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附:青楼兴衰
青楼,自从其诞生之日,就让男人魂牵梦绕。
青楼一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
最初的青楼,就是门阀的豪宅。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世族、势家、巨室等。
门阀最初形成于汉朝,兴盛于南北朝时期,衰亡于唐朝末年,是一些足以影响朝政,甚至能操纵改朝换代的庞大家族势力。
门阀地位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例如,东晋就有一句话:王马共天下。说的就是门阀王家与皇帝司马家共掌天下,而且,王家还要排在司马家之前。
甚至连千古一帝,天可汗,唐太宗都对门阀束手无策。
这些门阀的生活极为奢靡。
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他们用熠熠生辉的光釉青瓦装饰自己家的住宅,把大门涂成醒目的朱红色。
所谓“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期,出身于青楼的女子,是天下女子中最耀眼、最受万众瞩目的存在,甚至是超过皇家的公主的名媛。
她们的长相、气质、家境,都是数一数二的,几乎包含了女性所有的光辉点,是凡夫俗子可望而不可得的女神。
曹植在他的《美女篇》里,就写到“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连曹植都对青楼女子求而不得,而只能远远地看着。
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隋唐以来的皇帝几乎都致力于摧毁这些大门阀,以扫除其对皇权造成的潜在威胁。
在经历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接连三位皇帝的打击,门阀势力大不如以前。
门阀也就此开始,由盛转衰。
同时,青楼名媛那高贵神圣的光环也被撕开一个缺口。
她们再也不是以前的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的女神了。她们也开始从神坛上慢慢降落,逐渐跌落凡尘。她们普遍都成了大众看得见,接触得着的仙女。
但,此时的青楼名媛依然是天下女子中的佼佼者。
在门阀失去了最耀眼的贵族光环之后,青楼也不再是门阀的专属象征了。
在唐朝中期,就有人打着青楼的名义,聚集一批女子,从事歌舞表演为营生的商业娱乐场所。
而这种青楼里的女子的身份、地位,自然与之前的青楼名媛自然无法相比。
她们也变成了李白笔下《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中:“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的歌女。
终于,青楼女子的地位和名誉,彻底从天上的女神,降落到地面的凡人了。
这些青楼女子不但长相美艳,身段优美,更是多才多艺。通常,这些青楼女子的各种才艺,是由那些前辈歌舞姬所传授。
她们通晓音律,还通晓经史,饱读诗书。其中,个别女子甚至比文人士子的学识还要渊博。
她们的个人修养也非常有格调,也非常有品位,品行也不错。
毕竟,她们拾起来人家贵族的光环用着,大面上要过得去。
这些青楼女子,大部分的下场也不是很差。除了极个别的,受到创伤后,可能变得自甘堕落。
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嫁给尚未出名的文人,搏一个好的未来。亦或者是嫁给官宦做个宠妾。最不济的也是寻个普通读书人,相夫教子。
在晚唐时期,门阀彻底走向没落。
此时的青楼已经成了杜牧笔下《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和李商隐笔下《风雨》中:“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的歌妓。
这时的青楼女子或是出自家境败落的门阀,开始自谋生路。那些原本养在深闺中,有才艺的女子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之后,就只好赚钱养活自己。
有的因为家庭被政治迫害而被逼入青楼。有的是为战乱或生活所迫,从小被父母卖给青楼。有的自小被人伢子拐走卖入青楼。更有的被无良夫家直接卖掉的……
总之,大多青楼女子都有一个悲催的故事。
唐末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给门阀最致命的一击。当时,黄巢几乎杀光了遇到的所有门阀。
随着大唐帝国的崩塌,尤其是在五代十国的战乱或灾荒之时,即使富贵之家也面临着随时家破人亡的结局。
最终,存在了近千年的门阀,终于彻底消亡,烟消云散了。而真正意义的青楼,以及豪门名媛也跟着一起消失了。
然而,门阀的阴魂依然游荡在华夏大地上。在大宋时期,它们换了一个新名:士大夫。
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之后,到了大宋时期。
这时期的青楼已经换了些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妓馆”、“歌楼”或“燕馆歌楼”。
“燕馆”原本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贤士所筑的碣石宫。后来,泛指招贤纳士的馆舍。
在开封城内,各种官办的歌楼就有十九处。私人办的歌楼,就更多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处。这些私人歌楼背后,也有达官显贵的影子。
在朱雀门南边的龙津桥附近,向西的投西大街,向东的保康门街,全是燕馆歌楼。
内城东门,旧曹门外附近的南斜街和北斜街的路两边也有不少有燕馆歌楼。
在牛行街,以及马行街旁边的鸡儿市东西两侧的东鸡儿巷、西鸡儿巷,也是密布着大小不等的燕馆歌楼。
甚至,可以夸张一点地说,整个开封城就是建立在燕馆歌楼内的。
“妓”与“娼”可以笼统地划分为三大类:官妓、家妓、市妓。
“妓”原本用字,是“伎”,指的是一群从事舞蹈表演的人们。
“娼”原本用字,是“倡”,指的是从事歌唱等表演活动的人群。
后来,从事这两个职业的女子,逐渐被达官显贵养在家里,以供娱乐。
这就是家妓的最初由来。
这些家妓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从女性战俘或奴隶中挑选出来的,也有获罪官员的女眷,更有贫困女子自卖其身,充当达官显贵的家妓。
这些家妓,除了为其主人或家中来客进行歌表演,甚至还会被其主人用来招待客人,给客人侍寝。
家妓是家主的私有财产,官府一般不会干涉其家妓的管理。其地位几乎等同于奴隶,可以转卖或转赠。
在南北朝时的青楼里,可不仅仅有青楼名媛,还有他们豢养的家妓。所以,南梁诗人刘邈才会在《万山见采桑人》写道:“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这“倡妾”,就是指家妓。
后来,又出现了与家妓相对应的“妓”与“娼”,即官妓。
据说,第一批由官方管理的官妓,被称为“女闾”。
东周列国时期的齐国的国相管仲先开创了利用官方管理、供养的“妓”与“娼”盈利,增加朝廷的收入。
越国王勾践也借鉴了齐国的“女闾”,将其发展到了军队中。
汉朝的统治者们又成立了历史上最早的“营妓”。
从“女闾”到“营妓”,都是官妓。
到了唐朝时期,官妓发展到了巅峰,对官妓的管理制度也很完善。
当时,大多数官妓都被安置在著名的平康坊。根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时期的长安城内在册的教坊官妓高达11409人,而那时,长安城的人口大概才100万左右。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同样,大宋的官妓也是由大宋朝廷或各级官府管理的,记录在统一的乐籍中,由官方造册管理。
这些官妓细分宫妓、营妓、地方的官妓等。
大宋的官妓并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地位比较低。官妓的生活虽不至于优裕,却也饿不着。
她们服务于朝廷、皇帝与官僚的需要。其主要任务是在官办酒楼以及公务接待上表演歌舞。她们大抵等同于人们所说的“妓”、“娼”中的前者。
在大宋,官妓想要重获自由,则需要相关官员的批准,若是官员故意刁难,或许一辈子都难以重获自由了。大文豪苏轼在杭州当官时,有个官妓李念奴就曾求他开释了杭州所有的官妓,让她们重获自由。苏轼此举,也是轰动一时。
在大宋的律法规定中,官妓是卖艺不卖身的。而官员若想放松、娱乐,就只能到官方经营的场所,只能招官妓,还只能看歌舞。像大文豪苏轼,就是官妓场所的常客。官员也没有权力强行要求官妓提供职责范围之外的服务。若是被告发,官员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但统治者们有时甚至会命令官妓给重要人员陪宿。如:大宋就曾用官妓招待异国使节,并给他们陪宿。
历代朝廷,包括大宋朝廷,对官妓的培养,也是很全面的。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琴棋书画、舞蹈,再到骑马、射箭、击剑、蹴鞠等等,甚至连相扑都培养,否则,也不会有宋仁宗领着大臣们看女子相扑表演。
据说,在宋真宗和近臣的一次宴会上,席间言谈涉及庄子,宋真宗随即叫过来一名十三四岁的歌伎,命令她忽背诵《秋水》。那歌伎神色自若,丝毫不差地背诵了全文。
这些官妓年轻貌美,多才多艺,甚至还文武兼通,很受人们的狂热追捧。
政和五年四月。大宋皇帝赵佶在崇政殿,举办了一次宫内的官妓射箭比赛。
那些年轻的官妓,就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标靶。甚至,她们还能射中移动靶。即:由奔马拖拽的滚球或随风飘摆的细柳枝。就这一手,足以让宫内的班直汗颜,自叹不如。
【注:班直,是大宋皇宫的御前当值的禁卫军。班直分行门班﹑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二十四班,总称诸班直。】
甚至,这些官妓还能玩“驴球”。所谓“驴球”,是与传统的马球有所区别的。在宋代以前,《旧唐书》曾记剑南节度使设置了女子驴球队。
同达官显贵的家妓一样,官妓的来源也是各种各样。
除了女俘或罪官的女眷,有一些官妓的父母就是从属于官府的伶人、官妓。往往这些女子生下来,就是官妓的命。还有就是无亲无故的孤儿,被官方收养,而被充入官妓。
大约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一种面向广大群体,只表演歌舞等文艺动的民间场所,勾栏瓦舍。
勾栏瓦舍,也被称为“勾栏”、“瓦市”、“瓦子”等简称。
在勾栏瓦舍里表演歌舞的女子,就是最早的市妓。
后来,那些在民间青楼里表演歌舞的女子,也算是市妓。
正是由于市妓的出现,才把歌妓、舞妓等女子与青楼,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了。
市妓有别于官妓和家妓,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群体。
从普遍群体的地位来看,市妓的地位,就比官妓或家妓要高的多。
市妓并不受官方或某些人控制其人身自由。也无人供养这些市妓。她们要自食其力。
她们要按照律法,与合作的瓦子、青楼、妓馆等签订契约,进行演出,并向朝廷缴纳税金。
在大宋,按照所在场所不同,市妓可以分为瓦子市妓、酒楼市妓、妓馆(或歌楼)市妓等。这些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很多市妓也会在这些场所流动。
大宋律法规定,严禁官员进入民间歌楼狎妓,哪怕是看歌舞,都不允许,更不准官员找市妓办实“操”业务。否则,就以犯罪论处,那市妓也一样要被“杖责”。
据说,在宋仁宗时期,开封城内就有一个美貌的市妓,狄氏。
这狄氏就爱炫富。而作为其“炫富三宝”的是豪车、名贵的首饰和折扇,而且经常换。
然后,就有人向御史台告发,狄氏与某些官员之间有某些瓜葛。
当时,负责御史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
包拯接到举报后,立刻展开调查,居然挖出个惊天大案:该官员贪污挪用公款近十万贯,且多用于狄氏的身上。
结果,这位官员挨贬了,下放到边远的地区。而狄氏却因揭开官场贪腐黑幕,居然受到包拯的表彰。
在神宗皇帝的熙宁新法颁布的特殊时期,更有多个倒霉的官员,因为逛民间歌楼惨遭罢黜,丢了官位。
到当今皇帝赵佶时期。
据说,大宋皇帝赵佶继位前,就经常流连于民间妓馆,才会有个“青楼天子”的外号。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赵佶这个领头的,自然也会有几个跟着冒头的官员,有样学样了。只要行为不太出格,相关的机构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是丰乐楼这种既是酒楼,也是歌楼的场所,更是那些官员喜欢游玩的好去处。
即使这些官员被抓获,他们也可以推说,是在与酒楼的侍女交流“酒”文化。
至于为什么在床上,脱光了衣服交流,或许是因为喝了太多的酒,感到太热,才把衣服脱了,也是因为喝多了,才会摔倒,并压在对方身上……
丰乐楼这两种行业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这也是丰乐楼发展的这么红火的原因。
在大宋,商业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歌楼、妓馆、瓦子,以及各种妓的发展、繁荣。
不仅仅是朝廷的教坊,就连民间也开始有专门教授或培养歌伎的学府,“行院”。
行院培养歌伎的方式和目标,也是比对宫内的教坊。
由行院训练出来的市妓,就像那些官妓一样,个个训练有素,同样巧笑嫣然,风姿绰约,仪态万千。
因为,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这些市妓就要面临最激烈的竞争。
与专业性比较强的官妓相比,市妓是最全能的一类歌伎。
这些市妓的琴棋书画、歌舞弹唱等各种技艺更全面,并且,她们每个人都是情智超众,善解人意,更是一朵解语花。
她们看惯人情冷暖,各人嘴脸。
所以,她们的交际能力,都十分厉害。她们既可以与客人打情骂俏,情意绵绵,又做得到装聋作哑,万事不知。
总之,无论那些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子也好,具备什么样的才艺也罢,行院里都能训练出来。
若非如此,又怎么能够留得住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心呢?又怎么能够让这些自视甚高,骄傲无比的风流才子们流连忘返,心醉神迷呢?
从大宋目前的状况来看,整个大宋社会,对市妓的印象,也还算不错。
甚至有女儿的家庭,会特别培养女儿的诗词歌赋等能力,从事市妓行业,为家里多赚些钱。
许多立志要做市妓的女孩,从小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才艺,以及仪态,妆容,穿着打扮等。
这些少女在十二岁就开始跟着前辈们出来表演,一般到十四岁都能独立演出了。
但市妓这个行当竞争太过激烈,基本上都是吃青春饭的。
过了二十岁,她们就要面临新的选择,要么从事新人培训,要么转行。也有中途退出这个行当的。
民间歌楼或妓馆对其市妓的管理是最严格的。
尤其是,不准谈论朝政;不准接待官员;不准做皮肉生意等等。否则,她们将会依据契约,面临被罚钱或禁止表演,甚至辞退的处罚。
目前,在大宋,还没有哪家歌楼或酒楼,敢明目张胆地开张做皮肉生意。尤其是在明面上,歌楼是禁止特殊交易的。
至于瓦子,就更别想了。那里只有舞台,没有床铺。除非,谁有特殊嗜好,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草地上,进行公开……
也有一些民间歌楼或酒楼的所有者,会把家妓拿出来,充当市妓赚钱。这些假市妓,往往会半遮半掩地,从事一些半特殊或特殊的生意。她们是最悲惨的群体。
唐朝末年的《北里志》中,就记载“假母”(亦称“姐母”)培养家妓的故事。
她们的出身也非常可怜。她们或者是被人贩子贩卖,远离家乡。或者是被人胁迫。更甚者,她们被夫家给卖了。
甚至有些女子是遇到备受打击的创伤,心理扭曲了。比如,晚唐时期著名的才女,鱼玄机最终沦落为出卖皮肉。
总体而言,在明面上,大宋的市妓们坚持卖艺不卖身的原则,才吊足了顾客的胃口。
这也暗含着对人性的把握和掌控。
毕竟,对男人来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某些市妓私下的个人行为,那也与其所服务的场所无关。
自从青楼陨落,变成歌舞表演的场所之后,青楼中的那些色艺双全的市妓,与那些文人骚客演绎了一幕幕或喜或悲的故事。所以,才会有杜牧的名句“赢得青楼薄幸名”。
市妓们有美貌,却需要才华支撑,才能有个好的收入。文人才子有才华,又迷恋市妓们的美貌。双方一拍即合,犹如干柴烈火。
文人才子的那些诗词歌赋,那些名画佳作,若是能在青楼之中流传开来,那么必然会很快火遍全国。
柳永、苏轼等等这些诗人的诗词,能够广为流传,甚至能留名千古,为后人所称赞,与这些官妓、市妓的传唱是分不开的。
而那些青楼市妓喜欢文人才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她们是情窦初开,不谙世事的幼稚女子,多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
若是有柳永、苏轼这般才子、文豪为其写上几首上好的诗词,甚至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青楼市妓的身价就是十倍,甚至百倍以上了。