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共守襄阳
洛阳失陷之后,杨佺期反而勒兵建牙做足了姿态,疯狂叫嚣出兵洛阳,夺回旧都。
如此高调,明眼人都知道,这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声东击西,奇袭桓玄。
为了完成这个人尽皆知的计划,他第一时间想起了好人殷仲堪,打算与其合击桓玄,共谋大业。
殷仲堪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知此事,十分感动,然后狠心的拒绝了对方。
“十动然拒”是有理由的,殷仲堪表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以后你们喋血江湖就不要带上我了,我上年纪大,晕血。
被拒绝的杨佺期大为失望,内心苦极,心痛过后,黯然收兵。
身为一代名将,三番两次被人欺辱不说,还背上了卖国的骂名,想要找回场子,奈何实力不行,想要找帮手,又没人愿意帮他。
谘议参军罗企生对其主殷仲堪的决策同样失望。
风雨欲来,智者先谋,亦要善断,殷仲堪则多疑少断。
桓、殷、杨三人同为刺史,雍州刺史地位最低,实力也最弱小,雍州在东晋是侨州,实际掌控的也就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地盘,现如今又弄丢掉了一大半,根本没有与桓玄硬碰硬的资本。
而此时殷仲堪若能帮助杨佺期,不但能让对方死心塌地的跟随自己,同时又能削弱桓玄,岂不一石二鸟之策。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到时候殷仲堪的地位恐无人能够撼动。
哀其不争怒其不幸,错过如此良机,罗企生似是预料到了最终的结局,对其弟遵生道:“殷侯仁而无断,必及于难,吾蒙知遇,义不可去,必将死之。”
是岁,荆州大水,平地三丈,殷仲堪竭仓廪以赈饥民。
不可否认,殷仲堪仁义是真的仁义。在三方关系如此微妙的情况下,他的心思却在治理荆州的水灾上,甚至用军粮赈济灾民。
纷纷乱世,这样一心为民的大善人确实很另类。
慈不掌兵,战势欲起,军粮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此举极大削弱了殷仲堪的实力。
诚然殷仲堪一门心思搞抗洪赈灾,可杨佺期找他密谋之事,还是被桓玄得知。
这件事就如同泥巴掉裤裆,不管殷仲堪是否拒绝了杨佺期,反正桓玄认定了这两人有猫腻,穿一条裤子准备对付自己了。
两虎相斗,血溅四方是必然的,殷仲堪想要避免桓、杨二人的纷争已然不是不可能的了。
桓玄有样学样,关切的表示自己要出兵营救洛阳,并且向殷仲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佺期受国恩而弃山陵,宜共罪之。今当入沔讨除佺期,已顿兵江口。若见与无贰,可收杨广杀之;如其不尔,便当帅兵入江。”
大概意思说,杨佺期就就是卖国贼,咱哥俩应该站在正义的一方,合伙收拾他。
老油子哪里不明白小油子啥意思。
桓玄来者不善,出兵营救洛阳的必经之路是自己的地界,这弦外之音怎么听都有股“假道伐虢”的味道。
殷仲堪眉头紧皱,孤独的眼球左右晃动,对方明摆着要打秋风占他的便宜啊,现如今自己荆州才发洪水,军粮才散出去,正是财殚力痡、师老兵疲的虚弱状态,哪里会引狼入室让桓玄来荆州。
殷仲堪同样拒绝了对方的请求,表示你俩谁都别来烦我。
桓玄则与杨佺期不同,见殷仲堪没答应,干脆也不演了,直接摊牌了。大军直扑巴陵,兵不血刃的便拿下此地。
当时殷仲堪也就在巴陵剩下点余粮,桓玄的所作所为等于掀了他最后的饭碗。
阴险的桓玄高举着正义的旗帜,拉着朝廷的虎皮拉帮结派。就连走马上任的梁州刺史郭铨也轻信了他的鬼话,担任他的前锋。
意气风发桓玄亦不忘写信给自家兄长桓伟,让他做内应,里应外合攻占荆州。
桓伟虽是桓氏族人,但他能有今日成就,殷仲堪也是出了力的。眼下刚晋升南蛮校尉,这位置还没焐热就听见弟弟要来这一出,心中不免七上八下、不知所措。
左右踌躇后,他认为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现在毕竟是殷仲堪的人,官位比起兄弟情义肯定还是官位重要,于是他便拿着桓玄的来信去面见殷仲堪。
殷仲堪看过桓伟给自己的书信后十分诧异,感叹桓氏兄弟情深。于是果断命人把桓伟抓了起来。
桓玄得知殷仲堪想要拿自家哥哥的命要挟自己退兵,忍俊不禁。
心想这老家伙怎么跟小孩一样,小爷我裤子都脱了,你让我退兵,看你优柔寡断的样子,再给你十个胆也不敢动我哥。
遂以梁州刺史郭铨为主将,前秦太子苻宏为副将继续西进。
把守在西江口的荆州军连饭都吃不饱,哪里力气抵抗桓玄的军队,瞬间破防。
桓玄仿佛有buff加持,一路屡战屡胜打出一波连胜的战绩,部队直接平推到零口。
零口的失陷对殷仲堪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零口距离江陵不过区区二十里路。
眼见得对方马上打上自家高地江陵,殷仲堪直接被打蒙了,脑瓜子嗡嗡的乱叫。
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厚着脸皮曾经的小兄弟请求:“杨刺史,请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哥哥一把!”
杨佺期听后嗤之以鼻,心想你个老东西早干嘛去了,如今荆州缺兵少粮,去了就是葫芦娃救爷爷,根本是有去无回。
不过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原谅对方,唇亡齿寒,若现在不帮殷仲堪,下一个倒霉的便是自己,斟酌一番后回复道:“江陵无食,何以待敌!可来见就,共守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