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最先死的,是我的老伴儿,他年纪大了,扛不住。后来是儿媳妇,她身子弱。半月前,我儿子也没了。”
想说的话卡在嗓子里。
好半晌后,姜佩兮向老妇颔首,“请您节哀。”
“没什么好哀的,世道就是这样。”
老妇又黑又苍老的脸挤出笑,她看向年幼的孙子,“只是不知道,等我死后,这孩子又该怎么办。”
男孩已回到老妇身边,伸手揪住这位他在这世间最后至亲的衣摆。
“会有办法的。”被簇拥的贵人说话时徐徐缓缓。
她身上的衣裙很利落,也没带什么钗环首饰。不知情的人,很难猜到她的身份。
“一切都会有办法。事情总会变好的。”她说。
“天黑后看不清路,你们找家驿站留宿,等明日再回家。费用让掌柜去府署结账就行。”
五月的日头烈,风像是裹着热浪,阵阵往人身上撞。
在这种风吹日晒的奔波中,姜佩兮已不如当初白皙,皮肤也粗糙了许多。
“下次你们不用再跑这么远来领药。城西也会开设领药处,不止一处。你们可以就近领。”
“或许会有人送到你们家里去,您不出门便可以拿到药。”
仅设一处施药点,有多方面的考量。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药材稀缺,疾疫将延续的时间未知。
因担忧出现冒领、多领的现象。
便只好出此下策。
但如今已配出治疗的药方,虽药效还不稳定,要服用多副。但总归算是看到了希望。
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疾疫不再全然未知,吝啬保存的药材也有了消耗的数目。
姜佩兮意识到,这些原先制定的规章该改了。
回到府署,姜佩兮立刻召集众多管事商洽施药点的设置。设置几处,在哪里设置,都需一一落实。
除了多设施药点,姜佩兮还要求管事们核对出仅剩年老者与年幼者的人家。
这些人家需重点关注,必须分人专管,尽量送药到户。
至于那个因遵守条例而与老妇发生争执的差役,姜佩兮厚赏了他。
改旧为新是一回事,严格遵守是另一回事。
查访完临城,姜佩兮又赶往门利。
自治疗疾疫的药方出现,姜佩兮行事大胆许多。她甚至敢往收容病患的医馆跑,侍女不放心,给她围了三层面纱。
屋里味道很冲人,有姜佩兮讨厌的血腥味,还有病患的呕吐物。
放在以前,姜佩兮绝不可能涉足这样的地方。就是如今,她也不太理解,自己为什么能走进来。
大夫们配出的药方治疗效果很慢,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病患们躺在瘦窄的病床上呻|吟,尽管不断有大夫给他们施针喂药,可他们仍旧难受极了。
在大夫告诉是谁来看他们后,离姜佩兮最近的病患睁眼望向来人,“我们都以为碰上这种病,会被烧死。”
姜佩兮垂眸看向他,“当然不。只要你们活着,就没人能烧死你们。”
“从前碰上这种事,就只能是等死。”
“我会竭我所能救你们。这是我立身于世的意义。”她说。
“我们都说如果能活下来,要给您立长生牌。日夜上香,为您祈福。”
“不用,你们活下来就好。”
她的目光满是平和与悲悯,“活下来,是你们自己的努力,我其实没帮上什么忙。”
姜佩兮做事算不上出色,处理问题也完全不老练。
但这里的人,对她完全包容。
他们不批判她是否制定了最佳方案,也不计较她决策里的瑕疵。
他们只希望,这位代表世家的权贵不要将他们遗弃。
所见是破败死寂的城池,所感是脆弱单薄的生命。
忙碌回首的不经意间,姜佩兮会想起周朔,前世的周朔。
是否他就是因这些生命而留滞在外,与建兴大半年都不通音信?
一切已无从得知。
这注定是无法相交的两条时空线。
但姜佩兮想,至少她和周朔在做同一件事。
这也是减少遗憾的办法。
五月底时,姜佩兮结束关于临城、门利两地的审查,返回东菏。
她的归来算是突然。
府署的门仆看到她时很是意外,随后便笑,“管事们都在厅堂里。”
姜佩兮不疑有它,直往正厅去。
门屋大敞,里头已满座。
他们没有议事,里头静可闻针。
在屋外都能听清,他们偶尔的杯盏碰撞声和他有规律的文书翻阅声。
她的影子被身后的光逐渐拉到地面上,引得屋内人向门口看去。
首位上的人也看了过来。
他们已许久未见。
熟悉的面貌变得有些陌生。
屋里的管事与姜佩兮身后的侍女都自觉离开,不去搅扰这难得的重逢。
“你好了么?”姜佩兮问屋里的人。
他站起身,手里还握着文书。听到问话,只是颔首。
“我可以过去了吗?”
因染病,他始终拒绝和她靠近。哪怕是隔着门扉说话都不行。
“你不会消失了,对吗?”她又问。
独自处理三县事务的时间里,姜佩兮磨练了胆量。她不再会为一些小事而担忧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