村的姑娘那是例外,是她自己倒霉遇上一个渣男,而他们看上的xx肯定不会像xx知青那样负了他(她)。他们怕是都会认为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不会遇上这样的倒霉事。
“幸好咱们宋家的姑娘都嫁人了,要不然遇上这种事得有多闹心呀。”这时候小芳娘不得不庆幸宋家的姑娘们都嫁人了,要是真遇上这事,可不得闹心。
就因为自家没有未出嫁的姑娘,所以说出知青和村里小伙姑娘的八卦来完全一点负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