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 章 周代殷商民安乐
武王即位,以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召公毕公等贤臣辅佐武王左右。秉承文王的事业,以德治国,鼓励农业生产。支持手工业者经营,周的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国人安居乐业,人口保持增长状态,周日渐强大,周取代殷商的呼声日渐高涨。
武王觉得现在周差不多可以与殷商抗衡了。太公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殷商还有很强大的军事力量,现在讨伐殷商没有必胜的把握。可以做一次演练,看看民心所向。武王九年,太公以去毕地祭祀文王为名,到盟津检阅军队,显示武力。车上载着文王牌位,奉命讨伐。
盟津是是码头,到盟津检阅军队得坐船。武王的战船行至河中央,一条巨大的白鱼跳上武王的船甲板。武王命人抓住祭天了。过河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在武王行宫顶部,发出轰鸣声。变作乌鸦飞走了。太师占卜,大吉。
听说武王阅兵,有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会盟盟津,助武王伐纣。武王说:现在还没到时候,请各位诸侯先回封地。诸侯愿意听命,各自回封地。
又过了两年,纣王昏乱暴虐越来越严重,杀了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少师避祸西周。太公说:现在是时候讨伐纣王了。
武王告示全体诸侯,历数纣王所犯罪恶。设炮烙之刑残害忠良,严刑厉法盘剝百姓,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要革纣王的命。诸侯率战车,勇士,披甲战士,渡过盟津。会合诸侯,近五万人。
纣王听说武王攻进京城。赶紧调集军队,迎战武王军队。纣王调集七十万军队,在牧野与武王相遇,武王历数纣王的罪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指挥军队向纣王军队冲杀过去,太公率百夫长冲杀在前,纣王军队虽然人多,因纣王平时对军士抚恤不够,士兵有怨气,没有战心,两军一交战便降,调转戈便攻打纣王军队。纣王的军队像潮水一般溃败。
纣王带领残兵败将退回内城,武王的军队把内城团团围住,并开始攻城。内城很快被攻破,纣王登上鹿台,见内城已被攻破,知道大势已去,就跳进火里自焚了。妲己也自杀了,殷商政权结束了。
武王问太公对纣王的家人,殷商的遗民得怎么处理?
太公说:如果喜欢一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喜欢一个人,就连他们家的篱笆墙都厌恶。建议武王杀光纣王的族人。
武王没有听太公的建议,而是听了周公的建议,以德治天下,以仁政感化天下人。武王把殷商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禄父,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武王命他的弟弟管叔,蔡叔辅佐祿父治理殷国,封禄父为诸侯,武王对殷商族人没有开杀戒。
武王又命召公解除对箕子的囚禁,和被囚禁的百姓,殷商百姓终于摆脱了纣王盘剝压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武王又召见九洲长官,鼓励他们要管理好自己的地方,对百姓要施仁政,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对豪强要打压,不准许他们欺压百姓。九洲长官向武王发誓:一定做好地方长官,让官府成为百姓的依靠。
武王安顿好了,各种事务都有人负责,就带领人马回到周国都镐京。武王感慨万千对箕子说:当初商汤建国有多么強大,到纣王主政这才几年,一个国家就破败了,都是纣王不施仁政,不干正事,拿国家当儿戏,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箕子说:国家要强盛,首先老百姓得有好日子过,老百姓生活幸福,他才会热爱这个国家,国家有难老百姓才会挺身而出,为国家负责。如果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他就要做流民,不可能把你这个国家当回事。纣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他他对人民好一点,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
箕子接着说:战乱刚刚结束,老百姓盼望着有安定的生活,要休生养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要再打仗了。
武王听信了箕子的话,决定停止争战。对讨伐纣王的各路诸侯,朝中大臣,实施封赏。对一些有能力,仁德的大臣,提升他们的官职。对功劳大的诸侯大臣,给予封地,有了封地的诸侯,官员,都回到自己的封地。武王告诫他们,一定要施仁政,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能封你们土地,也能收回你们的土地。周朝进入强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