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时隔两个月,忽然发现村子和自己家里都被“迷信”笼罩,赵名玉很是气馁。 </p>
沈庭一边安慰他,一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之前不是很多锦衣卫的人在这里么,他们怎么说这件事的?” </p>
赵家的管家说这事发生也就十来天,当时锦衣卫和杭州府的官差们都走了。 </p>
楚亭月相信这个说法,如果锦衣卫遇到这样的事,她觉得张思仁应该会提那么一嘴。 </p>
赵名玉趴在桌上叹气:“因为那个妖塔,我们这里古里古怪的传说已经够多了。其他村子的人都笑话我们呢,这会又来一个,哪来的地下妖魔嘶吼,我才……什么声音?” </p>
“声音?”楚亭月凝神细听也没发现什么奇怪的声音。 </p>
“没有了……刚刚明明有轰隆隆的声音。” </p>
“啊——”一声凄厉的叫声划破夜的宁静。 </p>
三个年轻人都激灵了一下。 </p>
被惨叫声惊动的人很多,一出门就遇到赵员外和管家。管家正指挥家丁去抓人。 </p>
“爹,这是——” </p>
“是你五叔……哎,这都安稳了好些年,最近怎么……” </p>
一边的妇人瑟瑟发抖道:“每次发病都是妖魔嘶喊的时候,是不是……” </p>
赵名玉脱口道:“对啊,我刚刚听到‘轰隆隆’的声音!” </p>
妇人一声尖叫。 </p>
赵员外跺跺脚:“快,快,听听——” </p>
楚亭月等人没明白听什么,一边一个家仆已经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没一会跳了起来:“又来了,又来了。今天声音不响,听着挺远的样子。” </p>
楚亭月心想,这魔王不是被镇压在塔底么?还带在地下随处乱窜的? </p>
一边想,一边也学那家丁的样子伏地听音,只听到沉闷的宛若山谷回音一样的轰鸣声,旋即大地回复了宁静。 </p>
爬起来的时候,对上一家子“瞠目结舌”的表情,好像看到一个“贵公子”干脆利落的伏地听音,比地下传来异响还不可思议。 </p>
楚亭月拍了拍衣衫:“已经没有了,不像是‘嘶吼’,只能说地下有异响。” </p>
连原本瑟瑟发抖的女眷们都觉得怕不起来了。 </p>
正经说,有点扫兴。 </p>
说话间,那个惨叫的人也被拖回来了,这是赵名玉的堂叔,早年不知道受过什么刺激,经常疯疯癫癫的。被两个健壮家丁架着,还在拼命挣扎,见到赵员外倒是忽然平静了下来,喘着粗气道:“地动了,妖魔出世了……妖魔又要出世了——” </p>
赵员外安抚了几句,看他不再癫狂,才让人送他回房,自己连连跺脚:“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p>
楚亭月悄悄问赵名玉,后者低声道:“五叔少时失踪过一阵子,回来后就疯疯癫癫的,说是被魔王抓到山洞里做苦力什么的——” </p>
又一阵骚乱,那汉子不知怎得挣脱了架着他的家丁,飞一样跑过来,直扑赵名玉。 </p>
赵名玉正在和楚亭月他们低声说话,一抬头对上一张表情扭曲的脸,一声惊叫。 </p>
汉子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小心……魔王抓少年人……你这样的。” </p>
“五叔……五叔……爹——” </p>
家丁们一拥而上分开两人,那汉子被带出去很远还在喊:“阿玉,要小心——” </p>
赵名玉瑟瑟发抖,对着沈庭道:“五叔出事的时候好像就和我现在差不多大。” </p>
近午,天高云淡,阳光明媚。 </p>
然而,阳光穿不透密林,空气中还有着未散尽的湿气,地上是斑驳的光点。 </p>
楚亭月带着一个捕快,和一名向导站在山崖下,这里有着明显的滑坡过的痕迹。 </p>
二十年光阴,陡坡上再次长满了青草,还有一些顽强的树木,斜斜指向天空。 </p>
“这上面就是七贤洞本来的入口。”山民指着二三十米高的地方。 </p>
透过蒿草灌木,隐约可以看到山洞和洞前的平台。 </p>
赵员外没有说错,这样的坡度,一群书生想要爬上去太困难了。即便是她,也得借助工具。 </p>
在外围调查的陈行找到了一个向导,他们有一条通往七贤洞的“新路”。 </p>
向导带着他们弯来绕去,最终走到一处山壁旁,指着一条被杂草挡得差不多的小路:“从这里上去就行”。 </p>
楚亭月仰头观察,再盘算一下刚才走的路径,这个洞和七贤洞还真的大体在一条线上,垂直距离不超过五丈。 </p>
向导说,这条路是他和一个朋友偶然间发现的。 </p>
他们是所谓的“兰花猎人”,专门在天目山中寻找珍惜品种的兰花。 </p>
这活辛苦、危险,但是收益匪浅。 </p>
一株名品,足够让五口之家一年衣食无忧。 </p>
在山里走多了,他们都听了一肚子天目山的故事。 </p>
其中就有“七贤洞”。 </p>
关于七贤洞,最富盛名的自然</p>
是前朝的才子同游,书生华丽的文章赋予这个山洞别样的生命力,也掩盖了它最初的传说—— </p>
金蟾护宝。 </p>
甚至,那把臂同游的“七贤”也是被这个传说吸引,前去探险。 </p>
流传后世的文章里,才子感慨了传说的不靠谱,更多的篇幅描述天目山的秀美风光,和志同道合者出游的快乐。 </p>
恬淡之中,又有着“兴尽悲来”“盈虚有数”的感叹。 </p>
总之,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访客都是为了追寻先贤脚步。 </p>
金蟾之类的早已被他们忘却。 </p>
可在临安乡间,在山民的口口相传中,“金蟾护宝”可比“七贤春游”有吸引力多了。 </p>
当地甚至有那么一个说法——罗汉寺的财宝根本没藏在罗汉塔中,而是在七贤洞里。 </p>
这个山民也是相信这个故事的,于是某一次他和同伴来寻兰花,意外发现这条通往七贤洞顶的小路后,两人都产生了“进洞寻宝” 的念头。 </p>
那捕快笑道:“有财宝么?” </p>
乡民哈哈大笑:“若有财宝,我这会还在这里给二位爷带路?早享福去了。” </p>
乡民说山洞不大,没啥可看的,别说财宝,连个铜板都没有。 </p>
虽然挺失望,可七贤洞有名气,时隔二十多年又能进去,两人挺得意,喝酒、赶集的时候和人吹嘘过,还真吸引了一些好奇心重的人想去看。 </p>
两人发现这条小路已经两年了,光他就带了七八波人去“探险”,赚了不少外快。 </p>
出事那批书生不是他带的,当时发现小路的还有他一个一起挖兰花的朋友,邻县的人,陈行已经安排人手去找他了。 </p>
这条通向“七贤洞”的小路陡峭难行,山民几次回头,都惊讶的发现“两个杭州城来的公子哥”神态自若,暗中称奇,心说那俊俏公子身上的佩剑看样子不是纯装饰品啊。 </p>
爬到七贤洞前,这处平台不算小,只是杂草丛生,挡住了下方视线,这才多年都没人发现垮塌后依然有一处缓坡可以出入。 </p>
捕快点了两个火把,山民拿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他们指点。 </p>
比如,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了很多字,之前让他带路的某某公子一看到就激动得跺脚,说是某某真迹之类,他也听不懂。 </p>
再比如山洞上方,透过垂藤缝隙能音乐看到“七贤洞”三个字,这就厉害了,题字的人后来做到了宰相。 </p>
楚亭月一一看了,这些石刻明明白白告诉后人——这里的确就是“七贤洞”,南宋时杭州府才子们相伴游春,留下传世文章。 </p>
百年光阴,文章如新,故迹依稀。 </p>
楚亭月吩咐随员在外面等,自己举着火把和那山民一起进了山洞。 </p>
和山民说的一样,山洞并不长,因着当过很长时间的“名胜”,里面有人工修建的痕迹,地上平整,上下都有石板台阶。洞壁最低的地方都有七尺开外,微微有点潮湿,整体来说不难走。 </p>
上下两段,山民道:“公子,就只能到这里了。右边山壁上有个菩萨,可以拜拜。” </p>
一边说着,自己已站到位置上,恭敬地行了礼。 </p>
这处洞厅能容纳几十人,最醒目的倒不是“菩萨”,而是中央有一处水池。 </p>
水池长一丈许,宽不到一丈,水面距离地面半臂,看不清水深。 </p>
池子横平竖直,用大青石砌边,是整个洞中最“精致”的人工建筑。 </p>
池沿隐隐有字,仔细一看是“通海泉”三字。 </p>
一抹,池壁平整,和池檐一样,都是大块青石。 </p>
随手丢一块石子下去,很快听到击落池底的声音,水池并不深,也不知道“通海”的信心从何而来。 </p>
看完水池,再转过去看山民敬拜的“菩萨”。 </p>
佛龛在一丈以上,看不清是哪位神明的像,也看不出到底是直接雕刻而成还是后摆上去的。 </p>
山壁下摆了一块大石头,上面有一个小洞,被当作“香炉”,还能看到两株残香插在里面。 </p>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p>
山民也怕金主失望,呵呵笑着说:“真没啥好看的哈——不过距离这里不远有一处瀑布,可漂亮了,小的带两位爷去看看?” </p>
楚亭月一笑:“挺有意思的,不虚此行。” </p>
山民抓抓头,他带了几波人,每次他都忐忑不安,金主都满意得很。 </p>
转了一圈七贤洞,也没花多少时间,出来时候那捕快却已经有点着急,看到她得一瞬间异常明显的松了口气。 </p>
下山更难,山民都走得心惊胆战,这两人还有余力四顾。 </p>
走了一段,那捕快“咦”了一声。 </p>
楚亭月站住了脚步。 </p>
“那边有两个人……” </p>
山里发现两个人并不奇怪,可那向导的山民一瞟,立马喊了一声“妈呀”,整个人往下一滑,若非捕快动作快,铁定要摔个半死</p>
。 </p>
“怎么了?” </p>
“那,那是恶鬼界。这,这两人要闯进罗汉谷了!” </p>
“那边就是罗汉谷?那么近?” </p>
山民一脸着急,随口应了两句,又道:“两位爷,我得去拦着他们,那地方去不得!” </p>
楚亭月没想到他如此热情,说了一声“好”。 </p>
“两位爷顺着来路慢慢走,要是不认路,就等我一会。我跑过去很快的,一顿饭功夫就回来!” </p>
“无妨。” </p>
那山民是真的热心,头也不回的往前跑,完全没有注意两个金主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保持着十来步的距离,一直跟在他身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