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农门恶婆婆 > 第1697章 朱家的讼师团队

第1697章 朱家的讼师团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闹得太大了,里正断不了公道,只能厚着脸色请了叶瑜然。

    人家一脸不好意思,赔礼道歉,身份姿态放得极低。

    叶瑜然母女俩回忆了当年,感叹了几句,也没有为难他,替他做了这个主。

    叫了过个挑担货郎过来,也不废话,直接喊了朱家的讼师团队,将朱家“挑担货郎”的规矩好好跟他们讲讲,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别跟他们扯什么有的没的,小卖部是人家朱家跟里正合作的,说白了背后的主人是朱家,也就说一切由朱家说了算。

    现在朱家按“规矩”办事,你要是不乐意,人家不按规矩办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这年讼师团队是朱谷带过来的,知道叶瑜然要在村子里开制糖坊,到时候少不了要跟村里人打交道,所以特地挑了些经验丰富的。

    不要耍什么书袋子,底层老百姓听不懂,就说些乡间俚语大白话,让他们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可。

    在里正面前还跳得凶,闹得厉害的媳妇娘家人,到了这帮青衣长衫的讼师面前也就怯了,连个屁都不敢放,几乎是讼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叶瑜然、朱八妹、甘逸仙、容七则坐在一旁,镇定地喝着自己的茶,聊着天,由几个村子的里正作陪。

    里正们一个个心虚紧张,但很快在叶瑜然、朱八妹的调动下放松下来,不经意间就透露出了各村的具体情况。

    “你们村子没种红薯?”叶瑜然一脸诧异,说道,“为什么不种?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吃?”

    她还以为,大燕全天下都知道红薯这东西了,没想到这个地方居然没有?

    之前她只觉得这地方的人有点穷,没多想,只以为是水土问题,结果……

    “小卖部卖的红薯粉知道吧?就是用红薯做的。还有土豆片、红薯片、红薯干……”

    “红薯能做的东西多了。就算什么也不做,就是种出来,一亩也能产三四千斤,好一点的六七千斤都有。”

    “这东西放进锅里煮,或者放到灶里烧,吃起来软软软糯糯的,甜甜的,跟粮食一样能饱人。”

    ……

    这点不用说,小卖部里有红薯粉卖,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是东西做的,只知道它跟面条一样是能吃的。

    买回家试吃以后,发现跟面条有些不太一样,乍一吃不习惯,但多吃几口也满好吃的。

    特别是配着朱家的汤料包,那味道更是一绝。

    一般人家舍不得汤料包,也就里正家自己试吃了以后,其他人听说了,想着家里没菜,招待客人什么的买一包回去试试。

    试了就上瘾了,即使没有客人也想弄点吃。

    还好这东西能够重复利用,就是炖到后面味道杂了,可能味道就变了。但对于他们这些底层老百姓来说,只要没坏,那就是能吃的。

    一听他们一个个村子都没种,就是土豆也是去年才开始种的,收成还可以,就是那东西吃不太习惯。偶尔当菜吃,偶尔当饭吃。

    “土豆产量已经够高了,红薯比它还厉害?!”里正一脸震惊。

    去年收土豆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就种了那么一点,居然收了上百斤?

    今年开始,就有不少人家播了一亩出来种土豆。为什么没敢全部用来种土豆呢?

    说白了还是经验不足,怕出事,少种点稳妥一点。正好村子里各家各户都匀出了一些地种甜菜,若是土豆种出来了,也能补足一些粮食。

    里正估摸着,土豆一亩里应该也能收将近上千斤,然而现在,叶瑜然告诉他,红薯是土豆的三四倍。

    最少三四倍。

    那个多的,他没敢想,觉得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种出一亩地七八千的产量?!

    就是那稻子,他们也是引进了新的种植方法,新的粮种,一亩地才收那么七八百斤。

    叶瑜然觉得他们依旧“穷”,可在他们当地人看来,他们的日子已经好了很多了。以前每年等不到秋收,就得饿肚子,满山遍野挖野菜,四处搜吃的。

    饿得皮包骨,老人瘦、小孩瘦,体质弱一点的,说不定都撑不到年尾。后来有了新粮种,新的种植方法,这才让他们肚里有了粮食,尝到了几顿饱饭的滋味。

    叶瑜然听到他们这样说,一脸郑重地点了头:“今年已经有些晚了,这样吧,我找人送些红薯过来,你们种过晚薯试试,三四个月就能收。随便找个什么空地、土坎都行。就是这产量你们得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没有那么高。”

    “这个我懂,时间不对,种的地方不对,收成会差一点很正常。但要是真能种出来,我们肯定种,这可是一亩三四千的东西,不需要多种,一家分出一亩八分地,那也够一家老小嚼用了……”种过一回土豆,里正有经验了,不管什么东西,都得试着来。

    再好的东西,他们吃不来,种得再多也没用。

    就像土豆,发了芽的、变了颜色的,都不能吃,有毒。红薯估计也有一些弊端,比不上粮食。它要真那么好,为什么老祖宗不种?

    是老祖宗没发现?

    里正不信。

    叶瑜然没想到跑村里一趟,纠纷的问题解决了,还给村里引进了红薯、玉米等新鲜农作物。

    其实这个村子也不算特别封闭,她来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种土豆了。只不过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只是尝了一个鲜,后面得慢慢地一个一个尝过去。

    也是这样,叶瑜然意识到,农业推广可能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快。这个时代没有电视广播,所有事情都靠文字和口头传递,这信息差能够差到什么样子,无法想象。

    若是这个村子是这么一个情况,那天底下有多少个村子也跟它一样呢?

    看来,她得想办法把报纸业办大,通向大燕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村子。唯有如此,才能让最新消息传遍每一个地方。

    回去后,叶瑜然立马给朱三写信。

    朱三:“……”

    不是,娘,你前面不是才想打北边、南边,现在怎么又想搞报纸了?!

    你就不能一件一件事情来吗?

    你儿子我快忙不过来了。

    叶瑜然也没指望朝廷的速度,她跟朱三要了出版准许证,带着容七、甘逸仙就开始在瑞南女人工厂办起了报纸。

    一个月一期《瑞南女人工厂报》,讲厂里的大事小事,也讲天下女人的大事小事,更有对上面朝廷政策的把控。

    叶瑜然知道,这种文字性的东西需要专人负责,若是让瑞南本地人负责,时间长了,在对朝廷政策解读方面可能会出问题,她直接给朱三写信要人。

    朱三:“……”

    娘,你当我是万能的吗?

    同时也提醒朱三,《大燕报纸》该办起来了。

    勤帝要想让自己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们明白,他一心为民,奉公克己,就必须“发声”。

    唯有说出来,天底下的老百姓才会明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