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兵西羌
工坊内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工坊的门口处,堆放着许多制作好的半成品布面甲。
秦安走过去拿起来摸了摸外边的布面,又看了一下里边的铁片,点了点头。
随后又拿起了一个布面甲头盔,举起来细细查看,接着亲自戴在头上试了一下。
“不错。”说着秦安把头盔递给一旁的陈霸先。
陈霸先观察了一番后点头道:“不错,质量确实可以。”
秦安对布面甲,可是寄予厚望。虽然前世很多人不喜欢、不认同清代八旗铠甲类型的铠甲。
一部分是历史原因仇恨满清的民族情绪,不过大部分原因,是不喜欢这种宽袍大褂式没有光彩的审美。
但其实经过反复对比总结,布面甲称得上人类铠甲发展史的巅峰之作。
首先,这种铠甲模式,防御力最为全面,是刚性和韧性的复合,因此不仅应对冷兵器,而且也有效防御原始热兵器。
即便到了冷战时期的防弹衣,也是这种复合理念居多。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成为热兵器越来越占主流的明清时期成为主流型防具,绝非偶然。
其次,也是最具革命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布面甲,最能实现古往今来军队对“统一性”的追求。也就是说,它最接近近代军服的理念的一种铠甲。
从古至今,任何军队都希望做到“三军一人”那样的统一效果,可是落后的古代,
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尤其要穿铠甲,金属铠甲尤其不容易做的“整齐划一”,几乎所有古代军队都只能是“东拼西凑”的杂乱视觉感。
唯有色彩、制式极易统一的布面甲,才能完美的做到这一点,八旗铠甲的整体外观,就非常完美的实现这一几千年古代军队的梦想。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最后,布面甲最有条件,让古代军队也能实现“军衔制”,这也是一种开天辟地的进步。
金属铠甲,制造工艺复杂,许多小国根本不可能统一由国家提供,即便像中国古代的精锐部队,由国家统一提供,也不可能高度统一,也是千差万别,缺乏“标识性”,不可能从铠甲款式上一眼看出身份、等级、甚至军职的区别。
唯有布面甲,不仅可以从款式,色彩上,让人迅速区别不同军团。
甚至可以从“纹案、配字”等细节,迅速分辨身份和军阶!这是军队“正规化、近代化”的一大标志。
在布面甲如此多优点的情况之下,秦安才因此决定把布面甲作为军队的主流甲胄。
现在秦安军团中的兵种主要为,步兵(长枪手,刀牌手,重步兵),骑兵(重骑兵,轻骑兵,具装骑兵),弓兵,火器兵(火炮手,火铳手)。
步兵、骑兵、弓兵、火器兵四大兵种,布面甲颜色也不尽相同。
步兵统一为黑色布面甲,骑兵统一为蓝色布面甲,弓兵统一为白色布面甲,火器兵统一为红色布面甲。
言归正传,不大一会儿功夫,毕云昇匆匆走进工坊内。
“参见总镇。”毕云昇擦了擦头上的汗,恭敬的向秦安行礼道。
“不必多礼,我和伯仁来看看布面甲生产的如何。”
毕云昇闻言,立马带着秦安和陈霸先到各处观看进度,中间详细给二人讲解制作流程以及甲胄构成。
秦安听的连连点头,看来专业的事还要专业的人来做,自己没找错人。
巡视一番后,秦安看着毕云昇勉励道:“不错,好好干,将来未尝不可封侯拜相。”
话落,毕云昇当即跪地,感动道:“卑下能得将军知遇之恩,万死不足以报。”
秦安没有再说什么勉励的话,他拍了拍毕云昇的肩头,随后带着亲卫离去。
时间在凉州军紧锣密鼓的备战下缓缓流逝。
洪化五年二月,统军元帅府正式设立。
秦安任统军大元帅、陈霸先任中军元帅、张仲甫任左军元帅、施海任右军元帅、徐康任前军元帅、杨知节任后军元帅。
徐晟任中军元帅同知、高勋任左军元帅同知、义渠赞任右军元帅同知、赵芳任前军元帅同知、马伏任后军元帅同知。
秦安的亲卫营改组为亲军卫,由秦典担任指挥使,下辖四个营,主要职权为侍卫、侦缉、监察、对外情报,从事巡查、侦察、逮捕、审讯等活动。
申屠劬任元帅府知事,掌军机事务。孙乾任元帅府主簿,掌粮草后勤。
兵马扩编为25个镇,战兵人数共计254936人,辅兵共计96375人。
重步兵,重骑兵,具装骑兵,火器兵配置辅兵,其余不置辅兵。
这次扩编,军队总数达到35万,已经到了后勤承受的极限。
秦安一方面在河西,陇西大力推行军屯,民屯。另一方面直接派出军队,官路驼道上的丝绸,茶叶,瓷器,盐,粗布,铁器这六类商品进行垄断。
只许自己手下的商社专营,严禁其他商人流通这六类商品,一旦发现格杀勿论。
为此秦安特别抽出一万兵马,外加一万民屯训练的民兵,组成一个稽查镇,专门负责查处走私。
垄断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利润便达180万两白银,这巨大的利润让秦安喜不自禁。
但同时,弹劾秦安的折子如雪花般飞进乾清宫。
洪化帝看着这些奏折,头疼的揉了揉额角,他能怎么办,他根本奈何不了秦安。
前几日得到消息,凉州现在兵马已达35万,并且都是精锐之师。
这让他拿什么来问罪秦安,拿京营和西山大营的几万兵马吗?
他如发泄般把桌子上的奏折全部扫到地上,殿内太监顿时吓得跪了一地。
但是不管他如何气愤,终究还是奈何不了秦安,洪化帝连个问责旨意也不敢下。
他怕他刚下圣旨,第二天凉州军便杀到京城。
发泄了半天的情绪,洪化帝自言自语道:“再等等,等新军训练好………………”
洪化五年五月。
秦安亲领大军二十万,以鄯州为桥头堡,大举进攻西羌。
凉州军一路横推,两个月的时间便抵达西羌王城的最后一道屏障伏牛山。
此时,在面临灭国的巨大危机下,大王子拖阔同鄂克托摒弃前嫌,双方合兵一处,在伏牛山摆下兵马二十五万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