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英雄传 > 第十二章齐公积

第十二章齐公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他头戴切云之冠,长缨结于颌下;身着深衣,长髯轻扬,颇具威仪,虽然年过半百,五官依然很好,显然吕氏的基因不错,要不然祖上也不会出那么多美女。

    “这位就是燕国太子少傅?”右边大臣上首一人道。

    张云转头看去,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高冠博带,短须,着紫色深衣,腰束缙绅大带,美玉悬于腰间,面带微笑,气宇轩昂。

    这气度,必是相国田白无疑!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相国吧?”张云拱手道:“见过田相!”

    “张少傅客气!”田白拱手回礼。

    “本相昨晚才知,张少傅在高宛受了委屈,实在抱歉!”田白面容一整,肃然道:“我已连夜传令,田莫玩忽职守,纵容子侄胡为,剥夺其职,废为庶人,牟县尉贬官,降为城门卒,田蒙及周破胡,锁拿至都城,由大理审理判决!”

    他转身向齐公积拱手禀报:“本相对族亲监督不严,让燕使为难,是我的失职,请国君降罪!”

    “罢了!”齐公积一挥大袖,说道:“相国勤勉为国,寡人深知,能以雷霆之势震慑渎职之族亲,寡人甚慰!”

    他转头看着张云:“张少傅对田相国的处罚可满意?”

    看来他们君臣两个相处挺和睦啊!张云心想。

    “田相能大义灭亲,维持正义,贤相之名,确非浪得虚名,本使佩服!”张云看着田白,恭维一句。

    齐公积之父齐平公,是在田白之祖父田常的扶持下即位的,平公前面的两位君主,齐悼公、齐简公都是死在宫廷政变中。

    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齐国大臣鲍牧弑杀齐悼公,齐国群臣共立其子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

    齐简公继位后,任用田常和阚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齐简公,田成子嫉妒。大夫御鞅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排挤田成子。

    齐简公四年(前481年)春,阚止在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杀人,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出来。

    阚止惧怕田氏势力,在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不料消息泄露,阚止家仆田豹将此事告知田恒。

    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车入公宫,劫持简公。阚止率军反攻,被田氏击败,阚止出逃。田氏军穷追不舍,情急下阚止迷路,失道于弇中,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杀死。

    六月,齐简公携夫人仓皇逃往徐州,路上被田恒的追兵杀死。

    事后田恒立简公之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

    兄长与父亲皆惨遭横死,齐平公的生存压力是相当大的,在田氏三代的阴谋耕耘下,田氏家族的势力已经枝根盘结,在数年之间的大清洗运动中,高氏、栾氏、鲍氏、晏氏等族已经被田氏拉下了齐国权力的圣坛。

    田常自弑杀齐简公后,就成为齐国王宫中的实际掌舵者,田常的几十个儿子大都分封到了齐国的重要地区,归田常直接管辖,田氏的封邑超过了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齐平公无能为力,也只能任由田常独揽齐国政治。

    当时的列国之形势非常不利于诸侯国君,齐国持续数十年的内乱,周边的晋、卫、鲁等国的格局也不稳定。

    当年齐简公的身边尚且还有随臣阚止,朝中还有鲍氏等族可与田氏共事,甚至还有那些稍微有良知的臣子,对齐悼公进行旁敲侧击。齐简公面对田氏之乱的时候,就曾经感叹道:“早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

    但是到了齐平公之时,他就是想有如此感叹,也是形势不由人了,田氏力量已然坐大。

    齐平公在位二十五年,田常的诸多儿子都长大成人,田氏子嗣遍布朝野,在人数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齐平公家族。所谓人多力量大,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

    田常死后,其子田盘立。田盘进一步将兄弟宗族之人册封为大夫,分封到齐国重要城邑,田氏势力进一步扩张。

    田白相比其父与祖父,应该算是比较好相处的人,田氏已经树大根深,他也不愿逼人太甚,其为人庄重守礼,没有那么强势,从其死后的谥号“庄”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而齐公积已经做了三十一年国君,性格还算机敏,多年的磨砺让他变得非常深沉,对相国田白的态度拿捏得很有分寸,对田氏的内部事务也从不插手,谨慎的处理着两人的关系,如此倒也算是列国中弱君与权臣之间难得的君臣和睦了。

    种种念头在张云心中闪过,他对两人说了一些场面话,两人甚为高兴,又说了燕国国主的交好之辞,不久,齐公积设宴款待张云。

    鲁石公和何川也被邀请来了。

    宴会开始。

    张云与齐国众大臣分两边而座,一面观赏歌舞表演,一面宴饮。菜品精美;酒是齐国产的高档酒,酒盏以银上鎏金为饰,金光银色交相辉映,精美富丽,华彩辉煌。

    宴礼上奏乐,先是金钟演奏《肆夏樊》、《遏》、《渠》三首夏曲,这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所用。

    接着是《文王》、《大明》、《緜》,这三首曲子是两国国君相见时用来助兴的。

    然后是一名乐师,一名女乐工演唱《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先以鹿鸣起兴,继言礼仪隆盛,最后点明宴饮的生活意义。格调雅正平和,意趣盎然。

    周末的宴饮典礼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社会象征意义。饮酒吃饭这一日常活动,被高度仪式化为一种“礼乐”,这是贵族宴饮文化的底蕴。

    《鹿鸣》之类的雅乐,不是简单的劝酒,而是包含宣扬宴会社会意义的内涵,展现了王朝君臣上下和谐的关系。

    内容正大平直,风格中和典雅,既丰腴而又婉曲,一派祥和气象。

    接着是《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最后是《皇皇者华》。

    周朝是一个极为重视礼制的时代,依据不同的要求,也有相应的礼制要求。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

    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周代的礼乐由于大量出现在宫廷,称为雅乐,这种歌舞之乐,后世从周代到清代一直盛行。

    如果用三句话解释了雅乐,即为: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八佾。

    登歌即在颂扬前朝君主的同时,也要歌颂本朝君王,如同后世之“乐章”;乐悬:悬架乐器如编钟、编磬等。

    周代宫廷音乐主要包括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以及乡乐、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简称“六乐”,即黄帝时期的六部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大韶》,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前五部歌颂前朝君王,最后一部是对本朝国君的歌颂。此六代之乐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但是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房中乐: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这是一种燕乐,歌时不用钟、磬,而用琴瑟伴奏。多从民间诗歌中选用加工改编。

    四夷之乐:周代以黄河为界,四夷指秦楚吴越,四夷之乐包含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所谓“野人之乐”的“散乐”也可归入四夷之乐。四夷之乐主要用于祭祀和燕乐,多以吹管乐器伴奏歌舞。

    周代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乐器产生的第二次高峰,并形成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分类方式,谓之“八音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宴饮之礼乐含义深刻,它不仅是酒食享受与礼品的馈赠,它也是礼仪,是政典,是文化,示范的是人与人关系的“交道”,是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显扬与尊崇。

    张云在来齐国之前详细了解了这些礼乐知识,现在终于领略到了周朝如此宏大庄严的乐章,华夏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不由心中赞叹。

    《皇皇者华》奏完,张云长身而起,拜谢道:“齐君赐我乐曲,以《鹿鸣》嘉善与我燕君之友好关系,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傚,终乎不厌人。继而以《四牡》表彰我勤于国事的,最后以《皇皇者华》教我六德,每怀、诹、谋、度、询、周。齐君赐我以大礼,又教导我这六德,请受外臣三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