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他吉人自有天相
翌日一早,太后带着祝思仪等人出宫前往商州。
晏修因为早朝没去送行,就算他没有早朝也不会去送行,但祝思嘉不能。
她特意起了个大早,带着其余后妃亲自将祈福队送至玄武门。
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祝思嘉不免疑惑,为何今年礼佛队列中出现了祝思仪的身影?她的生辰八字难道不是与商州相克吗?
怎么一到她进宫,这些禁忌就全然消失了。
祝思嘉暗暗留了个心眼,云姨娘和两个弟弟也在祈福队列,趁此时机,或许能让祝思盈在燕王府内好好翻找一番。
回宫路上祝思嘉和余欣等人本是并排行走,快到长乐宫时,张晚瑶硬生生挤了上来,把余欣从祝思嘉身边狠狠挤开。
祝思嘉细眉微拧:“张充依这是何意?今日你们不必进长乐宫请安,先回去休息吧。”
张晚瑶:“昭仪娘娘,妾身想出宫一趟,回相府探望祖父大人。”
祝思嘉:“丞相大人出了何事?”
张晚瑶:“劳烦昭仪记挂,祖父一切都安好,只是妾身入宫许久都未回家中和探望过。祖父年事已高,妾身实在牵念,想回家一趟,天黑便回宫,特请昭仪恩准。”
杜羡学着她的语气取笑道:“张充依想回家,妾身也想回家。只不过益州路途遥远,妾身保证下个月就回宫,还望昭仪恩准。”
话音刚落,周遭就响起阵阵嘲笑,张晚瑶面色更是青一阵紫一阵,奈何她今日要在祝思嘉面前柔声下气,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
祝思嘉呵道:“有什么好笑的?”
众女这才止住笑声。
平心而论,张晚瑶其人虽骄横跋扈,可出宫回家一事算不得什么过分的提议,祝思嘉自然没有理由为难她。
张晚瑶见祝思嘉答应地这么轻松,欣然离开。
……
长乐宫。
祝思嘉补了个回笼觉,再睁开眼,晏修正坐在她寝殿里,他只摘下冕冠未脱冕服,年轻帝王静静地批阅奏折,未曾注意到她的动静。
光明洞彻,树影被夏日烈阳剪碎得斑驳婆娑,悉数辉映到俊迈颀伟的天子身上,没有什么再能比得过此刻的岁月静好。
她侧躺着,窗外那株正值枝繁叶茂的桂树冷不防闯进她视野里,竟让她目眩神迷,时间过得真快啊。
转瞬之间,她已经和晏修一起经历过快一年的冬夏更迭。
晏修听到她翻身,放下玉管狼毫笔,单手撑腮看着她:“朕吵到你了?”
祝思嘉:“没有,是我自己醒的。”
晏修落下眼皮,长睫遮住黑亮的点漆明眸:“这样啊。”
好奇怪,他今日这番态度倒不是疏离,更像踌躇。
祝思嘉总觉得他不会平白跑这一趟,若说纳凉,宫中比长乐宫还凉快的地方比比皆是,他今日来定是有什么重要之事告知自己。
“玄之。”祝思嘉掀开凉被起身,光脚踩在地上,直接走到窗前坐进晏修怀中,勾着他的脖子不安地问道,“你今日来可是有什么事想告诉我?”
晏修依旧垂着眼皮,不知如何开口:“万事都瞒不过蝉蝉这双聪慧的眼睛。”
祝思嘉主动亲了他一口:“多谢夸奖。”
晏修摸了摸她亲过的地方,她似乎很喜欢他的下颌,回回都是主动亲在此处,又痒又酥。
他道:“此事说出来或许过于残忍,朕希望你做足准备,别太难过。”
祝思嘉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玄之可是想说……东征之事?”
能让他如此迟疑,而且看他脸色不像是什么好事,祝思嘉只能往远在齐国的祝元存身上联想。
晏修缓缓将祝元存失踪一事告知了祝思嘉。
尽管提前给自己喂下一颗定心丸,但祝思嘉还是没忍住,紧紧抱着晏修在他怀中不断颤抖着抽泣。
脆弱无助的哭声全被闷在他的胸襟上,坚决不发出半点,更惹他悯怜。
晏修知道她现在任何安慰的话都不需要,两个人亲密相贴,他能清晰地感知得到祝思嘉心脏蓦地顿了一下,他便默默加大力度抱稳了她。
直到祝思嘉哭得手脚失力,攀在他身上的手滑了下来,他担心祝思嘉憋坏了,扯开她,庄严保证道:
“你放心,朕已经加派人手前去寻找武兴伯的下落,齐国境内潜伏了十几名护龙卫。一日寻不到就多找一日,若是……若是实在找不到,朕就亲自攻下齐国,把齐国每一座城池都翻过来找一遍。”
祝思嘉抽噎道:“不、不会的,我相信、相信元存吉人自有天相。若是他当真不在了,我这个做姐姐的怎么会没有任何感知?他只是失踪了,但一定还好好活着的,对吗?”
晏修心疼得不行:“蝉蝉说得对,朕也相信武兴伯并非平庸之辈,咱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定能绝地逢生、出现奇迹的。”
……
而与此同时,齐国皇都琅琊城外七十里。
祝元存带着若干人马潜伏在此地。
他的副将袁浩宇问道:“伯爷,您是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
袁浩宇乃出身自簪缨世家汝南袁氏,是袁氏这一代里资质最杰出的弟子,从前只跟随晏修上过几次战场,但那些仗——
全是晏修闲得没事怕太后催他成婚立后,硬要去打的,且晏修的行军作战风格全然突出一个“狠”字,哪像祝元存?
袁浩宇这一路上都在想,若他是齐国的将士和君王,被祝元存这般玩弄他能气绝身亡。
龙山关并非久攻不下,乃是帐中那几名可信的心腹按照祝元战术有意为之,至于秦军表象,则是被军中有二心之人传回西京。
想来西京已经收到了祝元存失踪的消息,明里暗里骂他无能的人更不在少数。
但这场骗局最好能骗得过所有人。
齐国经过去岁那场大雪已是元气大伤,国内处处爆发平民起义,齐国军队压都压不过来。
又听闻秦军压境,早就闻风丧胆,齐国皇帝一惧之下将举国剩余兵力都调度至龙山关与秦军对峙。
祝元存嫌一座城池接一座城池地攻打太慢,直接将目光放在了琅琊。
齐国大军在龙山关与秦军对峙,秦军军资充沛最适宜长久作战;齐军则完全不同,最多再过半月便会粮草告急,届时军心大乱,可又面临亡国之灾,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和秦军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