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无双国士
昔日,云中周边的田地荒芜,几乎无人耕种,云中当时连人几乎都是十室九空,更何况田地了。
当时,云中所需的所有粮食和必需品都是从定襄、雁门那边拉过来的。结果就导致云中粮价奇高,一斗粟甚至要二十夏五铢。堪称天价。
也正因如此,本就人不多的云中,人口也不断外流至其他郡县。
人少,所以地荒,地荒所以运粮,运粮成本过高,粮价更高,人口所以外流。
几乎当时就是个死循环一般。
而北部云中关城那里,或者根本就不叫关城,只是一个被土堆围起来的小堡垒,旁边的长城也是破破烂烂的。
云中郡辖几百余里的长城,被毁被凿穿的地方拢共有七十五处,即便没有被凿的地方,不少砖坯全部脱落,只剩下里面的夯土。
这也使得狄方南下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其实狄方也很想将云中吞下,奈何云中关城这里的战略地位过于重要,加上当时几任的云中太守也是史书中赫赫有名的铁血太守。
所以从灵帝割让河南地到晋王上任前的这段时间,云中一直没有遗失。
这么多年,狄方对云中万人以上规模的侵袭就达到九十五次,远远超出其他边关的频率,在秦林上任前的三十几年中,云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记载中最惨的一次,狄方十万骑兵南下攻云中,而云中当时总共人口只有五万。这一场战役打得尤为惨烈。
从郡城到关城所在的北舆县,全是战火。
那时候狄方突破了关城,进入内地,第一个目标就是郡城,郡城那不足三丈的矮小城墙,承受了十万狄方骑兵的怒火。
当时整个云中郡城北面的城墙被狄方骑兵攻下来后,全部凿穿给毁了。
昔日铁血太守利用城内特点,将房屋全部拆除,大量砖石横贯城内,狄方人不得不下马战斗。
狄方的进攻战慢慢的变成巷战。
城内,无论是边军,还是寻常壮丁,甚至妇孺也拿上武器,每一条街道、每一间房子都成为争夺的焦点。
如同近代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般,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五万人在当时铁血太守的统领下,全民皆兵,力战不退。
以至于打到最后,就连狄方也被完全吓到了,因为他们是来抢劫的,不是来玩儿命的。
郡城五万人,打出了一个一比一的交换比。早知道,里面不少的老百姓参加战斗了。
战斗到后期,铁血太守殉国、紧接着县尉顶上,县尉殉国,郡丞顶上、郡丞殉国,长史顶上。
到最后,统领整个云中的最高指挥官变成了一个屯长。
那名屯长也是最后的一名屯长了。
整个云中只剩下七百人!
百姓只剩五百,军队只剩二百。
哪怕是这样的情况,云中仍旧驻守,死战不退。
到最后,援军终于来了。
定襄、雁门那边终于肃清了牵制的狄方军队,直接杀向云中郡,准备将剩余的几万狄方骑兵给包围起来。
狄方军队见大势已去,丢下了五万具尸首,往北逃窜而去。
这一次的战斗就发生在秦林来云中前三年。
而秦林来到这里时,整个云中百姓人数终于达到了五六千人,这些人都是被秦林父亲纯皇帝强行从内地迁过来的。
秦林看到如此,决心重整云中将云中打造成一个真正坚不可摧的要塞。
秦林接手的云中是一个民生凋敝,物价横飞的云中,真的算是百废待兴。
在振兴云中的过程中,无双国士李文修和治理大才葛从师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无双国士的李文修考察了云中每一丈土地,走访了云中每一村的人家,结合云中当地的实际情况给秦林提到十二字战略方针,广开荒、壮人丁、强军伍、筑高墙。
并做出具体方案,一步一步来整合。
葛从师、李文修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有了效果。
李文修第一次利用云中官府的影响力,将物价控制下来,重新将云中濒临崩溃的财政挽救回来。
同时大力开展云中至内地的商旅,并积极展开贸易。对商人开展税收,这才回了第一波血。
再颁布屯田法,将云中所有空余土地和可以开荒的土地作为吸引,吸引周围郡县的人口迁入。
刚好孝纯皇帝和孝敬皇帝在那个时候为了稳固北部边疆,迁入大量人口到北边屯田。
云中抓住这个机会,吸纳了大量的人口。到敬帝二年,整个云中迎来大丰收,财政充盈,将壮人丁、广开荒的六字完成。
随后李文修将强军口号响彻云中,将士兵的训练、作战一体化,不同级别的所有士兵还是将军全部要进行考核。
并大力整治军队吃空饷的问题,最后并和民间结成协议,补贴农户养马的津贴,战马在云中再次充盈了起来。
最后将最耗钱财的高筑墙实现,之前那一个只有一百引到一百五十引的小城池,变成了东西长十二里,南北十六里,高五丈的巨大城市。
手中有钱了,并将那残破不堪的长城全部修补回来。
同时,不仅是关城、郡城、长城以外,李文修还在各个人口主要聚集地,修建了小型城镇,让商旅贸易更加频繁。
以此方便从中抽取巨额商税。
在云中长城外,还修建了数十个堡垒据点,将云中打造成铁桶一般的存在。
而这所有的钱粮秦林都没向亲哥要过一分钱支援。都是理财大师葛从师和谋略大师李文修搞来的。
而后,李文修告诉秦林,从战略上来说,云中若想长久,必下河南地。
所以在敬帝十年,就有了晋王马踏河南地的由来。
到最后,李文修再提出将河南地被损毁的直道全部修复。将后方的辎重和支援以及快速增援打击能力提升。
李文修的一项项举措,一项项战略,让云中更加稳固。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李文修做的这些事很平常,貌似没有出奇的地方。
但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环境下,李文修的思想超乎常人,比如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政府的权威来大型管控市场。
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手段。
同时,也在晋王诸多大事的岔路口选择上,李文修都给晋王做了最重要的选择。
何为大才,就是要有战略级眼光,而所谓的阴谋在这些面前都是小道。
毕竟谋划得再成功,赢了一百次的战术胜利,却永远也抵不过一次战略的转变。
为何说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没有指挥过大战,但却有这样的称谓,就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无论是刘邦进咸阳,亦或者后来东出函谷,战略都是堪称神仙级别的。
而李文修的战略眼光就是如此,在一个个拐点上,硬生生的给晋王掰正了。
最终他也获得天下所最为让人羡慕的称号:无双国士。
秦宣在未来世界待惯的时候,想起这个辅佐父亲一生的军师,心中不由得叹息,这也许就是汉之张良,蜀之诸葛吧。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直到去年他出走云中的时候,留下一个锦囊,告诉秦林,灭掉狄方的几步战略。但晋王还没来得及看,锦囊就在一场走水中焚毁了。
李文修在走的时候告诉秦林,他为国事操劳了一辈子,老了。他想要看看这个世界,大夏方圆数千里江山,好多地方他都没去看过,他要游遍这大好河山。
在游历中了却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