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写下这句注脚的时间,发生在太久之前。
姜佩兮不记得注脚,也已忘却那份心境。
于是此刻便含糊着解释,“可能那时候表哥在学道,我被他影响了些。”
糊弄的理由出来后,姜佩兮自己都觉得扯。
裴岫崇尚的道,至始至终都是长生长存,永垂不朽。
而“托体同山阿”式的委运任化,于少女而言,实在是消极太过。
少时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姜佩兮已不能理解。
她又犹豫着给出理由,“也可能因为我当时在读陶潜,被他影响了。”
看着眼前不断回忆过往,给出缘由的妻子,周朔拉她的手。
究竟是何种处境,才会去参悟生死?
又究竟是何等地敏感早慧,竟在鲜花着锦的荣华富贵之中,近乎背离地走上乘化归尽的道路。
佛论赎罪,以求彼岸。
道追今生,旨在长存。
佛道两派,各自皆有成熟的生死之论。
可她却走上了一条逼仄坎坷,甚至前路不明的道。
周朔不通诗书。他始终怀有偏见,固执地认为诗词中的愁思,是富贵闲人的无病呻吟。
但因不想妻子与他无话可说,逐渐察觉到他本性的无聊与平庸,以至于最终将他厌弃。
周朔一直在记背名人诗章,以填补自己匮乏的学识,延缓倦怠之日的来临。
谨慎自持,忧惧被抛弃的人,此刻因所爱曾经表露出的生死之悲,而陷进悲伤的泥沼,不可自拔。
这种认知使他难以喘息,远胜妻子将他遗弃。
姜佩兮凝眸看着眼前人,好半晌才抬手抚过他的眼尾,“你难过什么?”
手被对方再度握住,人也被他抱入怀里。他不答反问,“佩兮当时是不是很不开心?”
“不记得了。”姜佩兮诚实回答。
少时暂住阳翟的日子里,也会不开心吗?
姜佩兮无法确定多年前的心境。
但周朔的心境可以确定,他与当初那个在诗集上作注的人共通悲喜,感她所思,悲她所伤。
这似乎颇为荒诞。
姜佩兮不能理解姜璃,无法感知她的悲喜。
可周朔却能。
这陡然乍起的情绪,让姜佩兮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安慰对方。却没能找到法门。
她由周朔抱了许久。
或许也不久。
只是看着对方伤感,心里不大好受。
低迷的情绪赶在饭点前结束。
周朔压住情绪就帮妻子穿衣挽发。最终在梳妆台旁,询问妻子想戴哪枚珠钗时,获得了她的吻。
“所以说佩兮想戴哪个?”
姜佩兮好笑地观察他耳朵变红的过程,“哪个都不要。”
“珠钗不要。那镯子呢?”他又问。
关于妻子的任何事,周朔都有充足的耐心。
“你觉得哪个衬我?”
“都很好。”
扫一眼妆奁里摆放的首饰,姜佩兮问对方,“你猜我想戴哪个?”
“今早戴的是金,那现在戴玉?”
她语气惋惜,“错了,还是金。”
周朔态度温和,并且提出邀请,“那下次再让我猜。”
“可以。”
等到天黑下来,他们也没等到周杏回来。
遣侍女出去问,才知道猎场今日办篝火,郑郡君等人都没回来。
做叔婶的,自然要等侄女回来才能睡。
周朔先去哄善儿睡觉,姜佩兮在偏厅里等。
在郑茵带周杏回来前,陈纤带着赔礼先一步登门。
姜佩兮请她坐,又叫侍女上茶点。
陈纤落座后,示意人将盒子捧上打开。里面放着一块青玉,一块墨玉,两块白玉。
了解对方脾性的陈纤开门见山,“表哥让我带过来的。他说这几块玉都不差,任你做什么,尽着你的心意来。”
姜佩兮看了眼就收回目光,含糊着敷衍,“嗯。”
“我瞧这块青玉算稀罕,磨个镯子应当很不错。”
姜佩兮顺过话来,“那你拿去吧。”
“表哥投你所好送的礼,我怎么好接过来?”
“我也不好这个。”
陈纤抬眼看对方,“我记得阿璃原先很喜欢玉,怎么如今不喜欢了?”
“是。”姜佩兮颔首。
看到对方手腕上的金镯,陈纤目露诧异,“古有言,金有价而玉无价。阿璃如今怎么戴起金饰来?”
“金镯也挺好看。”
“我瞧着不怎么衬你。”
陈纤表达自己的审美后,又对她道,“你封号为瑾瑶,就是美玉之意。自然是戴玉才合适。”
“少时你们就这么说。”
眼前通透的美玉开始碍眼,姜佩兮抬手将盒子关上,“你们说金饰丑又俗气,是暴富的俗商才喜欢的东西。像我们这种钟鸣鼎食的人家,只有玉才配得上。”
抬眼看向对方,姜佩兮神色淡淡,“你们让我误以为,自己只能戴玉饰。”
陈纤愣了一瞬,还是坚持观点,“可玉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种独绝,才配得上我们。”
“可玉易碎。而金饰不然,就算一时折了、弯了,也不会坏。”姜佩兮道。
紧接着她给出自己喜金更深一层的理由,“何况玉一旦做成某样首饰,就再改不了。不如金,还能融掉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