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话说史记 > 第 34章 帝太戊知错就改

第 34章 帝太戊知错就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伊尹辅佐的帝太甲时期,是殷商的鼎盛时期。九洲诸侯全部归顺,北方的夷狄,南方的蛮夷,都归顺商朝。没有战争,人民的生活和谐幸福,天下大治。但这样的鼎盛又能维持多久呢?朝代的盛衰更迭才是常态。殷商也不例外。

    帝太甲逝世之后不久,伊尹年事已高,不久也病逝了。帝太甲的儿子沃丁即位,就是帝沃丁。伊尹病逝之后,由咎单接替伊尹做相国,辅佐帝沃丁。咎单很有才干,受伊尹重视,一步一步提携,伊尹病危时,推荐了咎单做相国。咎单是老臣,辅佐帝沃丁尽心尽力,保持着伊尹时期的繁荣。咎单为了用伊尹的事迹教育世人,作了《沃丁》同时也是激励君主,不要忘记伊尹。

    帝太甲一直保持殷商政权的強盛,帝太甲的后代子孙,便不知努力,养尊处优,享受着充足的物资生活。殷商后代的整体能力在下降。帝沃丁逝世后不久,相国咎单也逝世了。朝中没有能臣,君主没有志向,沃丁之后三个朝代无政绩,有的诸侯干脆就不朝拜殷商了,殷商开始衰败。

    到了帝太戊继位,帝太戊任用伊陟为相(伊陟是伊尹的孙子)。当时国都亳邑出现了桑树和楮树合生在一起的怪现象,这棵怪树一夜之间就能长碗口那么粗。太戊帝很是恐慌,就向宰相请教。伊陟对帝太戊说:我曾经听人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国家在政治上有什么失误啊。希望君主能进一步断恶修善。

    帝太戊听了伊陟的劝谏,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自己也感到羞愧难当。自己的所做所为,和祖上要求相差太远了,难怪出现妖异的事情。帝太戊决定悔过自新,善行修德。很快那棵怪树就枯死了。帝太戊从此勤政为民,向祖上有作为的君主帝商汤,帝太甲学习,朝廷有了新气象。诸侯又都归顺殷商,按时朝拜进奉贡品,人民生活幸福,殷商又有了短时间的强盛。

    帝太戊成功的使商朝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强盛,主要是相国伊陟的进言,使他能改过自新,诸侯与大臣看到你是在真心建国,才肯助力你。一个国家要强盛,没有能臣相助,是万万做不到的。帝太戊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当年圣祖成汤能完成建国,主要有能臣伊尹的鼎力相助,每当紧急关头,伊尹总会有巧妙的办法,而化险为夷。伊尹从成汤到太甲,整整辅佐殷商四个朝代,保持了这四个朝代长盛不衰,这都是伊尹的功劳。

    而伊尹死后,还有老臣咎单在朝为相,辅佐帝沃丁,使朝廷一直保持着伊尹时的强盛。咎单死后,朝无能臣,朝廷才开始了走下坡路了。足足有三个朝代,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使殷商走了下坡路。人民怨声载道,诸侯相继叛离,好好的一个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幸好有伊陟为相国,才使国家又重新强起来。人才真是太重要了,要想国家长盛不衰,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帝太戊决定做伊陟的文章,通过宣传,为伊陟制造舆论,成为人才榜样,招来更多的人才。帝太戊把四方诸侯及大臣带到太庙,向祖先称赞伊陟。告诉祖先说:伊陟是难得的人才,并告诉祖先,没有人才,国家难以强盛,要从他做起来重视人才,挖掘人才,选更多的人才,来建设国家,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待遇,要高于一般臣子,给他们更高的权力,来治理国家。

    伊陟也很谦虚说:国家能快速发起来,主要是君主能知错就改,能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这一点实在是太难得了。这才是英明的君主。伊陟见帝太戊这么重视人才,当场向帝太戊推荐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叫巫咸。巫咸协助伊陟,把朝廷治理的妥妥的。巫咸写下了《咸艾》记述了相国劝谏帝太戊:国家在政治上有过失,就会给国家带来麻烦。帝太戊知错就改,使国家富强起来。

    巫咸又写《太戊》,记录了帝太戊知错就改,悔过自新的故事。并重视人才的培养,使帝太戊时代,朝廷里人才济济,使朝廷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景象。各行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官员们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朝廷就政治清明。风清气正,老百姓就生活幸福。社会就和谐稳定,四方诸侯也全部归顺殷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