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有人抢的骨头才是好骨头
李承乾不管他们怎么想。
一声退朝以后李承乾回到东宫。
孔颖达已经被放下来。
没有弄死他贾仁非常不甘心。
“殿下这么做怕是放虎归山啊。”
贾仁道。
李承乾心中有数,他也知道是放虎归山,没办法必须放。
这是大臣们的底线,也是天下书生的底线。
大唐控制着大唐军队,地方官员还是控制在世家手中。
世家很明显与孔颖达站在一起,杀了孔颖达大唐一定会乱。
“给孔先生换一身衣服。”
李承乾道。
贾仁虽然心有不甘,可也只能安排人给孔颖达换上新衣服。
宫女们拿出水粉帮孔颖达化妆,被打这么惨可不能被别人看见。
孔颖达没有拒绝。
他也不想狼狈的走出东宫。
这关乎到颜面。
一切结束以后孔颖达对着李承乾微微躬身。
证明这件事到此为止。
他知道其中厉害。
别看他骂的凶,骂过以后他还是要继续带领孔家领导天下书生。
他出招李承乾接招,李承乾被满朝文武弹劾。
李承乾出招他也要接招,被李承乾抓住毒打。
这就是政治。
“太子殿下勿谓言之不预也。”
孔颖达道。
李承乾笑了笑。
深深的看了孔颖达一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李承乾道。
二人都是笑眯眯的看着对方。
贾仁在一旁感觉凉飕飕的。
二人没有再说话。
李承乾送孔颖达离开东宫。
书生们早就在门口等候。
见孔颖达出来所有书生们欢呼,他们赢了,太子殿下怂了,把孔颖达送了出来。
见孔颖达衣着光鲜书生们更加兴奋。
孔颖达心中得意。
看向李承乾。
“太子殿下如何?”
孔颖达道。
李承乾没有说话,背着手回东宫。
谁挨打谁知道。
反正李承乾不认为他这次吃亏,放了孔颖达又如何。
东宫书房。
“臣不明白,殿下既然打算复出百家为什么还要放了孔颖达。”
赵云道。
李承乾嘴角上扬。
“你们想的太简单,复出百家?哪里还有百家,孤要复出的是创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李承乾道。
大唐巅峰时期百花齐放,火药就是那个时代弄出来的,还有糖。
这都是战略物资。
造纸术也是在巅峰时期得到改进,纸不再贵如金。
文人骚客遍地走,白署书生数不胜数。
二人点头,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放了孔颖达。
李承乾笑了笑,他们不懂可以理解。
“儒家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大唐是个多民族国家,想要融合非常难,只有儒家思想可以,几岁不予勿施于人,这才是儒家精髓,这才是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现在是关键时期,陛下是不会自断臂膀的,大臣们是绝对不会允许民族融合失败的。”
李承乾又道。
二人豁然明了。
一脸震惊崇拜的看着李承乾。
这就是帝王的想法吗?
这就是皇族与他们白署书生们的差距吗?
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
今天被太子殿下提点何其幸运。
“这也是华夏不怕入侵的原因,儒家思想把华夏变成一锅粥,加什么样的米他也是一锅粥,任何文明进入华夏都会被粥淹没,最后变成微不足道的一粒粥米。”
李承乾再道。
二人躬身一拜。
受益匪浅。
李承乾摇摇头,二人迷糊。
太子殿下什么意思,摇头是否定前面的话吗?
“上下几千年,华夏居然有落后的一天,孤不能理解,后来孤懂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帝王们只想着统治,忽略了其他精华,百家都有长处,如今还有迹可循,孤不能让宝珠蒙尘。”
李承乾再道。
最后一句二人听不明白,整个大唐也只有李承乾一人明白。
李承乾没有再解释。
“准备全国大比,孤要人才。”
李承乾道。
二人点头。
“臣不明白殿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云道。
“孤要需要一个助力,需要一个能抗衡儒家,抗衡世家的助力。”
李承乾道。
他没有说完,这个助力还要与李世民抗衡。
这样他才能成功,才不会像前世一样失败自杀。
二人一脸为难。
李承乾说的助力很不现实,大比没有各大家族配合很难成功。
“殿下这怕是有难度,没人配合大比就是一个笑话。”
贾仁道。
李承乾笑了笑。
跪坐有些累,起身走出书房。
二人跟在李承乾一步之后。
走到后花园。
一只大黑狗正在骄傲的走着。
它全身漆黑,只有胸前与四蹄是白色的。
名踏雪。
李世民养的狗。
有几名太监正在给狗吃的。
见李承乾走过来太监们急忙行礼。
李承乾看向踏雪。
地面上有骨头,有肉。
踏雪一口不吃,非常挑食。
李承乾拿起一块骨头装模作样放到嘴边,踏雪眼神一变。
第一次有人抢它的东西。
李承乾拿着骨头就要走。
踏雪不干了。
对着李承乾开始叫。
李承乾嘴角上扬,又装模作样的啃骨头。
踏雪急了。
那是它的啊,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
叫声更加激烈。
换成别人它早就动口了。
李承乾见时机差不多了,丢掉手中的骨头。
踏雪叼着骨头就啃。
两只爪子死死的按着,第一次感觉骨头这么好吃。
李承乾看向赵云与贾仁。
“你们可明白”
李承乾道。
二人双目闪动。
好像明白了。
“骨头就是大比,那些世家不配合是因为这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有人抢他们就会像踏雪一样,有人抢的骨头才是好骨头。”
李承乾道。
二人重重的点头。
对李承乾佩服的五体投地。
牛啊。
“剩下的事情你们去办,怎么做孤不管,孤只要结果。”
李承乾道。
二人重重点头离开。
李承乾说的已经够明白,剩下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事。
这种事李承乾是不会亲自下场的。
二人当天就去了崔家,与崔家开始秘密谈判。
他们可是东宫名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其他人暗中关注。
其他世家开始动用关系。
最后只得到一句话。
二人居然说这次大比不要宣传,东宫不宣传,崔家不宣传,最后造纸术一定是崔家的。
崔家很愿意这么做。
守口如瓶,对外就说这次大比没有任何意义。
暗中开始训练族人准备参加大比。
其他世家见崔家这样心中确定这造纸术不简单,有一家开始准备加入。
别家也不甘落后,准备竞争。
这消息瞒不住。
百姓们很快就知道这是大事,一个个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