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这个人不是周朔派来的,也不是侍奉她的,顾着阿商的伤,她该让人留下。
妇人短短一句话,却完全堵住了她拒绝的可能。
这话一定是周朔教的,姜佩兮想。
只有他知道怎么对付她。
“知道了。”
姜佩兮越过她,走去里间看阿商。
她闭着眼,呼吸平稳,已经睡着了。
于是轻手轻脚退出来,姜佩兮一出来便见妇人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菜粥米。
圆圆的脸笑起来亲切讨喜,“贵人吃些呢?阿商姑娘睡前都惦记着,让我一定请您吃些。”
都是清淡的食物,还有几样小菜是甜口的。
是她胃口不好时,阿青在建兴会准备的。
“陶青来了?”姜佩兮问妇人。
妇人却一脸疑惑,“谁?”
看来不是。
姜佩兮坐到桌前,端起碗喝了口,味道不错,几乎和建兴一模一样。
清淡米粥上飘着红绿的点缀,入口微甜,清爽可口。她嘴挑,哪怕只是味道稍差些,宁可饿着她也不吃。
阿青陪伴她多年,知道她这些费工夫的喜好。
但宁安没有阿青,阿商从前没侍候过她,不可能知道她的胃口。
能知道的,只有周朔。
是他吩咐的点心,让人准备这费工夫的米粥,也是他教妇人这么答话的。
他真的木讷迟钝吗?
姜佩兮突然怀疑,当下种种,他分明机灵得不得了。
她能吵过王柏,也能骂过姚籍,但对着老实诚恳的周朔,却无计可施。
这碗粥姜佩兮喝得五味杂陈,一口口粥压下那些隐约的情绪。
“找套纸笔给我。”放下碗,姜佩兮吩咐道。
“是。”
妇人干活很麻利,收拾了碗筷,擦了桌子。
很快拿来了纸笔,姜佩兮接过,神色冷淡:“你照看好阿商就行,我的房间不许进。”
没等妇人回答,姜佩兮便转身掀开门帘。
屋内窗户狭小,光透不进来,她点好蜡烛,将纸在桌上铺开。
磨了墨,笔尖沾上墨汁。
姜佩兮略略一思索,便将墨色落在白纸上,照着记忆里的图案描绘下来。
烛火摇曳,蜡油从顶端滴下,蜿蜒出一道道泪珠,又很快凝固。
姜佩兮将毛笔放下,揉了揉手腕。
桌上是一张详细的地域图,贫瘠的土地被分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村落。
宁安处在其中,旁边的丰夷,阗宇两县也受周氏管辖。
再北边的岩洄、伊瞿、沺逯三县是崔氏的;南边的骆柝、雁湾、景南三县是桓家的。
西边的塘崖、西沟两县是陈氏的地盘。
东边的新阳郡下辖十二县,位置优渥,物产丰富,由避世避政的温家管着。
为了防止割据自立,世家将土地与生民划分,每个州大世家都占至少一块地。
各家之间都防着,不许任何一家成为某州的绝对权威。
姜佩兮看着地域图,千丝万缕的关系纠集在一起,单这样看似乎看不出什么。
她吹了吹未干的墨迹,停留在纸上不曾渗透的墨汁被吹开,走向了同一个方向。
五百里外,茺禾郡,下辖十九县。
这是个足够屯藏兵甲,且不会被轻易发现的地方。
王氏的茺禾郡。
姜佩兮看向桌上泛着寒光的箭头,尽管被使用过,它也仍旧锋利尖锐,可以轻易夺走生命。
她站起身,隔着纱布将箭头包好握在手里。
姜佩兮向妇人讯问刘承养伤的地方,妇人找了人带她过去。
她紧紧握着箭头,心中的猜测使她越发不安,手心溢出汗。
好在路不算远,走过一颗枯树,一排土房就出现在视野里。
日薄近暮,一半的天空都是橙黄色,天际隐隐闪出星辰。
这里很热闹,大块的空地上有很多孩子追逐打闹,他们笑着闹着,还不到忧愁苦闷的年纪。
被劫持的那一天,姜佩兮就猜到匪盗背后肯定站着某个大世家。
他们使用的兵甲完备,刀剑精良,绝非寻常匪盗能获得。
她站在一旁等待,想到兵器的来源,推测背后的主使,猜想他们的意图。
纷乱的思绪让她越发不安,只能将手中的箭头握得更紧。
一抬眸,她看到了刘承,他正拄着拐杖向自己走来。
姜佩兮快步向他走去,“刘侍卫。”
“姑娘。”刘承要向她行礼。
姜佩兮抬手免他的礼,近乎迫不及待地展开手里握着的纱布,露出那被截断的箭头。
“你看一下。”她递给刘承,“小心,别伤到手。”
刘承捏着浸透鲜血的箭柄,转换角度观察这支箭头。
“你能看出来,这是谁家的吗?”
答案近在眼前,姜佩兮越发焦虑,不由催促,“你先前在宛城……”
将要说出的话突然结住,刘承对上她的眼睛。
他目光坚毅,此刻定定望着她,“姑娘心中已有答案。”
第34章
干涸苍凉的戈壁一望无际, 荒漠与无尽的天际交缠。
天色将暗,稀疏的星辰在憔悴的天色里隐约闪烁,地线浮起的雾蒙渐渐浓郁, 围成一座巨大的囚笼。
阴冷的北风擦过枯死的树枝,传出死亡的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