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离归如尘,染流年 > 体制内人生画卷

体制内人生画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也许有人是多年前进入体制的。可能他或她刚遴选回市里上班时,他或她所待的小地方才开始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一上班他们就听到有关新办公场所即将修建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他或她也不自主地融入到群体性乔迁新居的喜悦。尤其是单位里一些闲云野鹤般存在的大姐大哥们,说起这事脸上流露出那种溢于言表的幸福,让新来的他或她仿佛看到了她在朋友聚会时,尽情陶醉于别人羡慕的眼光中的那种激昂又不失依据的神情。不过的确办公地也该换了,看着那种老式的木制门窗和被磨亮的水泥地,体制内工作的优越感似乎和场景有些格格不入。

    办公室建成后,在进入新办公室不久后呢,单位也迎来一些新人。新人之所以新,不是因为面孔新,而是因为脑子新。这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章《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在一张涂涂改改过的画纸上很难再寄予新希望的原因,领导们总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通过语言艺术激励肯定老同志对单位贡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人那种久违的期待。一些新人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与生俱来的悟性,迅速捕捉到了这些即将拉开人生差距的机会,进而凭借实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弄潮儿。

    而一些自认为把大半辈子青春都奉献给单位的旧人们,在看到新娃娃们异军突起时,始终不明白自己一直信奉的准则也有不灵的时候。而一些落伍的新军,却被旧人们视作后备力量的代表,在一次次传授经验的过程中,披上了孔乙己的长衫。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在体制内依然要有,它就像新鲜血液一样,是每个生命体延续青春活力最重要的灵丹妙药。虽然在网络上蔓延着各种少年老成的经验,但是每当他或她参与到基层调研,不乏看见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忙碌的年轻干部,都会让她或他觉得奋斗永远是来源于现实的,就像艺术来源于生活一样简单。也许用世俗的评判,这些人未来也会遇到前途命运的苦恼,但是这些年轻的历练又何尝不是前途命运的筹码呢,为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走在了前方。当旧人和一些新人及他们领导谈话时,让旧人庆幸的是,那些曾被奉为职场宝典的厚黑经验,正在被新一代人所唾弃。那些老领导口中的格格不入的个性,旧人们相信就是快出隧道时远处的那点微光。

    最近呢于文亮大火,让普通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自己的希望,当所有人都认为新人没有机会的时候,于文亮用一种诙谐的表现方式给那些自以为建立起护城河的旧人们狠狠一记耳光。每个人的人生画卷都应该将画笔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就像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样,在这个任何人喊一声便响彻山谷的时代,被太多人当作阶段性踌躇满志的良药,却忽视了龟兔赛跑的意义。

    注释:(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195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9月号(发表时标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塑造了林震、刘世吾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文学作品。

    (2)于文亮:一个抖音自媒体博主,分享自己普通人的生活,而他的这个行为被人们戏称为于文亮梗,

    其实这个梗鄙人不知该如何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火并不是偶然的,有人说是偶然,但我们局外人不知道,没有发言权,我觉得我们安静做自己就好,让家人健康 ,让自己努力变快乐,努力做一个自己不讨厌的人,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当然在此基础上能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那是最伟大的,是值得为人所赞扬的。

    最后我想把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分享给各位:葡萄藤上开不出百合花,找不到答案时就找自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