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棠枝不可攀 > “密会”

“密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韩霁转头,从身后的街道缓缓扫过,他不确定在这样的时期是否会有人跟着自己,但凡事不可冒险而为,换而言之,若是像迟沂那般身手的察子跟着自己,亦是难以察觉。

    一切就拿最坏的打算来看。

    他远远的跟着方元,在过路的小贩那里买了一壶酒,还包了几个酥饼,装作要与属下小酌,不过韩霁依旧觉得冒险,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看似寻常的街道上会有多少人是官家的眼线。

    待他稍稍落后一步来到客店,才知道方大人另有打算,人并不在客店中,韩霁丢下酒壶,悄声松了口气。

    方元让掌柜的送来一桌晚食,一边替他倒茶,一边催促道:“先用点东西填填肚子,等天黑了我再带你过去,掌柜的这边已经吩咐好了,晚上会有伙计过来顶咱们,不让跟着的人瞧出异样。”

    韩霁来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打探街上的动静,并未瞧出异样,便扭头低声问他,“世伯如何知晓我会被人跟踪?”

    方元摇头,摆好碗筷便自己捡了一块酥饼吊到嘴里,“不止大人你,前些日子姑父到家中寻父亲喝酒,言语间提到了太子提拔妻弟之事,说了几句不敬之言,谁知隔日就被官家召进了宫,罚没半年俸禄,父亲心有余悸,却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换掉家中仆人,如今只能小心行事。”他砸吧砸吧嘴,有些没心没肺地说道:“这酥饼味道不错,大人快趁着热乎尝尝。”

    这几日告假,并不知道刘大人被罚了俸禄,看来官家不仅加大了对朝臣监视的力度,还通过此法令朝臣警惕,对天家君威勿生异心。

    那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韩霁越发觉得,京城像一座巨大的鎏金囚笼。

    他回到桌前,应付似的吃下两口,便浑觉无味,弃了筷子到榻上小憩。

    夜里,他们与伙计交换衣物,摸黑从后门探出,两个人用布巾将脸裹住,连眼睛都遮了半截,一路上相互挤着到了南坊的最繁华的夜市中。

    不同于其他街市的寂寥,这一处无论冬寒酷暑,总有着非比寻常的热闹,连戏曲班子也将戏楼建在此处,还有藏春阁的燕环肥瘦们乘画舫从河道划过,船头立一把琵琶,拨弦三两声,曲调相思缠绵,引得路人纷纷追随。

    戏台下搭着数张方桌,方元撇见一人举着两枚酒杯独自饮酒,便拉了韩霁过去,戏乐响起周遭格外嘈杂,夹杂着喝彩与醉汉的吆喝声,方元上前指了指那人对面的空位,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只当他是在询问座位,实际他开口问的是,“这处可有影子?”

    “耳朵都要吵聋了,跟过来他们也听不见什么,这已是最为稳妥的地方。”

    韩霁自顾自坐下,举酒杯向方尚书见礼,叫了声世伯,方尚书大手一挥,挪位置到韩霁身边,方元向席间兜售的小贩买了些果干和茶水,只顾逍遥自在的吃着,丝毫不关心他俩聊的什么。

    方尚书将脑袋凑近了,手里还不忘指了指戏台,假装是在同人探讨戏词,“皇城司此回抓捕的嫌犯云昭,可是太子的人?”

    他看对方点了点头,遂又问:“如此,官家可欲将此人保下?”

    韩霁一时间犹豫了,有些拿不准,便道:“我看官家并无此意,云昭所行之事牵连甚广,需依法度以儆效尤,且近来太子所为,朝中众人当是有所察觉,这道理世伯岂会不知。”

    方尚书丢下一个酒杯,寻摸到酒壶,闻言略愣了愣,转而只是一笑,不做回答,浊酒入口浓烈且稍带苦涩,方尚书发出急促的一声“洽,”琢磨着酒味,眉头一皱。

    韩霁看他仰头灌了几杯酒,在他再度举杯时,抬手按在杯口,轻声唤道:“世伯!”他从方尚书手中取下酒杯,一双眼睛盯着对方,急切盼着他口中的答案。

    方元其实很像方尚书,在韩霁的印象中,方尚书是位极为洒脱的长辈,他年轻时游历四方,在一座古刹中临摹石碑数余年,写得一手好字,因着家族荣誉才不得不中断游历回京赶考,但他曾有一禁,便是饮酒,是说:愚人少愁,以酒自扰。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他也成了这借酒消愁之人。

    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悲切切的曲词,被那张驴儿厉声呵断,又伙同贪官污吏巧言构陷,听得台下看客纷纷同情不已。

    好一出旷世奇冤。

    “这张驴儿可不是个好的,父子两个蛇鼠一窝,”有人一拍桌子,人声混杂,“这狗官忒不识人,依我看该叫他丢了那项上乌纱帽,换个眼明心实的人来做官才是正理。”

    方尚书哼哼笑出声来,仿佛在接着那人答话,“哪有那么多眼明心实的人,道理要是真懂,又哪里会到这般地步,正因为盲的是心不是眼罢了。”

    又听戏词里唱道: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韩霁听明白这话,按着酒杯的手抖了两下,逐渐蜷成拳头,从酒杯上挪开。

    方尚书回头对他说:“你看,连百姓都懂的道理,可要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方尚书取回酒杯,这一回却没有饮下,转动酒杯让其间荡

    漾。

    台上刽子手高举屠刀,长呵一声挥刀砍下,一颗假头咕噜噜从台上滚落,看客们发出一声惊呼,齐齐哀叹。

    有人说:你看看,天理哪管得了人间的事。

    方尚书眸中似有微波流动,顺着那颗头颅追随,良久,“若嗣子无德,可否换之?”

    这出戏即将唱到尾声,看客们越发沸腾起来,吵嚷间这话便轻飘飘的传了过来,韩霁没答,只是侧头瞧了瞧旁边的方元,他正捧着一碟瓜子看着热闹,不时跟着起一两声哄。

    嗣子无德,可否换之。平心而论,理当为之,可这换来的人究竟又是否可行?

    半晌,他颓废似的摇了摇头,“晚辈看不透前路,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方尚书叹气道:“你终究还是败在了这份心慈手软上,可若我执意告诉你,偏就要换呢?你是要袖手旁观还是帮衬左右。”都已到了这般地步,他只能再逼上一逼,他亦是心中有数,韩霁若没有那般心思,今日便不会随方元过来。

    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喝彩,台上的戏有了新的转折,贪官被缉拿入狱,由人重新审理冤案,终是唱了一出邪不压正的戏码。

    正道难求,邪魔害世,人们总是爱看这些致求真善美的故事,是清官为正道除害,是寒门苦读一朝登科,得遇佳人姻缘美好,越是恳切的期盼,就越爱写进戏曲本子里,叫人唱出来也做一回短暂的黄粱梦。

    他不是没有猜到方尚书的打算,可真要拿到面上说,却又不知该从何开口,从何做起,可他绝不能再袖手旁观,南下一行令他见惯腐朽,却苦于无力挽救,或许“换之”可得一线机缘,这一回他下定几分决心,不再犹豫,从方尚书面前拿过一只酒杯,斟酒转向方尚书,闷头痛饮。

    因惧怕周围有人跟踪,故而很快便收敛动作,转头面向戏台。

    “愿效一力。”

    事已至此,再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方尚书随人群大叫一声“好,”鼓掌庆贺美好结局,台上伶人纷纷登场谢幕,韩霁随即跟着鼓掌,唯有方元仍旧捧着那碟瓜子,不紧不慢的嗑着。

    又一处曲目登场。

    方尚书心情大好,几人如有默契一般,只寻看戏,再不论公事,才听了两折,桌脚下摸来一个小乞丐,拽了拽方尚书的衣摆,在他膝盖上画了个圆,方尚书扭头与韩霁对视一眼,低声道:“来了不少尾巴,余下的事另寻机会再谈。”接着起身从方元手中抢来一把瓜子塞给小乞丐,又暗中递了一把铜板,拍他肩膀语气格外和蔼,“到别处去吧,这里人多,别被人踩着。”

    他遂拍拍衣摆起身,招手拉了个戏班子里管事的人过来,说是要寻茅厕,接着便捂着肚子离开,隔壁桌子的几名客人也跟着起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方元丢下碟子,嘟嚷道:“还是方才那出精彩,”他高声嚷嚷,指着后头一处角落,“那儿有关扑,咱们去瞧瞧热闹,不知在搏些什么好玩意儿。”

    猎奇的人纷纷转头往后头打探,一些看腻了戏曲的,渐渐地转到后头去,不一会儿,便围住了一个小圈,方元拉韩霁换了一桌,和两位络腮胡子大哥挤在一处,他们特意提了酒过来,凭着方元那活泛脑袋,很快便与两位大哥相熟,一桌子人举杯饮酒,浑似一家人。

    场子里忽而挤进来一群人,个个面色冷淡,视线在人群中搜寻,毫不避讳,他们被吸引着往后方角落里去,韩霁瞅准时机,对两位大哥道:“这戏也忒没意思了些,我们兄弟两个想寻个画舫暖暖身子,既然与二位大哥投缘,不知可否赏脸随我二人同往?”

    这画舫可也算个小小的销金场,寻常人哪里舍得到那上面去饮酒,尤其是冬日里摆着炭火,少说也得十两银子才能勉强坐坐。

    两位大哥看他二人一身平民打扮,也不像什么阔气的主,忙摆手拒绝,“本是出来寻个乐子,也到了该归家的时候,省的叫家里人担心。”

    他们一同起身离场,方元将胳膊搭上其中一人的肩膀,指着远处那画舫,大有不将人拖过去不罢休之势,他们来到河边,二位大哥推脱着,只愿将他们送上船便脱身离开,脚步匆匆往家里赶。

    韩霁瞥了眼不远处的戏台子,拉方元上船,吩咐店家速速离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