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你祖宗还是你祖宗 > 第32章 千载琵琶作胡语(八)

第32章 千载琵琶作胡语(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都怕死,经此一战,不管心里怎么想,大家面上都对昭君臣服,口称单于。

    至此,昭君成为匈奴首位女单于,也是唯一一位汉人单于。

    昭君成功坐上单于之位后,民众普天同庆,自从她来了草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平民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前昭君只是自己在民众中传播技术和知识,现在她直接下令开办学堂,幼童不分男女皆可入学堂读书。

    除了诗书礼法,学堂还教授木工、兽医、科学放牧、纺织等等实用技术。

    课程是从系统那里经过整理删减拿出来的,简单实用,很适合草原的现状。

    接着昭君想解放奴隶,这不出所料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昭君态度强硬地坚持两日后,慢慢松口。

    “诸位,大家都知道前任单于去世后,有些旧部落贵族带人离开自立门户的事”,昭君道。

    “那还不是你放他们走的”,有人面色不虞,呼韩邪单于好不容易统一的,现在又四分五裂了。

    “那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回来了”,昭君淡淡地道,

    “说得轻巧,你说回来他们就听啊”。

    “不听就打到听为止,我欲征召奴隶随军作为敢死队训练一番,择日出征把分出去的部族收回来,诸位意下如何?”昭君道。

    “打仗有士兵,找奴隶干什么,他们能有什么用?”

    “近来有人上报,奴隶们不是很安分,似是想暴乱,命令他们随军,只要征战有功,可转为平民,兵不血刃地平息暴乱,也能减少士兵伤亡,一举两得”,昭君道。

    奴隶们当然没有想暴乱,但废除奴隶这种事情阻力太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借这种立功的机会慢慢来。

    不过当时分出去的那些奴隶还是效忠昭君的,一直在想办法传递消息回来,里应外合之下想来不会有太大的伤亡。

    先解放一批有功的奴隶,后面可以缓缓图之,改奴隶制为雇佣制,完善律法,保证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谁家不愿意放奴隶随军,可以提出来,我还是很宽容的,奴隶不去,你们自己找人补上就行,我不关心来的是谁,

    哦对了,要是奴隶暴乱,我不会让军队帮忙镇压的,谁家的谁自己解决”,昭君轻笑一声补充道。

    这下没人有意见了,战场上刀剑无眼,还是让奴隶们去吧。

    征召奴隶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奴隶们在军队里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魔鬼训练,由昭君亲自上阵。

    她的目的是找由头解放奴隶,收服分出去的部落,又不是让奴隶们送死,战前培训还是要做好的。

    经过两个月的特训,奴隶们的精神面貌和之前完全不同,因为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战斗,他们都战意昂扬。

    特训结束后,昭君亲自带兵出征,后方则交给了一个很早就投靠她的贵族和一个能力出众的侍卫一起,二者也可互相牵制。

    昭君的领兵方式几乎是她老师霍去病的翻版,一样的不按常理,一样的行踪莫测。

    甚至霍去病在教导她的时候还附带上了在后世数年的战斗经验和风格,更加捉摸不透。

    加上有奴隶们暗中传信里应外合,三个月时间,几个分出去的部落又收回来的。

    部落高层死伤殆尽,只留下平民和奴隶,二者对昭君都很有好感,也只想平平静静地生活,自然不会拼死反抗。

    随军的奴隶们战死一成,其余人轻伤重伤不论总之人还活着。

    回到王庭之后,昭君论功行赏,首先免除了战死奴隶们家人的奴隶身份,并赏赐给他们牛羊允许他们像平民一样生活。

    其余参战的奴隶们也全部免除奴隶身份,按功劳福泽家人,或是赏赐牛羊财物,一时间奴隶们欢欣雀跃。

    贪生怕死逃避参战的小部分奴隶开始鸣不平,也想借此摆脱奴隶身份。

    昭君是想废除奴隶制,但她也看不起这种想不劳而获的小人,自然不可能同意,也不能让那些自己努力争取的人寒心。

    有点眼力见的人私下不平两句也就算了,没眼力见敢在这个时候闹起来的人,自然是杀鸡儆猴。

    征战回来的昭君气势更甚,杀伐果决,再没人敢反对她,匈奴开始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

    此时昭君以宁胡单于的身份向大汉上书,请求在边城开放贸易试点,同时允许匈奴人在中原进学参与选官,允许两族通婚……

    接到昭君的上书,朝野震动,匈奴如今无力开战,他们并没有密切关注,只是隐隐知道匈奴单于去世,近来内部有所动静,不过没人放在心上,谁知道当初送去和亲的一个弱女子居然坐上了单于之位。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昭君大逆不道,有不臣之心,有人以为昭君所说有理,现在两族都没有开战的心思,互相交流是和平相处的基础。

    “陛下,臣以为宁胡单于所言有理,可以先开放互市,其他请求徐徐图之,那匈奴人必然被我中原繁华所迷,便可以趁机兵不血刃地把匈奴收归我朝,扩大疆域”。

    “臣附议,那新单于乃是汉人,父母亲人俱在,想来不可能帮匈奴迫害中原,且现在匈奴并不成气候,一试无妨”。

    “臣反对,那王昭君若是个好的,就应该带领匈奴臣服于我大汉”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