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活着
挂着白绫的将军府里,谢老夫人拿着宫里送来的手帕,心头不由得紧了紧。手帕上绣着她极为熟悉的梅花,看着有些旧的手帕,谢老夫人红了眼眶。
“来人,去把少爷请过来!”
“是!”
才满九岁的谢璟炫跟着嬷嬷来到了谢老夫人跟前;小家伙眼眶红红的,似乎是哭了很久,连叫祖母的声音都很哑。
谢老夫人很是心疼地搂住谢璟炫;
“孩子,别怕,祖母在,祖母在!”谢老夫人说着说着眼泪也掉了下来。
“孩子,过两日就要进宫了,你记住,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能露出自己的愤怒。”
说完,谢老夫人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泪。
“嗯嗯!”
谢璟炫略带哭腔地回答道。
“好孩子,委屈你了。”
……
一老一小跪拜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宫殿里四周的柱子都雕刻上了龙,像是数条龙沿着柱子往上爬,加上黄色的装饰,显得格外威严。
坐在巨大的龙椅上的皇帝居高临下地看着两人;淡淡地说着;
“谢将军为平复战乱不幸战死沙场,乃我东禹英雄;对于谢将军的牺牲,朕十分痛心。”
“为告慰谢将军的在天之灵,你们想要什么赏赐,朕都会满足!”
“禀陛下,臣妇夫君在十年前征战西凉时不幸战死,今日臣妇的儿子儿媳又战死;臣妇就想寻回他们的尸首与老将军安葬在一起,以告老将军的在天之灵!”
“朕赐予你们黄金百两,百亩良田;至于谢将军及其夫人的尸首……”
“现在战乱尚未平复,尸首恐难以寻得;朕会下令厚葬将军的!”
“如此,臣妇不敢因个人些小情感而延误军情;臣妇也不想要什么赏赐,臣妇只想求得璟炫和三皇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
“臣妇斗胆求陛下,让臣妇去见一见三皇子殿下!”
“你当真什么赏赐都不要,就只求见那疯妇之子?”
“请陛下成全!”
“好!朕允了!”
“谢陛下成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他们带到重华宫的小太监在宫门口就停了下来;
“你们注意些时间啊,切莫待太久。”
说完就退到宫门的一侧;谢老夫人与谢璟炫被宫人带到重华宫时,被眼前生满杂草的庭院吓了一跳;一路进去,都没有看到宫人。
谢璟炫跟着谢老夫人进入到正厅里,才看到王喜在帮李逸煎药;
“你们是谁?怎能进来?”王喜一看到祖孙二人就站起来伸手拦住他们的去路。
“我们是谢家人!”谢璟炫看着只比他大些的王喜道。
“谢家人?听说玥妃娘娘也姓谢。”
王喜拍了一下脑袋道:“哦~你们是殿下的外祖家!”
“正是,三皇子呢,快带我们去见三皇子。”
“是,奴才这就带夫人和少爷去!”
王喜将两人带到李逸的屋子里。
“殿下,谢家人来了。”
王喜在门口大声禀报。
还没等李逸回答,王喜就急匆匆地带着祖孙俩进入房间。
谢老夫人一进门看到半躺在床上的李逸,心疼道:
“孩子,外祖母来了。”
说完眼泪就夺眶而出;李逸看到这个只见过一次面的外祖母,心里不由得安定下来;所有的苦楚都化作眼泪流了出来。
“外祖母!”
这三个字李逸几乎是喊出来的。
“孩子,你受苦了!”
谢老夫人抱着李逸,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一阵寒暄之后,王喜边哭边笑地将李逸的遭遇仔仔细细,原原本本的告诉谢老夫人。
听到李逸在宫中的生活,谢老夫人极其生气;
“这狗皇帝就这样对你的?岂有此理!”
“外祖母,慎言!”
李逸听到谢老夫人的话,急忙伸手捂住她的嘴巴。
“其实也就比母妃在的时候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李逸苦笑着说着。
谢老夫人听到此话也是痛心极了。
“都是外祖母不好,没有能力保护好你们母子俩,让你们受苦了!”
“外祖母,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母妃听到了该心疼了。”
李逸伸手替谢老夫人拭去脸颊上泪水;这才注意到旁边的谢璟炫身着孝衣。
一种强烈的预感让他不自觉地发抖。
“外祖母,可是发生了什么?怎么穿着孝衣?”
李逸几乎是抖着说完的。
谢老夫人红着眼告诉了他:“谢家,现在就只剩你们表兄弟了。”
三人拥在一起,无声的哭泣着。
“殿下,我会为我父亲母亲报仇的!”
谢璟炫悄悄在李逸的耳边,用只有他能听得到的音量说。
李逸有些心疼这个只比他小两岁的小表弟,但也只是“嗯”了一声。
谢老夫人临走前告知李逸和谢璟炫两人一定要活下来,不管多难,都要活下来,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
至此,李逸就一直默默生活在重华宫,对于在宫中受到欺辱的,李逸都会出手相助;慢慢的,重华宫里就不再只有王喜一人在干活。
虽然皇帝对于他这个还是不管生死,但自从上次与谢老夫人见过面之后,重华宫终于有些吃食可以领了。
受到皇帝的旨意,礼部接手谢将军和将军夫人的葬礼之事,不管是陪葬品,还是棺椁的材质,都算得上是厚葬。
为此还得到百姓的称赞;“陛下真是仁心啊,对将军的葬礼可谓算得上皇家的葬礼了。”
“哎~,你们听说了吗?陛下心疼谢家,还赏赐上百两黄金和数十亩良田呢!陛下可真是仁君施仁政!”
“对啊对啊,我也听说了!”
“就是就是,陛下可真是仁君啊!”
百姓在街上议论纷纷,说书先生也对此事夸大宣传。
只有谢家人懂,棺椁里面的尸首根本就不是谢将军和夫人,但谢璟炫依旧要为这不知名的尸首哭丧!
收到谢璟炫传来的消息,躺在床上的李逸沉默了一会……
“殿下,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
“以不变应万变,肯定会有人坐不住,我们就等着坐收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