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入乡随俗
阿芸名叫柳霜芸,寒江县晴池镇人,毕业于省旅游学校,因姑娘容貌艳丽身材姣好,机灵勤奋,毕业后就职于市旅行社有限公司,刚上班,被派到寒江县开拓市场,任新成立旅行社经理兼导游,工作正常后再回总公司,全社不过两三人,由于人少,时常自己做导游工作,人们都习惯叫她柳导。
平江,离县城不远,紧挨大山畔,举目四望,高耸入云逶迤的群峰,气势磅礴,蜿蜒几百里,公路穿村而过,是进入苗山深处的门户要道,又是多民族聚集的宝地,村子里苗、瑶、壮、汉各族共居,表面上是多民族,真正进到村里,人人穿的是现代服装,哪里还分得清谁是哪个民族,每逢圩、节日,热闹得很。
今天八月十五,村外农庄举办柚子节,有民间杂技团表演,钓鱼、球赛、烧烤、拔河等娱乐活动。
游乐场里,黄澄澄的柚子枝头高挂,到处都是柑子、橙子结满树上。
小江进入园子后,四处游逛,遇到奇树异花,即兴拍照,逛了很久,感觉口很渴,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心一横,于是四下看看没人,就上前去摘取柑子。
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吆喝:“喂,干什么的。”
江哥不由得紧张起来,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我……。我交钱,多少钱一斤?”
“什么交钱?”那人在背后说:“游客吃果子是免费的,已经全部算在门票里了。”
“啊……。”
江哥慢慢转过身来,惶恐的定睛看过去,不远站着的正是阿芸,笑眯眯身着苗家服,俨然一副道地苗家姑娘模样,自是一番不同,后面是一大帮青年男女,。
此时,江哥惊喜羞愧交加,恨不得地下有条缝钻进去。
“走吧,带你去一个地方。”
“去哪?”
“去了就知道了。”
阿芸转身和另一姑娘,不知交代了什么,然后,才领着小江到了村里一大户人家,苗家人好客,十分热情。虽不似城里满汉宴席,却也丰盛,酸鱼、酸肉等“山珍海味”,摆满一桌,所谓山珍海味,就是村里人在山上打下的野禽兽、捉的鱼,平常舍不得吃,进行腌制或腊干,有贵客来,才拿出来招待,糯米饭吃的奇特,不许用碗筷,用手捏后吃。
入乡随俗,江哥洗过手就座,喝过迎客酒,把糯米饭抓在手中,捏成团,送进嘴里,据说这样吃才有味。
喝的酒是自己炮制的农家乐,度数很低,不用酒杯,就像水浒寨的大碗喝酒,盛在大碗中,然后用条羹轮番你我互相敬酒,酒过数巡,按习惯,小伙子、姑娘们便开始向客人敬酒。论喝酒,阿奎有点海量,三杯两盏不在话下,十分爽快,毫无推托之词,一仰脖子,便是十几条羹下肚。
可不知为什么,五六个小伙子、妹仔,像是预先策划好似的,仍不放过阿奎,竟托词轮番向他敬酒。大有不醉不罢休的劲头,倘若不喝,三四个姑娘捉手扯耳,硬是灌下喉咙去。
见势不妙,江哥借故欲开溜,人家死活不放,拽手扯衣的,似乎要灌酒。阿奎见状,故意扯住阿芸,要喝交杯酒,而且,要用大碗,不耐烦用条羹,否则,大家罢休。
肚里寻思,量阿芸肯定不干,便可躲过,因为喝交杯酒,风俗为结婚才用的。不料,阿芸顶不住众人的撺惙,竟慨然应诺。这么一大碗,不要说是酒,就是白开水也够呛,阿芸却若无其事,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轮到江哥,二话没说,和着人的吆喝,一口气干完,尽管嘴角流出了一点。末了,还翻过碗来高举示意。
“好!这样才差不多。”一片喝彩,也不知是赞扬还是嘲笑。
不一会,江哥满脸通红,头重脚轻;奇怪,阿芸却一点事也没有,脸也不红一下,精神抖擞的。江哥觉得蹊跷,趁人不注意,用手指头蘸一下阿芸喝过的酒碗,尝一下,天呀,竟是白开水!
接下来又是猜拳,几圈过后,又是江哥输的多,阿芸过来拦住,不让众人闹下去。
江哥却大大咧咧地站起来,拿着杯子,摇摇摆摆地说:“这点酒算……算什么,醉……醉不了,清醒得很,对……对面那个阿妹,来……来干一杯。”
众人一回头,不禁哄然大笑,原来那是墙上的一幅美女画。
……
江哥继续道:“没醉----,酒醉-----心明白。”
阿芸及时制止了众人的继续劝酒:“我的这位大哥有点醉了,下次再来,让他去休息一下。”
出得门来,却见江哥精神抖擞,大步向前。芸妹不由得惊讶道:“原来你没醉,故意装的。”
江哥哈哈大笑,说:“大风大浪不知见过多少,这点农家乐翻不了。”
到了晚上,阿芸领着他去打油茶,进得门来,大厅特别宽敞,坐着许多人。
打油茶,风味特异,制作考究,把专门茶叶放入油锅里煎炒,加入其它佐料,冲茶后香喷清爽,伴着苗家自己制作的饼、糕等土特产,边喝边吃边聊天论地,说东道西。
苗家人把请客看作是一种荣耀、增添光彩,席中当地人多用当地语言交谈,江哥听不懂,乐得清闲独自喝茶,有一小伙子,可能为了不冷落客人,对大伙说:让江哥给讲讲吧,什么都行。
众人都同意,江哥看推辞不掉,便信口开口道:有部名作叫《精神现象学》,讲述了质量互变思想,《哲学全书》《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都是德国黑格尔的成熟著作,主要内容为……,还有费尔巴哈的《近代哲学史》(从培根到斯宾诺萨)、《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比埃尔·培尔》,他的唯物主义理论是……。
足足说了半个小时还要多,讲到高兴时,手舞足蹈。
说完后,芸姐看看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随即用江哥听不懂的当地语言,和大家说了几句话,然后,所有人都为江哥的演讲而热烈鼓掌和欢呼。
江哥心里美滋滋的,心想以前在单位讲理论辅导课,个个打瞌睡,从来没有这样受欢迎。于是悄悄问旁边一个兄弟,“我说了这么多,为何芸妹仅仅只用三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
“是这样,江哥,你讲了那么多高深理论,你看这些三叔六大伯,七姨八姑,还有老人小孩,我想他们很难听懂其中妙处,于是芸姐说,刚才您讲了一个很好听的笑话,为了表示一下苗家人的热情,请大家热烈鼓掌和称赞三分钟,以示友好。”
……。
散席后,已近午夜时分,阿芸领江哥到了一家很宽敞的大房子,吴大妈早已等在大门口,然后吃宵夜。
吃完宵夜,阿芸领他到了一间厢房,“你在这里等我一下。”阿芸说完,转身出了门外,不一会,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笑眯眯地站在面前:“叫叔叔。”
“叔叔好!”看得出,这是一个苗家孩子,十分可爱。
“这孩子真漂亮……。”
“她是我女儿,叫皎皎。”
“啊!?”江哥不禁愕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
“这……这是真的……?”
“不喜欢吗?”
“啊,不,皎皎真乖。”阿奎急忙抱起孩子。
“今晚你在吴大妈家睡,明天,你随意到村外前后,拍些山水照,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这住下来,画你的国画。”芸姐说完拉着孩子带门出去。
今晚,江哥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无论如何睡不着,临近拂晓,才迷迷糊糊躺下。
第二天,起床后,出得门来。
大厅上,见阿芸的女儿在玩耍,忙叫:“小皎皎,妈妈呢,叫她来,叔叔找她有话说。”
“哪个妈妈。”
“你有几个妈妈?”
“两个,”皎皎天真地说:“昨晚那个阿姨,教我喊她为妈妈。”
“你说什么?”
这时吴大妈迎上前来:“芸妹半小时之前走了,说不要叫醒你,交代我们照顾好,这不是废话吗,平时还请不到你们来呢。”
“走了,上哪?”
“去别的旅游点了,你们这些年青人,不晓得搞什么鬼。教我孙女叫她做妈,还说,如果要找她,到县城里,县城不大,没几条街,一问就知道了。”
“吴大妈,她成家了吗?”
“没有,一个出色的姑娘,看起来你们关系很特别,她没告诉你吗?”
“大妈,她在哪工作?”
“县城旅行社,在镇上也设了一个接待处,她有时在镇里或县里工作,常带游客到我们这里来,她有时住我这,最多一两天就走,认我做干妈……。”
“吴大妈,谢谢你,我也走了,再见,下次再来。”
“一定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