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 第96章 第 96 章

第96章 第 96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年后。

    “真的出糖了?”头戴月白色头巾的工人正围着尖头筐看,这个筐的下面已经出现结晶的糖块。制糖作坊的坊主小心捏下一块放进嘴里,他的眼睛缓缓睁大。

    “糖!是真的糖!”

    工人们都欢呼起来,一个个马后炮地说:“咱们知州说大头菜能制糖,那就一定能制糖,我从未怀疑过。”

    “对对,要是怀疑,我也不能考进制糖作坊来。去隔壁染羊毛的作坊不是更好吗?还能找个女工成亲,一家双职工,不知道多好。”

    “这会儿有了糖,咱们是不是还能做知州大人说的那个什么炼乳了?”

    “何止?什么都能做,用瓷罐头装了,能卖到西域国王的餐桌上。说不准啊,咱们章华县又要多一个作坊,还能再招些工人呢。”

    “那可好,我妹妹一直想进工坊,做了女工,就能挑好人家,招婿也行啊。”

    坊主看着糖结晶,眼睛都湿润了:“不容易啊,等两年等大头菜长好,等一年试验各种方法做糖。糖,终于被我们做出来了。以后我们章华县,那可就是产糖的县了。”

    定沙的橡胶、平丘的濑兔皮、白沙的花色羊毛毡,嘉湖的奶制品,现在终于轮到他们章华的糖。

    兔皮和羊毛毡在西域还算不得稀罕,可是糖却是稀罕之物。

    就算他们知道大头菜可以做糖,怎么做却不知道。保护好这个秘方,他们就能源源不断从互市里赚取钱财。

    这些钱财能变成他们孩子的午餐,变成那些便宜好用的工具和冬暖夏凉的屋子。

    制糖作坊的工人带着喜悦的心情走出工坊。坊主给所有工人都发了奖金,大部分要存起来,但是也有小部分想要买些东西给自己或者家人。

    “买些布吧,最近的布料好像更便宜了。”

    互市吸引了很多中原商人,这些商人的商品汇聚在西州的章华县,大大丰富了章华县人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如今的西州是西北地区最富有的州,下面的几个县都被知州大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这个种橡胶草,养雪花牛,那个养獭兔做皮具,有养奶牛做各种奶制品的,还有用染色的羊毛做成羊毛毡或者花毯子的,就连章华县都成了全国知名的玉雕之乡。

    如今章华还能做糖,日后更是一大笔的收益。

    不过整个西州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点还是,西州政治环境的清明。

    西州的财政几乎是透明的,所有东西,一针一线,都要入账。作为知州的安以农以身作则,下面的人更不敢糊弄。

    不过官员们倒没有任何埋怨,因为那些国有的作坊,里面一部分是拿出来作为官员福利的,他们一年都能领十三个月的工资,每逢节假日都有福利补贴。

    什么是福利补贴?就是‘孝敬’。

    只不过别的地方都是小官员给上司送孝敬,他们这里反过来,上司给记下属发‘孝敬’。

    而且他们做官吏的有这个‘福利补贴’,那些在政府作坊工作的工人也有‘福利补贴’,什么米面肉奶,什么水果罐头。

    每到节假日,西州的人就羡慕做官的和进工坊的。

    说一句不好听的,在西州知州手底下做官,那收入,比贪赃枉法时候高多了。那谁还愿意提着脑袋做贪赃枉法的事情?

    他们不但不贪污,为着多点年终奖还得努力干活。

    苦不苦,看看知州写书点夜烛,累不累,想想知州三更还没睡。

    “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田三就是这么想的,他已经不跑西域冒险了,如今自己开了铺子卖沙漠宝石光制作的首饰。

    这是本州知州亲自写在书里头的特色宝石,价格不贵,又漂亮,据说很受中原地区百姓的喜欢。

    “三哥,好久不见。”

    嗯?田三疑惑地抬起头,就看到一个眉眼俊秀的年轻人,穿着褐黄色的简便胡服。他身边还有一人,一身黑色绣着暗纹的袍子,头戴玉冠,眼神凌厉,不敢直视。

    好一对璧人!

    不过……

    “您是?”他想半天想不起这人是谁。

    来人笑起来:“三哥,三年前我们见过一面,在原来的逍遥阁,我是田喜啊。”

    这么多的提示词,田三可算想起来了,他一拍脑袋:“原来是老弟啊,没想到老弟这胡子一刮,这样年轻。哪儿像个走街串巷的商户,倒像个书生。你旁边这位是?”

    “正是内人。”

    田三傻眼了,半天说不出话。

    “当家的。”正说着话,里屋帘子一掀,出来个抱孩子的妇人,她看到安以农两人,“来客人了?”

    “哦哦。”田三如梦初醒,“原是故人来访,这位是田喜,这位是……他兄长。”

    “原来是两位叔叔,我有事出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两位叔叔留下吃饭吧。”妇人笑着招呼,一边把孩子放到田三怀里,“一会儿再给孩子喝牛乳,我先去上工了。”

    “诶,你去吧。”田三等她走了,才抱着孩子不好意思道,“孩她娘在县里的羊毡作坊上班,她手巧。”

    安以农认出了她,正是当日在逍遥阁的那位姑娘,名字叫什么来着?这两人原来还成亲了啊?瞧瞧,孩子都有了。

    他看这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觉得可爱,伸手解下一枚玉坠子:“给孩子的见面礼。”

    田三一看这玉竹的成色就知道是好东西:“使不得,太贵重了。”

    “诶,这是做叔叔的心意。”

    推拒不过,田三还是收下,他邀请两人一起吃晚饭。盛情难却,安以农就同意了。

    傍晚田三妻子翠翠回来,还买了一块羊肉、一条鱼并其他食材若干,好好做了一顿拿手的鱼羊鲜。

    “老弟在哪儿高就?”田三好奇安以农的境遇,他做了那么多年商人,眼光可毒着,这个小老弟不简单啊,小老弟身边这位‘弟妹’看着也不像普通人,非富则贵。

    安以农抿了一口高粱酒:“在嘉湖。”当知州。

    “嘉湖?那可是好地方,我们孩子喝的奶粉,吃的奶片、奶酪都是从那儿来的。嘉湖&30记340;奶牛,如今都快赶上定沙的雪花牛了。”

    安以农笑着不说话。

    “以前可没想过还有这样的好日子。”田三感慨道,“不瞒老弟,我总以为自己哪天要死在西域呢。所以啊,有多少用多少,也懒得娶妻生子。”

    他说起这些年章华县的变化,大路修得笔直宽敞,两旁种树,还搞了很多漂亮的福利房,县城变得好看了,浑浑噩噩的赌徒嫖客都不见了,大街上都是精神漂亮的小伙子大姑娘。

    只要肯干,都能找到活,不用担心生计。

    因为许多工坊招女工,县里就多了很多女户主,入赘从被人瞧不起到司空见惯。

    关外的人都跑过来,想要入户章华县,连马贼都过来投案自首,实在被驻兵杀怕了。

    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沈家。

    “沈家如今在互市混得风生水起,从西域带回的香料重新培育出来,又做成十几种不同香料包,卖得特别好。

    “据说他们家捐给知州的马里头出现了新的品种,比西域宝马还好呢,已经成了西州的贡品马。沈家也因此得了奖励。”

    “还是要谢谢咱们知州大人,”翠翠来给两人倒酒,“都说大人能点石成金,不起眼的物件,不出名的动物,大人都能养出名堂来。”

    对她来说,西州的知州大人是她们所有人的大恩人。她们这些薄命女人能逃过迎来送往的命运,能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世间立足,都是多亏了他。

    酒足饭饱,安以农和顾正中离开了田三家,他们在月色下散步。

    三年任期已满,启帝令他回京述职,那边透露的意思是,想让他平调去西南地区做知府。只怕他是要离开西州了,所以安以农才会出来走走,也算是一种告别。

    “去西南做官也不错。”安以农特别高兴,他也不想在京城做京官,不懂得和人打交道。

    “要去的地方四季如春,只是多蛇鼠虫蚁。我看,发展花朵产业就不错,花精油、花露、胭脂……或者养蛇,蛇浑身是宝,蛇皮、蛇油、蛇胆或者整个泡酒。养蝎子也行。”

    “……其实去哪儿不要紧,要紧的是,你陪着我。”

    他两人的手轻轻勾到一起,安以农抬头看着天上一轮清辉:“今晚月色真美……唔?”

    月光如银纱,银纱笼着两个相贴的人影。

    千年后。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国宝是——万里锦绣图。”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精美的地图,蓝的是水,绿的是田地森林,白色的是路,黑色的是城池,还有其他金矿、铁矿、木炭等等矿产注解。

    “《万里锦绣图》,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启国初期国土版图,如果将它和现代卫星探测到的地图对比,几乎是重合的。

    “并且上面标注了当时启国各个地方的矿藏、特产、环境、交通等等,一侧还有小字注解,是我们了解千年前那个强大国度的最好参考书。”

    启朝是历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朝代,重教育开民智,农商并重,重法制抑制土地兼并,男女平权,思想开放,海纳百川。

    现在很多外记国人喊他们国家,发音依旧是‘启’。

    因为开发海上贸易路线,和一百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人才往来(挖人,哲学家、科学家、地理学家、画家、音乐家……)。所以其他国家也保留着对‘启朝’的记载。

    他们的记载中,启国上至八十老妪,下到三岁小儿,人人识字懂礼。那时候启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日报和大学,这点吸引了很多外国的学者。

    而女性经商做官当户主在启国更是寻常事,解放女性力量也带动了国家生产力发展,女性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

    据说启国的这种制度也给其他国家带来启发。

    对平民和女性来说,那是人间天堂,而对贵族男性来说,那同样是人间天堂。

    因为启国商业发达,又鼓励技术革新,所以什么好玩意儿都有。他们那里昂贵的酒、糖、香料、细棉绸缎,在启国都是平民都用得起的东西。

    诗人们称,回到故国,会有一种从文明世界回到部落时代的感觉,所以很多人在启国住下就不想再回去。

    因为启朝太有名,主持人跳过对启朝的介绍,直接说起这张图:“而这张图的主人,就是被我们网友戏称为古今第一扶贫办主任的田文正田以农,也是启国初期参与制定百年国策的三位大臣之一。

    “至于图的原作者,现在认为是田以农的老师,顾正中先生。”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顿时露出暧昧的笑容。

    三年前‘田文正墓’的发掘带来的震撼此刻想起来还觉得激荡。

    谁能想到,传闻中那个不近女色将一生奉献给百姓的田文正其实是有心上人的,他的墓穴中还留着当年他们分隔两地时写的部分信件和交换的信物,甚至还有田文正画的‘顾正中’的画像。

    可惜,当时那个环境,男子相恋本就不易,还是师生关系,他们两人也只能相隔两地,互相传书表达情意。

    从已经披露的信的内容看,两人身边都没有其他任何人,尤其田文正,历史记载,他身边连个丫鬟小厮都没有,一切亲力亲为。

    一边是贫苦的百姓和年幼时的誓言(启国高祖皇帝的日志中提到),一边是相爱相守的恋人。

    “世间安得如意法,不负黎民不负卿?”

    田文正忍痛选择了黎民百姓,此后一生未娶。

    而田文正的老师,只出现在田文正信件中的男人,他为了爱人的理想,宁可忍受着相思之苦不肯出现在世人面前,背后却偷偷为他做了许多事。

    田文正到哪里做官,他就收集那里的资料,集结成册寄给他。之后更是煞费苦心,为他制作了以当时的科技条件看来不可思议的《万里锦绣图》。

    想到这对双向奔赴,却因为时代不得在一起的有情人,观众都是一脸叹息。

    台上主持人知道观众在叹息什么,‘千古痴情师生恋’估计已经开始刷屏,不过他不好多说这方面的细节,只是拿出田文正的生平简介开始介绍这个人物,毕竟这张图&30340记;创作背景和作用,和这个人物是息息相关的。

    田喜,字以农。祖籍汇州,后移居平江府。‘启’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小说家、画家、音乐家。

    田以农幼年丧父丧母,逃荒至平江府,培育三锦鱼维持生计,并苦读及第,授定沙知县。后历任西州知州、南锦知府、卉省巡抚等职。

    其任职期间,主持开设西北互市和平江贸易港,为各地挖掘经济物种百余种,引入国外优良作物十余种,积极推广平民化教育和女子就业。著有《大漠英雄传》、《花间游记》、《百鬼志》等十来部小说著作。

    因其‘为民写书’的举动,世人尊其为‘话本国相’。

    年六十时病逝任上,万民哭灵,追送十里。后葬功勋陵,启第三代女帝武帝亲书‘国之脊梁’,累赠太师、贤国公,谥号‘文正’,入历代帝王庙,史称田文正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