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五颗人头与心里的种子
巴雅尔一拍桌子,怒吼道:“何意?你们在临安待了几个月,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就忘了自己是蒙古人了吗?你们这些数典忘祖的小人,还有脸问我何意?”
巴雅尔骂完,也不待几位将领说话,便对着亲卫挥了挥手。
亲兵立即押着四位将领出了大帐,不一会帐外传来四声凄厉的惨叫。
……
五颗血淋淋的人头,带着刺鼻的血腥味,就放在巴雅尔身前的桌案上。
看着那五张熟悉的脸,如今再也无法变幻出任何表情;那双熟悉的眼睛里,除了愤怒与恐惧,还有一份深深的不甘。
就是这份不甘,让这五人都死不瞑目,五双已经冰冷的眼睛此时仿若带着些嘲讽,冷冷的、冷冷的看着底下众人。
被这份阴寒的目光盯着,底下众将领都深深的低下了脑袋。
一个个噤若寒蝉、心中却一片凛冽。
巴雅尔阴冷的目光,逐一的扫过底下众人,嘿嘿一笑:“还有要回去的吗?”
虽然巴雅尔带着微笑,但在底下众将领的眼中,巴雅尔那简直就是恶魔的笑容。
甚至这笑容比恶魔还可怕,毕竟恶魔只来自传说,谁都没有见过。
但眼前的巴雅尔却时刻能送人去地狱。
这简直就是恶魔中的恶魔!
而且巴雅尔这话说得模棱两可:回去,回哪去?
是回天目镇大营?还是回临安?抑或是回……大都?
众将领脸上都现出一丝苦笑,现在身在屠刀下,不管去哪,他们还有决定自己去向的自由或者权利吗?
大帐中陷入一片沉默中。
……
太阳从地平线缓缓的升起,那些乌黑的云朵,尽着最大的努力,想将那刺眼但带着些许温暖的光线给遮住。
可黑暗如何能遮住光明?即便暂时的被黑夜笼罩,光明终将来到人间。
虽然光明已经来临,但那些霞光却没能驱散大帐中的寒冷。
五个人头已经停止了滴血,五个鲜活的生命也早已投身了黑暗。
巴雅尔看着一片沉默的众将领,心里却好似在滴血。
这些人原先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是与自己浴血奋战的战友。
其中有自己的发小,有自己的同窗。
很多人都与自己一起喝过酒,也一起嫖过娼。
一起笑过,一起闹过,一起疯过,一起哭过。
人生三大铁:
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
可就是这群最铁的兄弟,就在临安呆了几个月。
这些人就变了,已经彻底的变了。
他们再也不是纯粹的战士,也不再是纯粹的元军。
他们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自己的思想。
他们对于天下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于生死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巴雅尔用鲜血与人头,让他们服从并屈服自己。
可巴雅尔知道,他们的心已经离自己很远很远了……○
这片沉默就是他们的态度,他们这是在向自己做着无声的控诉!
于是巴雅尔开始愤怒,他想发泄,想接着杀人……
李恒一直冷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原本以为在巴雅尔祭出五颗血淋淋的人头后,大帐中会出现一片和谐,可没想到眼前却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这座大帐就好像随着刚刚离开的黑夜般,永远的堕入了无边的黑暗。
李恒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小小的身影,想起了那抹淡淡的但却带着自信的微笑,以及那充满感染力的语言:
“虽然他们是蒙古人,虽然他们曾经是元军,但这几个月时间,朕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种下了一颗种子。”
“种子?什么种子?”李恒不解:心里没有土壤,如何能培育种子。
仿佛看穿了李恒的想法,赵昺笑着说道:“人心虽然是肉长的,但人的思想、人的情绪却是心里那块肥沃的土壤,只要能将种子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李恒虽然还是没听懂,但已经大概了解了小皇帝的意思,若有所思的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这几个月您在我们这些投降的元朝将领心里面种了一颗种子,未来的某一天会长成大树?”
赵昺没有在解释什么,而是看着远方那轮红日,怔怔的出神。
……
而现在李恒仿佛看见了那棵已经成长的树苗,也许这时候树还没长成,但李恒相信,这些树很快就能仰天而立,笑对苍穹!
就在巴雅尔快要控制不住自己,即将要陷入癫狂之时。
李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声音是如此之大,如此的清脆。
以至于大帐中人吓了一大跳,纷纷用有些麻木的眼神看向跪在地上的李恒。
“末将以大帅之命是从!”李恒大声说道。
众将领这才如梦初醒,也都学着李恒跪倒在地,高声喊道:
“末将以大帅之命是从!”
看着跪倒在地的众人,巴雅尔哈哈一笑。
率先将李恒扶了起来,在李恒的肩上轻轻的拍了两下。
李恒对巴雅尔投去感激的一瞥。
巴雅尔也感激得对李恒笑了笑。
这是一份信任的笑,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
诚然,巴雅尔现在有实力将这大帐中心里已经有了树苗的将领都杀了,但如此一来,巴雅尔就别想控制那五万叛军了。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包括巴雅尔在内的五万叛军的内心,都已经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巴雅尔默默的将所有的将领都扶了起来,哈哈大笑道:“大家都是兄弟,都是为了大元流血奋斗的好男儿,只要大家心向大元,不管是伯颜丞相还是皇帝陛下都会原谅我们及我们家人的。”
巴雅尔那句“家人”,深深的刺痛了在场诸人的心。
他们此次降而复叛,都是因为家人。
虽然赵昺曾答应解救他们的家人,但五万降军的家属,散落在大都及元朝那广袤的大草原上,要将他们全部安全的送到临安,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他们才轻易的被巴雅尔说动,跟着巴雅尔脱离了宋军,再次投入元朝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