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破界经 > 第六十章 难忘

第六十章 难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又是扯连阴的天。伶仃的细雨无断无绝无休无止地从天上飘落,给人以无可把握的凄凉之感。我蜷在沙发上,悠扬的铃声划破了难忍的寂静,我正欲起身,又想起父母才刚出门。这个点儿,会是谁呢。我疑云顿生。我透过猫眼向外张望,一个全然陌生的脸赫然在目。是一个中年男人,古铜色的肌肤,细碎的胡渣随着抽着烟的嘴颤动。洗旧的军绿挎包随意地斜挎着。我犹豫着没有开门,他显出一些不耐烦,脸上的皱纹却没有动。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她好一会儿才想起请了个修热水器的工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母亲忽然变得有些激动,坚决反对,说社会太乱极不安全云云,末了,又叫我什么也别做,由她处理。

    放下电话,门铃又响起,他该是着急了吧。我走到阳台可以窥见路上动静的位置。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又清了清喉咙,问:&34;你好,请问您是让我们来修热水器的吗?&34;是带着乡味儿的外地口音。他开了免提,电话那一头十分嘈杂,却无比清晰地听见了﹣-&34;?不在家,不好意思。&34;

    心中的某个部位猛地颤动了一下,有什么尖锐的东西刺得人生疼。这简单的问答,撕了某个东西的一个小角,似乎洞察了无边的黑暗。他不甘心又与母亲交涉了一番,最终只能妥协。他轻叹,却只得往下走。这一答之遥,毫不留情地,在你我间横亘了一条鸿沟,无可言说,无可跨越。

    一问一答带来的辛酸仍在持续。那辛酸从他一点一点消失于拐道的身影里传来,从他无可奈何却又似乎已习惯的神情里传来,从他的挎包,他的步伐声里传来??呼啸而至,毫不留情地击中心房。

    我不知道,在我周围的世界和更广袤的世界里,还有多少这样的问答,无限期地转让给了不孕育温情、不生长信任、没有生命停驻的贫瘠的荒野。我站在这一头,

    在凉风中瑟瑟发抖,如处于严冬。

    四周又明明是严冬。和春天仅隔着一答之遥。

    浅谈问答

    说来也妙,历史正是在问答中不断进步。

    问答,小至日常的嘘寒问暖,大至问天间地间时空。中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问,非屈原的《天问》莫属。文中上千个&34;问&34;,无不震撼人心,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更绝的是,屈原并没给出任何答案,留给后人的是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的思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作为泉州人,李贽的问对我们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34;孔子是个酒徒,还讲究吃穿&34;?一声声对传统的质疑,正是泉州接纳四方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推动闽人思想的进步。问后有答,答后再问,人类社会因此发展。

    为什么问与答有这般魔力?我想道理很简单,其实&34;问&34;就是对人们的一种&34;挑衅&34;,人们的好胜心与求知欲由此激发。同时,在答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调动所学,这样一来就发现了缺失遗漏,就像数学上著名的&34;七桥问题&34;,不但考验了人们的抽象能力,而且在答的过

    1/5

    程中,找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外,答的过程也是产生矛盾的过程,人们必须应对这些矛盾,才能真正地将答纳入之前的知识体系中。同样是数学史上的&34;芝诺悖论&34;,在按照问者思路作答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常识不符的&34;悖论&34;,人们就必须再次前进,才能解决&34;问&34;。问答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成为人类发展的永动力。

    然而,我们应当如何执着追问,完满回答呢?第一便是时刻保持一颗质疑的心。前人的回答不一定正确,绝不能迷信书本,像爱因斯坦与玻尔等人的问答交锋中,波及了牛顿,冲击了经典力学和经典时空观,大科学家牛顿尚有失误,还有什么理由轻信前人?第二便是要坚持不懈。陈景润正是用几麻袋的草稿纸,摘取了&34;哥德巴赫猜想&34;上的明珠。若浅尝辄止,怎么可能痛饮成功的甘泉?最后,能解答出问题的人,都虚心求教。宋濂的才学难道不是从虚心求教中得来的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