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英雄传 > 第三十章卫国

第三十章卫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卫武公因为勤王救驾有大功,晋升为公爵,在众多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卫国的光辉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西周时期。

    但是此后的四百年间,卫康叔姬封的后人并没有让卫国壮大起来,卫国始终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准大国。进入东周时期,卫国周边大国迭起,而卫国又屡遭戎狄袭扰,再加之破坏性的内乱此起彼伏,国力越来越衰弱。

    卫国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于没有斗过隔壁邻国郑国。

    郑国那时候刚刚兴起,第二代国君郑武公能力超群,国力很快提升。第三代国君郑庄公比更厉害,国力更加壮大,连周天子都敢惹。

    作为周王室老牌诸侯的卫国哪里看得惯郑国?总想找机会教训一下它。

    前719年,卫公子州吁发动政变,杀死父亲卫桓公,自立为君。但是国人大都不服他,州吁欲立威信,于是决定讨伐郑国。

    州吁组织了卫、宋、鲁、陈、蔡五国联军声势浩大的伐郑。此时的郑国号称“小霸”,郑庄公有勇有谋,沉着应战,一招连环计,五国联军便土崩瓦解,纷纷作鸟兽散。

    卫国败了,州吁在国内立不住脚,被上卿石碏设计杀死。

    但是,州吁的死不但没有挽回卫国的颜面,反倒让其他诸侯国看清了泱泱卫国的实力,原来它不过是一个伪大国啊!

    如果继位的国君能够发奋图强,卫国还有重新崛起的可能,毕竟它的基础雄厚。

    只可惜石碏大义灭亲、费尽心力扶上来的卫宣公,却是个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葩。

    卫宣公年轻时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跟父亲的侍妾夷姜私通,还生下一个私生子,取名叫“伋”。为了掩人耳目,他把公子伋交给弟弟公子职抚养,准备过几年之后,就把他立为太子。

    公子伋长大,公子职便为侄子娶妻,娶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国美女宣姜。谁知好色的卫宣公一见宣姜就迷上了,把儿子甩一边,自己直接将她纳为妾室。

    卫宣公对宣姜极为宠爱,欲杀太子伋,立宣姜之子为太子。

    国君如此乱来,臣民寒心,卫国大乱。

    几十年后,到了卫懿公。跟爷爷卫宣公相比,他是另一种风格的奇葩。

    他不爱美人,而是爱仙鹤。

    本来养鹤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卫懿公走火入魔了,他封那些仙鹤为大夫,给它们配上专车,比真正的大夫待遇还要好,甚至还向百姓征收“鹤捐”。

    最高领袖如此不可理喻的骚操作,直接导致卫国民怨四起,人心涣散。

    北狄人趁机兴兵攻打卫国。卫懿公派兵去迎战,军士们怨恨地说道:“让那些仙鹤去打仗吧,它们有爵位,我们没有。”军民之心不能凝聚,无心抵抗。

    前661年,北狄人长驱直入,灭了卫国,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与他的仙鹤一起被狄人烤成肉串。卫国变成了人间地狱,逃出去的难民不足八百人。

    此时,幸亏许穆夫人挺身而出,挽救了卫国。

    她是卫国一位女公子,嫁给了许国的许穆公,许国是弹丸小国,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便自己带着赈济物资赶到卫国,与刚刚即位的哥哥卫戴公会合。她还给各国诸侯写信,为复国之事奔走求援。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感动了当时列国的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读了许穆夫人的信,看了《载驰》这首诗,叹道:“卫国无道,亡国本是活该,但有这样的女公子在,便不可不救。”

    有了齐桓公的帮忙,卫国终于复国了。

    卫文公带领国人重建家园,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卫国渐渐恢复了元气。

    不久,晋国一个流亡公子上门求见,卫文公一时没有在意而赶走了他。

    不料几年后,这个流亡公子成了晋国的国君,就是第二代霸主晋文公重耳。

    这下麻烦大了,卫文公这一无意中的失误,让卫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报复落在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身上。晋楚城濮之战,卫成公选择站在楚国这一边,结果楚国败了,晋文公便新账旧账一起算,攻占了卫国大部分领土,卫成公逃亡。

    两年后,周天子亲自出面调解。晋文公才同意收卫国为小弟,允许卫成公回国。

    卫国在接连不断的挫折之下,再也没有雄起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中,卫国公室又连续出了好几个奇葩君主,君臣父子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国势越发衰弱。

    整个春秋时期,卫国的地位一路下滑,卫国历史就是一部“内斗史”。

    当秦国在西部荒原艰难逆袭时,它在内斗。

    当楚国在南部山区披荆斩棘时,它在内斗。

    当齐桓公当天下霸主到处扬威时,它在内斗。

    当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时,它还在内斗。

    卫国的民心根基斗没了,一次次错过历史机遇,残酷的战国时代也到来了。

    现在,卫国基本上就是苟延残喘,在赵、魏、齐、楚这四大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西门豹道:“臣的远亲来时找过苟变,但是他顾念亲情,怕是没那么容易来郕国!”

    张云想起牛人吴起,不过现在他和自己差不多年纪,只是一个浪荡少年,毫无名气,不知道他到底在卫国哪个城市,不如借此机会去卫国看看?

    于是道:“无妨,现在诸事已经走上正轨,孤也没什么事,就去卫国看看,亲自去请他,相国觉得如何?”

    西门豹沉吟了一下,道:“君上若亲自去请,自能马到成功,只是君上须注意安全,早日归国,以定民心!”

    “好!”张云道:“人不要多,让郭统领和阿丙跟随即可!”

    决定已下,次日,张云三人微服出行,除了几个心腹高层,没有惊动其他人。

    张云到了卫都帝丘城。

    帝丘位于黄河南岸。其历史极为悠久,昔颛顼帝自穷桑徙都于此,号曰商丘,又号帝丘,先后作为陶唐氏火正阏伯(商之先祖契)、夏朝君主姒相、夏朝诸侯昆吾、商侯相土之都城。

    公元前六二九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于此。

    如此绵亘两千多年,帝丘一直都是中原地区的名城。

    城东有雷泽,是上古时期就闻名于世的湖泽,它一直向东延伸至齐国鄄邑与范邑,广袤百里。

    可惜在两三百年之后的汉武帝时,黄河瓠子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大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

    虽然汉武帝亲临指挥,堵住了缺口,但是这座繁华的历史名城,从此被埋入黄河淤泥之中。

    张云看着雄伟的城墙,不由感慨万千。

    此时已是初冬,本来繁华的帝丘城更加热闹起来,宫廷里也举行了宴会,遍请公室宗亲、各邦使节参加,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卫国的帝胄血统给了它一个高起点,也成为它不思进取的理由。卫国的重要职位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出身低微的人根本没有出头的可能。加上长期内乱,人心涣散,李克等能人纷纷出走,去别国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一个国家有没有为普通民众提供一个上升的渠道,能不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才是一个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按照西门豹提供的地址,张云三人直接到了城西。

    帝丘城商旅往来、百业兴旺,尤以西市为最。

    此时已经临近吃午餐的饭点时间,如潮的人流虽然已有所减少,依然热闹喧哗,林立的店铺飘荡着吃食香气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气味。

    准备吃饭,三人进了一家大饭店。

    那掌柜看着三人气度不小,连忙打躬作揖,道:“几位贵客,实在不好意思!楼上雅座已经被人全部包下了。”

    郭四皱眉道:“这是什么人来包场?”

    “是公良大夫府上!”那掌柜脸上堆笑,说道,“如果几位不嫌弃,就只能在这大厅里吃了,你们看……”

    “这……”郭四看着张云,张云道:“也罢,既然都进来了,就在这吃了。”

    “好嘞!”掌柜吩咐一声,伙计带着三人来到西边——这里摆了几张案桌,虽然偏僻点,倒还是干净雅致。

    让张云惊异的是,最里边的一张案桌上,有两名男子在下围棋。

    两人都差不多四十岁年纪,一人头戴黑巾,儒家士打扮;一人高冠博带,大衣宽袖。两人全神贯注的对杀,丝毫没有注意到张云几人的到来。

    张云走近,细看棋局,那着冠者的白棋一条大龙被黑子团团围住,已是凶险万分,眼看再下三子,就要投子认输。

    他额头已现汗珠,右手两指拈着一枚白子伸到棋盘上,欲放不放,犹豫不决。

    在那戴巾者催促之下,他心中更急,忽然听到有人说“9,18”,他顺着看了一下这个点位,眼睛一亮,终于落下手中的白子。

    戴巾者一怔:“咦,这子下得好!”

    围棋的点位,以坐标来确定,先横后纵。以执黑方为正方向,棋盘自左往右的纵线为一至十九,自上往下的横线为1-19。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