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遭遇
季松虽然没有改口,对冯晓宇行的却是弟子礼,所以在冯晓宇的面前,除了听候吩咐,却不敢自作主张。
其他人见季松不开口,都没人说“请进”。
冯晓宇愣了两个呼吸,瞬间明白过来,于是笑呵呵的说道:“季松,咱们进去说吧。”
“是。”
季松答应一声,侧身让冯晓宇先走。
季兰却没有这样的忌讳。
她跟在冯晓宇的身侧,边走边扭头说道:“公子,你怎么这么久了才来?”
冯晓宇笑着说道:“你看这兴师动众的,我下次就算想来,还得先拿个主意才行。”
跟在后面的季松听到后,慌忙说道:“那下次季松就只带八妹来接公子。”
“还有我呢。”
季榕马上跟了一句。
既然冯晓宇不喜欢这样的阵仗,季松就让其他兄弟姐妹与冯晓宇见礼后自行离去,只留下季柏、季榕和季兰。
五人在主院前堂坐下,冯晓宇望着季松问道:“季家堡最近还好吧?”
“多谢公子挂念。家父的丧事已经办完了……”
季松曾经告诉过冯晓宇,为了不引起其他有心人的觊觎,他们对季遇的死,秘不发丧。
但大罗寨前那么大的动静,应邀支援季家堡的李家、杜家堡丁,哪有看不到之理?!
在回季家堡的路上,季松与冯晓宇称兄道弟,然后就是季遇带领家人,大张旗鼓的在官道上迎接。
这几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李家堡和杜家堡。
在李家和杜家看来,冯晓宇的队员们在堡外驻扎,完全是为了保护季家堡,担心大罗寨的余匪反扑。
三家本来相互通婚,有些消息自然也会互相传递。季遇的死,瞒不了多少时日。
李家和杜家不清楚季遇的具体死因,却知道少堡主亲自把冯晓宇送至官道。
有如此强援,如何不让李家和杜家对季家堡高看一眼。
所以,得知季遇的死讯后,已满七十的李老爷子,亲自带着儿孙前来吊唁,给足了季松面子。
季榕等季松把情况介绍完,随即展颜一笑,说道:“公子,我现在可以跟你去小石洼村了。”
“我也是。”
季兰紧跟着说了一句。
冯晓宇望着季松说道:“我上次离开时说过,让季榕和季兰守孝三年,可是我现在遇到点难题,希望季榕能去帮我一年。”
“公子,你当初的本意,其实是担心三妹和八妹离开后,季家堡实力受减。但现在看来,季家堡比那时候更安全。再说,三妹和八妹终有离开季家堡的一天……”
季松告诉冯晓宇,季家堡这边的守孝,最忌讳的是嫁娶,并不是不能出远门。
冯晓宇来季家堡的目的,是确定季榕能否离开。
下一步,才是如何去小石洼村的问题。
紫鸢曾经告诉过冯晓宇,雒京与镍郡水路相通。
尽管东平关不开,孟吉县码头不对民用开放,但冯晓宇自然有办法。
陵水河两岸地形复杂,能建水港的地方并不多。
但凡水港都与官道相通,离开官道太远的河岸,不是湿地、山野,就是杂草灌木丛林。
这些地方不仅无法货运,而且野兽出没、土匪横行。
除非是全副武装的官兵,否则普通游客绝对不敢在离开水港的地方上岸。
但冯晓宇不担心这些。
十日后,他带了两艘船过来,去季家堡接上季兰、季榕,带上栗笑笑做好的号谱,甚至带了会吹笙的那个乐师,一起回到了小石洼村。
剩下要做的,就是训练、训练、训练。
在训练之前,他将自己的手下人马编成六个大队,张义、梁左任副总队长,孙宏、王守业、张家祥、袁庆丰、柳大壮与季榕,各领一个大队。
林有福、唐金柱、谢强、余存金、赵大宝和季兰,任副大队长。
每个大队领十个中队,每个中队领十个小队,以老带新,加强训练。
四个月后的正月十六,冯晓宇留下王守业、谢强大队守家,亲率五个大队,三十八艘大船,浩浩荡荡的直奔罗马国而去,航行四个月,来到奥斯迪亚港。
天气晴朗,风不算大,能见度非常好,冯晓宇站在“隆宇一号”的船头,在五里外就能看清奥斯迪亚港的一切。
但奥斯迪亚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繁忙,巨大的码头空空荡荡。
船队的左边,三艘民船正快速进入港口,在最近的码头匆匆靠岸。
“迦太人来了……”
二十多人从船上下来,一边狂吼一边飞快的向500米外的港口小城奔去。
冯晓宇正准备发出命令,让队员们收起火炮、伸出船桨时,从后船逐船传来消息:在后船左后侧十里,发现有船队过来了。
十里外的船,在瞭望哨的眼里,比鞋盒子大不了多少,但船的巨大撞角,依然能看出形状。
为了保险起见,冯晓宇命令张义、梁左,让开进入奥斯迪亚港的航道,自己带领前队掉头与他们会合。
等所有船只偏离航道五里,并且列队等候的时候,距离对方的船队已经不到三里了。
对方显然没有直接开进奥斯迪亚港的意思,反而直接冲着冯晓宇的船队过来。
不仅如此,似乎还在加速航行。
意图太过明显,完全是一副要劫掠商船的打算。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远离海岸的两队船只,就如在荒原里相遇的两支兽群,除了厮杀出胜负,不会有第二个选项。
赢的一方获得战利品,输的一方变成奴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海军,无非就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掠夺的海盗。
桅杆上的哨位告诉冯晓宇,来船有六十艘之多。
一对一点五。
“布战斗队形。”
冯晓宇当机立断,让旗手告诉张义和梁左,两翼散开,做包抄的态势。
让自己船舱里的炮手,能够看到对方的船舷。
如果对方捉对厮杀,他的船在游走的过程中,就能把对方的船击沉。
让冯晓宇没想到的是,他的船队刚刚散开,对方的船就开始聚拢,最后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外面的四十多艘,所有撞角一致对外;里面的十多艘缓慢游走,似乎是作为预备队。
这,才是这个时代海战的正常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