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据守句章
孙恩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的还是那句经典之言:我还会回来的。
纵然他不敢对着刘牢之这般狂妄叫嚣,但是世人都知道,这个神棍指定还要回来。
刘牢之兴师动众千里迢迢而来,却扑了个空,宛如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内心愠怒,感叹孙恩这只大尾巴羊现在学聪明了,知道打游击战了。
这回保护费没收上,宝贝女婿高雅之还被揍了,令刘牢之很没有面子。
最重要的是刘牢之才得任命,正在考察期,肯定是要拿出些业绩,否则不显得他力不胜任。
于公于私,这一次刘牢之是要跟孙恩杠上了。
刘牢之不是谢琰之流,没有高门贵族的习性,他不似谢琰留恋乌衣巷的清雅,而是亲自领兵镇守上虞,设营陈兵。
看看地图便可得知,上虞乃是扼守舟山群岛的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为防止孙恩卷土重来,刘牢之精心策划认真部署,任命将领扼守沿海前线,加强练兵、筑城守备。
前线将领则认真学习领会,相关工作全面有序推进,誓要以点带面,将孙恩困死在海上。
是日,军营深处,升帐的鼓声响起。
刘牢之正襟危坐,居于正中,虽没有士大夫那般儒雅,但却多了几分舍我其谁的气势磅礴。
彼时的刘裕虽是一名小小的参将,但是也被破格列席会议,毕竟他拥有以一敌千的傲人战绩,配得上参与这次的扩大会议。
刘牢之对一众将士耳提面命,部署了诸多战略安排,首先自我表态亲自镇守上虞督军,其次任命吴国内史袁崧领兵四千镇守长江门户沪渎。
但当提到句章之地的部署之时他却有意的停顿了。
“句章,兵八百,何人敢前往此处将兵!”
刘牢之说完此话帐内顿时陷入短暂的停顿,尔后一片窃窃私语声。
“什么?”
“句章距离舟山群岛最近,天气好的时候说不定都能看到对面的长生军,那么危险的地方,才给八百兵?”
众人都怀疑耳朵听差了,谁都知道孙恩可是裹挟了二十余万贼众,那可不是小数啊,何况现在孙恩军还学会建造海船,那装备今非昔比可谓是先进至极,八百兵放在那边还不够对方塞牙缝的。
刘牢之似是意识到到了众将的反应,其实在刘牢之心里也同样认为句章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便是给再多兵力也守不住,那么不如找个炮灰,一旦引诱孙恩攻打句章,自己的大军便可从上虞赶至将其歼灭。
句章作为刀尖的最前端,与孙恩隔海相望,部署八百兵力实属无奈之举,毕竟海防线太长,部队人数有限,身为统帅必须全盘考量。
刘牢之对议论声充耳不闻,微闭双眼做假寐状,仿佛有意留给众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末将愿往!”
一个声音铿锵有力,打断了众人的嘈杂。
刘牢之虽然假寐可是内心却跟明镜一样,眼睛微眯的一刹那,他分明看到一道灼热的目光看向了自己。就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功夫,使他的嘴角微微翘起。
这个声音虽然洪亮,但却极为陌生,众人循声望去,一时竟然没有辨认出此子阿谁。
刘裕被众多火辣辣的目光注视,依旧神态自若,而后滕然站起,步履悠悠向前,端的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
“呵,是刘裕。”
有人已然认出此人,他虽然是参将,但早已声名鹊起,绝对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
“是他?”
“果然是疯子!”
众人再次窃窃私语,不住摇头,这个人缺心眼的面积该有多大,给他一个师说不定都敢北伐太原。
刘牢之豁然睁开了眼睛,神情不怒自威,一旁的人瞬间安静了下来。
置之死地才有孤胆英雄,刘牢之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刘裕不正是当年淝水之战时候的自己。
只见他左手缓缓放在剑柄之处,右手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缓缓说道:“若有失手……”
“愿军法处置!”刘裕的回答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善!”刘牢之抚须大笑,几乎脱口而出:“好男儿正该如此!”
遂亲自走走到刘裕面前将令牌交于他手中,并且多看一眼,他忽然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期待,也许此人会给他一个惊喜也未可知。
起初众将领见刘裕甘当炮灰的举动还有些嘲弄,但是此人真的接受将令之后还是引起了众将领的尊重。
北府军崇血性重人物,淝水之战已过去太久了,似乎像这种男儿血性他们已然忘却了,如今这个年轻人再一次唤起了他们的回忆。
驻守句章是一个几乎没人敢接手的烫手山芋,几乎十死无生,但裕没有考虑那么多,既然选择加入北府军,那便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过活,要是害怕还当什么兵。
有道是为人所不为,能人所不能方为英雄。
句章城乃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筑,想当年三千越甲便吞吴,如今他刘裕据兵八百,有何不可。
据守句章,对其他人而言或许是一场危机,但对将才而言说不定是一场造化。
刘裕此时能够独立指挥一支军队,终于可以毫无遮拦的施展他的军事才华。
刚一上任,刘裕便以身作则,从实战出发时刻备战。
兵贵精而不贵多,如果将这支八百人打造成一支有凝聚力的军队何愁没有战斗力。
同时,刘裕大力整治军纪,他最看不上的便是部队士卒暴掠百姓,他清楚的记得当时北府军南下,许多贫苦百姓吓得都跑到了深山。
穷苦出身刘裕,最能体会百姓疾苦。时常训导部队士卒,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否则与孙恩之流何异。
在严肃的军纪之下,刘裕的部众在兵灾横行的世道能够做到尊重百姓、秋毫无所害,堪称一股清流。
如此,不仅赚得名声,更赢得民心。
有了民心,刘裕的部队便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戴,以至于在修筑句章城墙的时,当地百姓都愿意自发前往共同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